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暴风骤雨第20部分阅读
    。”郭全海早猜着了,还是不吱声,吧哒吧哒抽着烟。萧队长问道:“没有意见吧?老孙头跟老初保媒。”

    郭全海脸上发烧,心房蹦跳。移开噙着的烟袋,声音里有一点颤动地说:“就是怕人家说话。”

    “怕人说啥?娶媳妇又不是不正当的事。”

    “人家说,看他农会办的,给自己办事去了。”

    “别多心吧,谁也不会说话的。好吧,就这么的,咱们瞧瞧他们分东西去吧。”

    他们走进小学校的操场里,看见屯子里的人围一个大圆圈,当中一堆一堆地摆着各种各样的衣裳、被子、布匹、鞋帽,都堆起人一般高,比往年果实,丰富十倍。栽花先生手里拿着石板和名单,叫头一名,烈士家属赵玉林媳妇。赵大嫂子从人们身后挤出来。大伙闪开道,她慢慢腾腾地走了出来。场子上几千只眼睛落到她身上。她穿一件青皮棉袍,外罩一件蓝布大褂,脚上还穿着白鞋。人们小声地发出各种各样的议论:“瞅她,还挂孝呢。”

    “瘦了一些。”

    “这种媳妇,才算媳妇,要照如今的妇女呀,哼,别说守一年,男人眼没闭,她早瞧上旁人了。”

    “这也是赵大哥积福修来的。正锅配好灶,歪锅配蹩灶。”“要不,月下老人干啥的?玉皇大帝不早撤他的差了?”“都别吱声,瞅她挑啥。”

    赵大嫂子走到无数小山似的衣堆的当间,寻思自己缺一条被子,锁住缺衣裳鞋帽,先挑一条半新不旧的麻花被。老初从旁边叫道:“那条不好,你再挑。”

    赵大嫂子回答道:“行,尽挑好的,刨了瓤子,剩下皮给人,不是心眼不好使了吗?”

    小猪倌也为她着急,老远叫道:“大婶婶,挑好点的呗!人家都让你先挑,你不挑好的,太不领情了。”

    赵大嫂子说:“行,有盖的就行。”

    说着,她又去挑一顶狗皮帽子,一双棉鞋,一套七成新的小孩穿的棉裤袄。老初在旁边又叫起来:“大嫂子,那帽子不好,瞅你脚边那一顶好,我来替你挑。”他跳进去,替她挑选,旁边一个人叫道:“让她自己挑,不准别人挑。”

    老初冲他瞪着眼珠子,说道:“她是烈属,帮她挑挑还不行?”

    老初走进衣裳鞋帽堆,给赵玉林媳妇挑了一件小嘎穿的猔绒皮大氅,一顶火狐皮帽子,一双结实青皮小棉鞋,都是九成新。他又走到被子堆边,翻来掏去,挑出一条全新的温软的哔叽被子,给她抱出来,到小学校的课堂里去登记。半道有人笑着说:“老初眼真尖,尽挑好玩艺。”

    老初瞪着大眼说:“我尖,是为我自己?”

    这时候,栽花先生叫郭主任挑衣。郭全海站在萧队长旁边,不肯去挑,腼腆地说道:“配啥算啥。”

    老孙头说:“你抹不开,我给你挑。”

    他走进衣堆,给他挑一件羊皮袍子,一条三镶被,外加一个枣红团花缎子大幔子1。张景瑞指指幔子问:“挑这干啥?”

    1幔子:挂在炕前的幕布似的东西,常用于新婚和喜庆时节。

    老孙头笑眯左眼说:“这玩艺就用得上了。他用完,还能给你用。”

