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不提肯不肯帮忙求画。
辛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几次想插话,又生生憋了回去。
张继连番问过七八个问题,这才道:“这几日我便去拜见外祖父,只是外祖父性子难以捉摸,我也不敢确保,但会尽力促成。”
辛媛终于开口,“咱们家里不就有两幅外祖父画的墨竹,送给萱萱便是。”
张继莞尔浅笑,“那是泼墨画,没法刻印章,得要工笔细细勾勒出形状,但又不能太细,太细了不好刻。这种画法很局限笔力,不能随意挥洒笔墨,故而担心外祖父未必肯应。”
杨萱恍然,“能求到最好,求不到的话,我再另外请人,只要画作别跟我这般拙劣就可以。”
张继笑道:“也成,实在不行,我认识几个工笔画得相当不错的好友,等会试过后,就请他们画几幅。不过,我们要是去买纸笔,还请承让几分。”
言外之意,就是要带同窗好友光顾生意。
杨萱大喜过望,连声答应了,顺带着把自己在干面胡同的沁香园也显摆出去。
辛媛惊讶不已,“你卖笔墨纸砚也就罢了,为啥还卖点心,你……把铺子租赁出去不行?”
杨萱怼她,“我是钻进钱眼里了,不行?”
辛媛瘪瘪嘴,想再分辩,瞧见张继朝她使眼色,便没作声。
杨萱不由好笑。
可见张继虽是宠她,却也并非由着她性子不加管束。
转念想起前几天看到的杨芷,顿时嗟叹不已。
原本张家相看的是杨芷,谁成想杨芷不愿意,反而落在辛媛头上了。
想来“人各有命”是有道理的。
再过些日子,张继那边有了消息,严伦果真不愿作画。
这事已在杨萱预料之中,也没有太多失望。
进入二月,京都街头随处可见外地前来赶考的学子,醉墨斋是前所未有的忙碌,沁香园也声名渐响,不时有学子慕名前去光顾。
杨萱跟松枝商议,索性又想出来几种意头好的名字,诸如“状元及第”、“竹节登高”,都是将原有的糕点稍加修饰,换汤不换药。
二月中,会试如期举行。
二十日,会试最后一场考完。
二十一那天,沁香园的生意空前绝后的好,自打正午起,松枝拉着板车就一趟接一趟地往有司胡同送食盒,接连跑了十余趟,几乎把铺子里的点心都搬空了。
春寒料峭的天儿,松枝热得满头大汗,索性把外衣脱了,只穿件单薄的衫子,自有司胡同回来,板车上落了好几条熏着香味的帕子还有香囊荷包等物。
文竹气得全扔了不说,又冲松枝翻了好几个白眼。
张继不忘前言,果真请好友画了画送来,梅兰竹菊各一幅,正好配成一套。
画幅旁写着作画者的名讳,李山。
李山挺仗义,润笔费分文不收,反而交待说如果不好刻,他再重新画。
杨萱告诉松枝,“用了别人的东西,理应提别人扬名,请匠人刻印章时,连带名字一起刻上,”又吩咐钱多,“往后李山来铺子里,不管买什么东西都让出三分利。”
三月初八,会试发榜。
有善经营者,老早守在礼部门口,将三甲名单抄录下来,三十文一份往外卖,到中午时,三十文降成二十文,到傍晚,十文钱一份就能买到。
杨萱本不关心会试,可卖榜文的小贩说得可怜,“姑娘,纸笔都得花本钱,要不十文钱我给您两份?”
杨萱被逗笑了,“两份都是一样的,我要那么多干什么?”
小贩道:“多看一遍,看完了还能引火。”
杨萱不愿跟他争辩,掏出十文钱,买了一份回去。
吃过夜饭,杨萱对着烛光从头到尾看了两遍,这科共录了二百四十八人,没有熟悉的名字。
范诚没有中。
意外的是,夏怀宁也没中。
他前世都是考中探花郎的人,转世而来五年多,竟然连个进士考不上。
杨萱默默念叨句,“上天开眼,合该不能教这种龌龊心肠的人做官”,心满意足地睡下了。
正睡得迷迷糊糊,突然听到大街上传来紧促的马蹄声,伴随着纷乱的脚步声。
大黄“汪汪”地吠叫着。
杨萱心头一惊,忙穿上夹袄,披了披风走到院子。
天色才刚蒙蒙亮,清冷的春风扑面而来,杨萱禁不住打了个寒噤,见松枝披着夹袄正从东跨院走过来。
显然也是被外面的噪杂声吵醒了。
松枝悄声道:“街上多了好些军士,隔着两三丈就站着一人,还有头领来回巡查。”
话刚说完,不知何处突然传来几声沉闷的钟鸣,接着京都的寺庙道观次第响起此起彼伏的敲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