这话就是个台阶,实则是给他们自家人说话腾地方。
温子甫明白,冲胡同知笑了一笑,表示感谢。
待人出去了,温子甫才低声问温宴:“怎的突然就提起翻案了?和四公子商量了过吗?”
温宴道:“昨儿他回来之后,我们商量过了,叔父放心,我并不是临时起意、没有顾及前后。”
“你别怪叔父太谨慎,实在是……”温子甫斟酌了一下用词,“案子的推进其实并不顺利,其中牵扯关卡太多,那些,我不细说,想来你也都清楚。”
沈家不倒,翻案无望,沈家倒了,若无线索和证据,重提平西侯府,也不一定能成功。
这一次,是好不容易出现的机会。
太难得了,必须要利用好,要是白白就浪费了机会,过了这个村、未必就有这个店了。
温宴了解温子甫的性子,也明白他的担忧,她压着声儿道:“皇上要顾虑的事情更多,朝堂制衡、各人心思,而查清来龙去脉还得许多时间,再拖下去,不是好事。”
这点官场上的敏锐,温子甫还是有的,他认同温宴的话。
温宴又道:“得有人来出这个力,逼着各方都速战速决,苦主是最合适的人。”
尤岑的遗属离京城路远,平西侯府、夏家,当年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还活着的,也在遥远之地,温宴成了眼下能立刻站出来的唯一的苦主。
替父母、替外祖父一家、替姨父一家求一个平反的苦主。
温子甫的胸口闷闷的。
以宴姐儿今日的身份,直达天庭、去御书房外跪着都不是难事,但她还是来了顺天府,身为苦主,也得讲究一个策略。
因为,他们其实并不是逼皇上,而是给皇上开路。
既然是万般考量之后的计划,温子甫自然没有反对的道理。
再者,他是宴姐儿的叔父,是温家主事的男丁,不能次次让老母亲、小侄女顶在人前应对,他亦是殷切盼着平反的人。
“我与你一起告,”温子甫拍了拍温宴的肩膀,“我们全家都是苦主。”
温宴看着温子甫,笑着应了声“好”。
温子甫出了屋子,与站在廊下的胡同知说:“胡大人,得劳烦你接了状纸了。”
第556章 塌了
胡同知微笑地看着温子甫。
笑容里,有些尴尬,又有些犹豫。
温子甫道:“我知道胡大人是担心我意气用事,但我想好了。”
闻言,胡同知心里暗暗想,温大人这想得也忒快了些。
做了快一年的同僚了,胡同知也算了解温子甫。
这人踏实、诚恳、稳重,虽有感情用事的时候,但本身不会冒进,不喜出风头,却也不怕担责任。
做同僚,温子甫是个很合适的人。
尤其适合他们顺天府,因为毕大人是个急性子,政务上还常常得罪人,温子甫接了万评的职,跟他一起作为毕大人的副手,互补、好配合。
就因为了解,胡同知也清楚,四公子夫人到来之前,温子甫并没有立刻状告的打算。
大抵是侄女儿说了什么,让温大人改了主意。
胡同知想劝温子甫再思量思量,转念一想,还是没有多劝。
既然是自家人商量好了,就让他们试试吧。
他和毕大人能帮上忙的地方,不是劝温家多作准备,而是,尽快查明尤岑之死的来龙去脉。
“我再使人去催催毕大人,”胡同知道,“按说早该回衙门了。”
下朝的时间,固然有早有晚,但大体差不离,偶有拖得久的,定然是遇上了要紧事,金銮殿里争论不停。
胡同知想到的是毕之安手里的折子,能引起争论的,大抵就是袁疾的口供了。
别是在金銮殿里就吵翻天了吧?
胡同知有些担心。
前一个去催的人得了讯回来,禀道:“早下朝了,有人看到毕大人和陈都御史往御书房去了。”
胡同知想了想,干脆道:“那就去御书房里禀一声,说四公子夫人来了衙门,要替平西侯府平反。”
消息送去宫中。
毕之安与陈正翰得了皇上的吩咐,匆忙出宫。
一个赶往顺天府,接下案子;一个拟了旨意,走完章程,清点人手,准备前往沈家。
毕之安从轿子上下来,快步进了后衙。
沿着长廊,一直走到书房外,透过大开着的窗户,他一眼看到了温宴。
温宴坐在那儿,黑猫趴在她的膝盖上。
猫儿打盹,她看猫。
很平静,很放松。
不似在衙门里等着递状纸,反倒是像春暖花开之时、在自家院子里,度过一个极其普通的午后。
毕之安抿了抿唇。
递枕头的人,竟是这般沉静。
毕之安轻了轻嗓子,出声示意里头的人。
胡同知抬头,看到毕之安,便道:“大人,您看这案情……”
“就这么办吧,”毕大人走了进去,与里头的几人道,“你们这状,告得可真是时候。我和陈大人正苦恼,现在这样也好,陈大人等下就带人抄家了。”
温子甫倏地瞪大了眼睛,转头去看温宴。
温宴也有点意外。
昨夜她和霍以骁商量时设想过,今天把状纸递进顺天府,再由陈大人帮忙,请几位与霍家关系好的、或者从前就替平西侯府说话的御史写一写折子,明天正是大朝会,由毕大人在文武百官面前把苦主要求摆出来,御史们评说一番,有人唱红脸、有人唱白脸,双管齐下,足以引发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