    第三名是小猪倌。他钻出娘胎以来,从来没有置过被子,早先在韩家放猪,十冬腊月天,雪堵着窗户,冰溜子像透亮的水晶柱子,一排排地挂在房檐上,望着心底也凉了。下晚,老北风刮着,屋里寒气透骨髓,他没有被子,钻在草包里,冻得浑身直哆嗦,牙齿打战,泪珠扑扑往下掉,掉在谷草秆子上,破炕席子上,不敢哭出声,要是哭醒东家来,事闹大了,连草包也钻不成了。他走到被子的小山的旁边,想起早先那些苦日子,眼泪又想滚下来,但不是冷,而是一阵想起旧的生活的酸楚,加上一阵对于新的生活的感激。这么许许多多的被子,都是穷人的了,几百条被子都随他挑选,这不是小事。五光十色的被子,把他两眼晃花了。红绸子,绿缎子的被子,他决计不要,“那玩艺光好看,不抗盖,一个冬天就坏了。”他在结实的被子中挑着,拿起这一条,觉得那条好,挑着那一条,眼睛又瞅着另外的一条。挑来挑去,没有完全中意的,觉得这条好,那条也不错。三条照第二条,又强一色。待要拿起第三条,第四条闪闪地发亮,在招引着他。他走来走去,两手还是空空的,旁边的人说道:“挑花眼了。”

    “老初,替他挑吧。”

    “尽包办还行?”

    “由他挑吧。大伙别催他。”

    “天不早了,帮他挑挑吧,叫他挑,得挑到杏树开花,毛谷子开花。”

    老初跑进去,替他挑一条又大又结实的麻花大被子,小猪倌笑笑,也觉得这条是最好的了。

    天不早了,有人提议,一回多叫几个人,分头挑选。刘桂兰挑了出嫁用的一件大红撒花的棉袄,又挑两个大红描花玻璃柜,老孙头过来,笑着对刘桂兰说道:“嫁奁挑好了。”

    刘桂兰羞红着脸,假装不懂说:“你说啥呀?”

    老孙头笑笑:“你还装聋卖傻哩,谁给你们保媒?还不谢媒人呢?”这时候,围拢许多人,老孙头的嘴又多起来:“还是翻身好,要在旧社会,你们这号大姑娘,门也不能出,还挑嫁奁,相姑爷呢,啥也凭爹妈,凭媒婆。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小喇叭一吹,说是媳妇进门了,天哪,谁知道是个什么,是不是哑巴,聋子?罗锅,鸡胸?是不是跛子,瞎子呢?胸口揣个小兔子,嘣嘣地跳着,脑瓜子尽胡思乱想,两眼迷迷瞪瞪的。小喇叭又吹起来,拜天地了。咱到天地桌1边,偷眼瞅瞅,哈哈,运气还不坏,端端正正,有红似白的,像朵洋粉莲。”

    1旧式结婚时,新婚夫妇拜天地时摆香烛的桌子。

    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老孙太太挤在人堆里,皱起抬头纹骂道:“看你疯了,这老不死的。”

    赶到下晚,老孙头欢天喜地回到家里来,发现房檐下,搁副红漆大棺材,顶端还雕个斗大的“寿”字。他寻思:“这算啥呀?”三步迈进门,冲老婆子嚷道:“领那玩艺干啥呀?”

    老孙太太说:“土埋半截了,要不趁早准备好,指望你呀,一领破炕席一卷,扔野地里喂狼。”

    当夜,老孙头没话。第二天,天才麻花亮,老孙头起来,提溜着斧子,到院子里,房檐下,砰砰啪啪的,使劲劈棺材。老孙太太慌忙赶出来,棺材头早已劈开了。这一场吵呀,可真是非同小可,惊动左右邻居,都来劝解,也劝不开,农会干部也来劝半天。结论还是老孙头作的,他说:“叫她挑个大氅,她领个这玩艺回来,老孙头我今年才五十一岁,过年长一岁,也不过五十二岁,眼瞅革命成功了,农会根基也稳了,人活一百岁,不能算老,要这干啥呀?也好罢,柈子也挺贵,劈开作柈子,拣那成材的,做两条凳子,农会工作队来串门子,也有坐的了。”

    24

    第二天一早,白玉山到农会来起了路条,回双城去了。屯子里事,分两头进行。萧队长带领张景瑞在一间小屋里审讯韩老五。郭全海和老初带领积极分子们,忙着分牲口。他们把那在早一腿一腿地分给小户的马匹,都收回来,加上金子元宝换的马,再加抄出的黑马,整个场子里,有二百七八十匹骡马,还有二三十头牛,外加五条小毛驴。牲口都标出等次,人都按着排号的次序,重新分配,他们计算了,全屯没马的小户,都能摊上一个囫囵个儿顶用的牲口。

    是个数九天里的好天气,没有刮风,也不太冷。人们三三五五,都往小学校的操场走。他们穿着新领的棉袍、大氅、新的棉裤袄。新的欤b在雪地上咔嚓咔嚓地响着。小学校的操场里,太阳光照得黄闪闪的,可院的牛马欢蹦乱跳,嘶鸣,吼叫,闹成一片。人们看着牲口的牙齿、毛色和腿脚,议论着,品评着,逗着乐子。

    “分了地,不分马,也是干瞪眼。”

    “没有马,累死一只虎,也翻不来一块地呀。”

    “挖的金子买成马,这主意谁出的?”

    “还不是大伙。”

    “这主意真好。”

    “今年一户劈一个牲口,不比往年,四家分一个,要是四家不对心眼儿,你管他不管,你喂高粱,他喂稗草,你要拉车,他要磨磨,可别扭呐。”

    老孙头走到一个青骟马的跟前说:“这马岁数也不太小了,跟我差不一点儿。”说着,他扳开马嘴说:“你看,口都没有了。”

    小猪倌仰脸问道:“咋叫口都没有了?”

    老孙头一看是小猪倌问,先问他道:“放猪的,你今年多大?”

    小猪倌说:“十四岁,问那干啥?”

    老孙头摆谱说:“我十四岁那年,早放马了。你还是放猪。你来,我教你,马老了,牙齿一抹平,没有窟窿,这叫没有口。口小的马,你来瞅瞅,”他带着小猪倌走到一个兔灰儿马子跟前,用手扳开它的嘴说道:“看到吧,大牙齿上一个一个大窟窿,岁数大。草料吃多了,牙上窟窿磨没了,这叫没有口,听懂没有?”

    小猪倌站在人少的地方,一面准备跑,一面调皮地说:“你吃的草料也不少了,看看你牙齿还有没有口?”

    老孙头扑过来抓他,他早溜走了。老孙头也不追他,叹一口气,对人说道:“咱十四岁放马,哪像这猴儿崽子,口大口小也不懂?骂人倒会,不懂牲口,还算什么庄稼人?”

    院子当间摆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个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

    人们拥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个人叫道:“不用你说,都知道了。动手分吧,眼瞅晌午了。”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啦啦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

    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

    郭全海添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

    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

    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号。号是赵大嫂子。她站在人身后,摆手说不要。老初忙走过来问她:“大嫂子,你咋不要?”

    赵大嫂子右手拉着锁住,左手摇摇说:“咱家没有男劳力,白搭牲口,省下给人力足的人家好。”老初说:“我说你真傻,要一个好呀,拉磨,打柴,不用求人了。”赵大嫂子说:“小猪倌要另立灶火门,咱娘俩能烧多少柴,拉多少磨?还是不要好。”

    老孙头站在旁边寻思着:要是赵家分了马,他插车插犋1,不用找别家,别家嘎咕2,赵大嫂子好说话。他怂恿她道:“还是要一个好呀,你要没人喂,寄放我家,咱两家伙喂。你们烈属还不要,谁还配要?”

    1两家或三家的牲口伙拉一辆车,叫做插车,两家或三家的牲口伙拉一具犁或耙,叫做插犋。

    2难对付,不好说话。

    赵大嫂子说啥也不要。栽花先生叫第二名,这是郭全海。老孙头慌忙跑去,附在他耳边说道:“拴在老榆树左边的那个青骒马,口小,肚子里还有个崽子,开春就下崽,一个变两个。快去牵了。”

    郭全海笑道:“开春马下崽子了,地怎么种?”

    “一个月就歇过来了,耽误不了。”

    郭全海对自己的事从来总是随随便便的,常常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赖。老孙头要他牵上青骡马,他就牵出来,拴在小学校的窗台旁的一根柱子上,回来再看别人分。

    叫到老初的名字的时候,他早站在牛群的旁边,他底根想要个牤子,寻思着牤子劲大,下晚省喂,不喂料也行,不像骡马,不喂豆饼和高粱,就得掉膘。他今年粮食不够,又寻思着,使牛翻地,就是不快当,过年再说吧。他牵着一个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牤牛,往回走了。一个小伙子叫道:“老初,要牛不要马,是不是怕出官车呀?”

    老初回过头来说:“去你的吧,谁怕出官车?推到我的官车,不能牛工还马工,换人家马去?”

    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个马?”

    老孙头说:“还没定弦1。”

    1定弦:打定主意。

    其实,他早打定了主意,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听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把它牵上。张景瑞叫道:“瞅老孙头挑个瞎马。”

    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的光背上。小马从来没有骑过人,在场子里乱蹦乱跑,老孙头揪着它的剪得齐齐整整的鬃毛,一面回答道:“这马眼瞎?我看你才眼瞎呢。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的头号货色,多咱也不能瞎呀。”

    小猪倌叫道:“老爷子加小心,别光顾说话,看掉下来屁股摔两瓣。”老孙头说:“没啥,老孙头我赶二十九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多咱看见我老孙头摔过跤呀?”

    刚说到这儿,小儿马子狂蹦乱跳,越跳越高,越蹦越有劲。两个后腿一股劲地往后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孙头不再说话,两只手豁劲揪着鬃毛,吓得脸像窗户纸似地煞白,马绕着场子奔跑,几十个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孙头扔下地来。它冲出人群,跑出学校,往屯子的公路一溜烟似地跑走了。郭全海慌忙从柱子上解下青骒马,翻身骑上,撵玉石眼去了。这儿,老孙头摔倒在地上,半晌起不来,周围的人笑声不绝。趁着老孙头躺在地上叫哎哟,不能回嘴的机会,调皮的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打趣道:“怎么下来了?地上比马上舒坦?”

    “没啥,这不算摔跤,多咱看见咱们老孙头摔过跤呀?”“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啪塌一响,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老孙头手脚朝天,屁股摔痛了。他哼着,没有工夫回答人们的玩话。几个人跑去,扶起他来,替他拍掉沾在衣上的干雪,问他哪块摔痛了?老孙头站立起来,嘴里嘀咕着:“这小家伙,回头非揍它不解。哎哟,这儿,给我揉揉。这小家伙……哎哟,你再揉揉。”

    郭全海把老孙头的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吁吁。老孙头起来,跑到柴火垛子边,抽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抡起木棒子,棒子抡到半空,却扔在地上,他舍不得打。

    继续着分马。各家都分了可心牲口。白大嫂子,张景瑞的后娘,都分着相中的硬实马。老田头夫妇,牵一个膘肥腿壮的沙栗儿马,十分满意。李大个子不在家,刘德山媳妇代他挑了一个灰不溜的白骟马,拴到她的马圈里。

    李毛驴转变以后,勤勤恳恳,大伙把他名也排上了。叫号叫到他的时候,他不要马,也不要牛,栽花先生问他道:“倒是要啥哩?”

    李毛驴说:“我要我原来的那两个毛驴。”

    “那你牵上吧。”

    李毛驴牵着自己的毛驴,慢慢地走回家去,后面一群人跟着,议论着:“这真是物还原主。”

    “早先李毛驴光剩个名,如今又真有毛驴了。”

    李毛驴没有吱声。他又悲又喜,杜善人牵去的他的毛驴又回来了,这使他欢喜,但因这毛驴,他想起了夭折的孩子,走道的媳妇,心里涌出了悲楚。后尾一个人好像知道他心事似的,跟他说道:“李毛驴,牲口牵回来,这下可有盼头呐,好好干一年,续一房媳妇,不又安上家了吗?”

    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不乐意。她跟她俩小子,没有挑到好牲口。牵了一个热毛子马。这号马,十冬腊月天,一身毛退得溜干二净,冷得直哆嗦,出不去门。夏天倒长毛,蹚地热乎乎地直流汗。老王太太牵着热毛子马,脑瓜搭拉着,见人就叹命不好。老孙头说:“那怕啥?你破上半斗小米,入在井里泡上,包喂好了。”老田头也说:“过年杀猪,灌上两碗热血就行。”

    老王太太说:“还要等到过年啦。”

    郭全海看着老王太太灰溜溜的样子,走拢来问道:“怎么的呐,这马不好?”

    “热毛子马。”

    郭全海随即对她说:“我跟你换换,瞅瞅拴在窗台边的那个青骒马,中意不中意?”

    老王太太瞅那马一眼,摇摇头说:“肚子里有崽子,这样大冷天,下下来也难侍候,开春还不能干活。”

    郭全海招呼着一些积极分子,到草垛子跟前,阳光底下,合计老王太太的事。郭全海蹲在地上,用烟袋锅子划着地上的松雪,对大伙说道:“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动落后的,咱们算先迈一步,老王太太拉后一点点,咱们得带着她走。新近她又立了功,要不是她,韩老五还抓不回来呢。要不抠出这个大祸根,咱们分了牲口,也别想过安稳日子。”

    老孙头点头说道:“嗯哪,怕他报仇。”

    郭全海又说:“如今她分个热毛子马不高兴,我那青骒马跟她串换,她又不中意,大伙说咋办?”

    老孙头跟着说道:“大伙说咋办?”

    老初说:“她要牛,我把黑牤子给她。”

    白大嫂子想起白玉山叮咛她的话,凡事都要做模范,就说:“咱领一个青骒子,她要是想要,咱也乐意换。”

    张景瑞继母想起张景祥参军了,张景瑞是治安委员,自私落后,就叫他们瞧不起,这回也说:“咱们领的兔灰儿马换给她。”

    老田头跑到场子的西头,在人堆里找着他老伴,老两口子合计了一会,他走回来说:“我那沙栗儿马换给她。”

    老孙头看老田头也愿意掉换,也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但是实在舍不得他的小儿马,又慌忙添说:“就怕儿马性子烈,她管不住。”

    老初顶他一句说:“那倒不用你操心,她两个儿子还管不住一个儿马子?”郭全海站起来说道:“好吧,咱们都把马牵到这儿来,听凭她挑选。”

    郭全海说罢,邀老王太太到草垛子跟前,答应跟她掉换的各家的牲口也都牵来了。老王太太嘴上说着:“就这么的吧,不用换了,把坏的换给你们,不好。”眼睛却骨骨碌碌地瞅这个,望那个。郭全海把自己的青骒马牵到她跟前,大大方方地说道:“这马硬实,口又青,肚子里还带个崽子,开春就是一变俩,你牵上吧。”

    老王太太看看青骒马的搭拉着的耳丫子,摇一摇头走开了。老孙头的心怦怦地跳着,脸上却笑着说道:“老初的大黑牤子好,下晚不用喂草料,黑更半夜不用爬起来。黑骡子也好。就是马淘气,还费草料,一个马一天得五斤豆饼,五斤高粱,十五斤谷草,马喂不起呀,老王太太。”老王太太看了看老初的牤牛,又掉转头来瞧了瞧白大嫂子的骡子,都摇一摇头,转身往老孙头的玉石眼儿马走来了。老孙头神色慌张,却又笑着说:“看上了我这破马?我这真是个破马,性子又烈。”老初笑着又顶他道:“他才刚还说:他这马‘是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的头号货色’。这会子说是破马了。”

    老王太太走近去,用手摸摸那油光闪闪的栗色的脊梁,老孙头在一旁嚷道:“别摸它呀,这家伙不太老实,小心它踢你。我才挑上它,叫它摔一跤。样子也不好看,玻璃眼睛,乍一看去,像瞎了似的。”老孙头不说“玉石眼”,说是“玻璃眼”。跟着还说了这马好多的坏处,好处一句也不提。临了他还说:“这马到哪里都是个扔货,要不是不用掏钱,我才不要呢。”

    不知道是听信了他的话呢,还是自己看不上眼,老王太太从玉石眼走开,老孙头翻身骑上他这“玻璃眼”,双手紧紧揪着鬃毛,一面赶它跑一面说道:“你不要吧,我骑走了。”说罢,头也不回地跑了。老王太太朝着老田头的沙栗儿马走去。这个马膘肥腿壮,口不大不小,老王太太就说要这个。老田头笑着说道:“你牵上吧。”

    大伙都散了。老田头牵着热毛子马回到家里。拴好马,进到屋里,老田太太心里不痛快,一声不吱。老田头知道她心事,走到她跟前说道:“不用发愁,翻地拉车,还不一样使?”

    老田太太说:“咱们的沙栗马膘多厚,劲多大。这马算啥呀?真是到哪里也是个扔货。”

    “能治好的,破上半斗小米子,搁巴斗1里,入在井里泡上,咱们粮食有多的,破上点粮给它吃就行。”

    1藤或柳条制的筐子,播种时盛籽种的。

    老田太太坐在炕沿说:“到手的肥肉跟人换骨头,我总是心里不甘。再说,咱们光景还不如人呢。”

    老田头说:“你是牺牲不起呀,还是咋的?你忘了咱们的裙子?她宁死也不说出姑爷的事?亏你是她的亲娘。也不学学样,连个儿马也牺牲不起,这马又不是不能治好的。”

    “是呀,能治好的。”这是窗户外头一个男子声音说的话,老两口子吃了一惊。老田太太忙问道:“谁呀?”

    “我,听不出吗?”

    “是郭主任吗?还不快进来,外头多冷。”

    郭全海进屋,一面笑着,一面说道:“我的青骒马牵来了。你们不乐意要热毛子马,换给我吧。”老田太太的心转过弯来了。笑着说道:“不用换了。咱们也能治,还是把你的马牵回去吧。各人都有马,这就好了,不像往年,没有马,可憋屈呀,连地也租种不上。”

    彼此又推让一会,田家到底也不要郭全海的马,临了,郭全海说道:“这么的吧,青骒马开春下了崽,马驹子归你。”

    25

    分完牲口,郭全海上萧队长那儿,报告经过,完了就呆在那儿,看着萧队长、张景瑞,和县里来的两个公安局的人员审问韩老五。

    审讯三宿,没有结果。萧队长严格遵照省委的通知,和政府的法令,不打不骂,不用刑法。会耍死狗是韩老五这一号人的天生的本领,他要么嬉皮笑脸,要么哭天抹泪,目的只有一个:不说真话。旁人常捏住拳头,心里冒火,但萧队长总是从容地说:“慢慢地来,叫他慢慢地想。他一个月不说,整他一个月,一年不说,问他一年。他迟说一天,对他自己不好,坦白也得赶时候,太迟就不行。”他又对郭全海说道:“你们先去开重分土地的会,再迟就不赶趟了,省里通知,赶送粪以前,得把土地调整好。”

    郭全海走了。这边,连日连夜讯问韩老五。老王太太虽说告了他,但她不敢来当面对质,抹不开情面。萧队长正在寻思晓以利害的方法,警卫员老万来说:“担架队回来了。”

    正说着,院子里一个汉子的粗重的声音问道:“萧队长在这儿吗?”

    这是铁匠李大个子李常有的声音,屋里的人才回答说:“在呀。”高大的李大个子早迈进来了。他的左肩倒挂着缴获的崭新的美式冲锋枪,走到门口,他习惯地低一低头,怕上门框碰着他的脑瓜。跟他进来的中农刘德山笑道:“上门框老高,碰不着的,弯腰干啥?”

    萧队长起身迎接着他们,握着他们的手,瞅着他们两人的脸面和脖子都是漆黑漆黑的。两人都穿着美制军衣,挂着个军用水壶,乍一看去,都不像庄稼汉子。萧队长招呼他们到另外一个屋里,请他们上炕,笑着说道:“你们辛苦了。”

    刘德山皱起抬头纹,笑着说道:“没啥,你们在后方还不是一样辛苦。”

    老万找到一个长烟袋,装上黄烟,到灶坑里对着火,进来递给李大个子。他正在把冲锋枪从肩膀上取下,小心地轻轻地安放在炕上,说道:“不用,不用,这儿有烟袋。”说着,他从军装左边衣兜里取出一个短短的锅子很大的洋烟袋,一面往烟袋锅子里装烟,一面说道:“这是李司令员送给我做念想的,也是胜利品。”

    萧队长带笑说道:“我看你浑身都是胜利品,怎么样?都回来了吧?”李大个子叼着洋烟袋问道:“你说谁?担架队员?咱们屯子五副担架,四十个人都回来了。在前方,咱们还节省两回菜金,买鸡子慰劳彩号。”萧队长转脸瞅着刘德山,含笑问他道:“怎么样?老刘?”

    刘德山还来不及回答,李大个子说:“刘德山这下可立了功呐,敌人还没有打退,炮火还没有停,他就上火线去抢运彩号,胆子可大。”

    刘德山说:“也不算啥。前方八路军弟兄,不都是庄稼底子?他们也不怕。”

    萧队长寻思,这人原先胆子小,干啥也是脚踩两边船,斗争韩老六,畏首畏尾,不敢往前探。这回从前方回来,才一进来,就看到气色不同,乐得不停地笑着,萧队长说:“看见‘中央军’了吗?”

    刘德山笑着说:“看见了,一个个像落汤鸡似的。”

    萧队长笑着逗乐子:“还怕不怕他们过来拉你脖子呀?”

    刘德山没有吱声。他寻思着,这是不必回答的问题。他笑着说:“不抗打呀,家伙什儿好,也不顶事,抵不住咱们战士的天下无双的勇猛,一打,就哗啦了。”

    接着,刘德山滔滔地谈起前方战士的英勇的故事,谈起轻伤不肯下火线的那些彩号,听的人都感动了。萧队长说:“你们这回可是受到教育了。”

    刘德山点头答道:“嗯哪,我算是受了锻炼了。”

    李大个子插嘴说:“听听他自己使一个木棒子缴两棵枪的事吧。”

    这时候,屯子里的人都来看李大个子来了。他们站在地下,听刘德山说在四平附近,一个下晚,光有星星,没有月亮,五步以外,人也看不准。敌人败了,败兵往四外逃跑,他手执一根木棒子,站在一个屯子的道口,对面两个黑影子漂游过来,刘德山端起木棒子,像举枪瞄准似的,学着咱们战士的口气,高声喝叫道:“干什么的,站住。”

    黑影子都站住了,冷丁往地下缩短了半截似的,一人一根棒子高高横在头顶上。原来是蒋匪两个兵,两棵美国冲锋式,双手高举在头上,远远望去,影子好像缩短半截似的,是因为他们猛听一声喝,吓破胆了,跪在地上。刘德山三步并两步跑上,收了两棵枪,叫他们起来往前走。

    李大个子补充说:“咱们还背回一棵。”

    大伙围拢来看枪,欢笑着,有的还摆弄着枪栓。萧队长说道:“你们回去歇歇吧。下晚开个会,欢迎你们,叫屯子里人都听听你们的故事。”

    他们辞出来。刘德山回到家里,他女人正在舀泔水,煮猪食,看见他回来,慌忙放下瓢,在一个瓦盆子里洗着手。她还没有跟他唠嗑,先叫她的在西屋闹着要吃饺子的小子:“狗剩子,你瞅,谁回来了?”

    刘德山才迈进东屋,七岁的狗剩子跑了过来,抱住他的右腿叫道:“爹。”还没有说别的话,刘德山抱起他来,放在南炕,自己也坐在炕头,抽着烟袋。狗剩子骑在他腿上,用手去摸抚他的缴获的美国军装的扣子。絮絮叨叨告诉他,家里过年,吃半拉月饺子,他妈说他不听话,打过他一回。刘德山女人乐得头懵了,里屋外屋,到处走着,不知先干什么好。一会叫他歪歪,一会问他吃了没有。刘德山移开噙着的烟袋说道:“在县里吃了,刘县长摆酒接风,还讲了话。”

    狗剩子岔进来说:“刘县长头年到咱们屯子里来过。”

    刘大娘唤道:“狗剩子你别打岔,听爹说话。县长说啥呀?”

    “县长说:你们这回立了功,前方的军队,后方的老百姓都忘不了你们,回去要好好儿带头生产。”

    “见过萧队长了吗?”

    “才从那儿来,今儿下晚开大会,他叫我讲前方的故事,你也去听听。”

    刘大娘忙了一阵,终于用一块布擦干了手,坐在炕沿上,两口子唠着家常。她告诉他:“农会纠偏了,划错的中农,都划了回来。斗出的果实也退回来了。咱们献出的两个马都牵回来了。萧队长还说:贫雇中农是一家,贫雇农是骨头,中农是肉,贫雇中农是骨肉至亲。”刘德山噙着烟袋,听他屋里的唠着。听到这儿,他说:“前方也闹这问题,李司令员说:贫雇农和中农成份的战士,一样打仗,一样勇敢,贫雇中农,要团结一心,才能打垮反动派。”

    刘德山屋里的又告诉他,萧队长、郭主任和赵大嫂子,都来看过她,叫她不用惦记。他们都想得圆全,怕家里人惦念出门人。她又告诉他,郭主任叫他们都别信谣言,不会掐尖1的。谁收得多,归谁家,不会归大堆2。刘大娘说到这儿,称心如意地说道:“咱们打的粮,交了大租子3,都拉回自己仓里了。土豆子下了地窖,归啥大堆呀?还不都是反动分子胡造谣。”她又凑到刘德山耳边,低声地说:“你看见韩老五么?”刘德山点一点头,衔着烟袋,没有吱声。刘大娘嗓门越发压低地说:“他该不会乱咬吧?光复那年,他到过咱们家,还想邀你磕头拜把呢。就怕他咬咱们一口。”

    1斗争冒出尖来的,即富裕一些的中农。

    2把各家收获的谷物,及其他生活资料,归拢一起。

    3农民称公粮为大租。

    刘德山一面在炕沿砸烟袋锅子,一面岔断她的话:“怕啥?立得正,不怕影儿歪。没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萧队长他们也都知道我老刘家就是个胆小怕事,往年斗争韩老六,我躲进茅楼,这事不体面,是个臭根子。除开这事,这姓刘的啥黑心事也没有干过,萧队长心里亮堂堂,还能不调查,听信韩老五的话?”

    刘大娘乐得眼睛眯细了,笑着说道:“你这一说,咱心尖都亮了。瞅你困了,快歪一歪,才晌午打歪,开会还早呢。过年的冻饺子还留着一些,狗剩子见天吵闹着要吃,我寻思你快回来了,得给你留点。这两天麻尾雀1老叫,我寻思快了,倒也没存想有这么快。狗剩子,快下来吧,叫爹躺一躺,快去搂柴火。”

    1喜鹊。

    刘德山从炕琴上取下个枕头,和衣歪在炕头上,刘大娘在外屋烧火,烟灌进里屋,呛着眼睛。刘德山没有睡着,翻身起来,拿着烟袋往外走。刘大娘问他:“不歇一歇,又往哪去呀?”

    刘德山一面推开门,一面回答:“去瞧瞧牲口。”

    但他没有先去看牲口,先看看大门边的苞米楼子,里头满满装着黄闪闪的苞米。完了他又走到屋后菜园的地头,看着他在家里码的柴火垛子,五个月当中,三垛烧去两垛半。他抽一口烟想:“过几天还得打几车柴火。”跑回院子里,看见谷草垛子,三股吃去一股了。他抬眼瞅瞅马圈,惊叫起来:“怎么多出个马来了?”

    刘大娘在屋里说道:“那灰不溜的白骟马是李大个子的。咱寻思他跟你一块出门,家没有人,帮他领回,代他养着。”

    刘德山点一点头,回到屋里,在摆着水缸的角落里找出块豆饼,用切豆饼的刀子切下一小半,再切成细块,泡在桶里,准备下晚喂牲口。泡好豆饼,他又到屋后看地窖,回来的时候,手里拿个烂土豆,对刘大娘说:“土豆子坏了一半,下窖不小心,烂的没捡掉。秋天雨水多,土豆子好烂,回头得起出晒晒。”

    刘德山屋前屋后地转着,把家当都拾掇得妥妥帖帖的。他是一个种地的能手,庄稼活样样都行,人又勤恳,又精明,屯子里人都说:“老刘真算一把手。”他就是有点私心。他种的苞米,粒儿鼓鼓的,棒子有一尺多长,人们问他:“一样的地,一样的工夫,出的庄稼总赶不上你的,是啥道理?”他不回答,总是支支吾吾走开了。头年他听到坏根传播的风声,说要斗中农,李振江娘们来说:“可了不得,谁冒尖,就得斗谁呀,三个马的匀两个,两个马的匀一个。收了庄稼归大堆。”完了还说:“别说你那两个破马,人还不知道怎样呢?”他吓坏了。碰巧屯里出担架,他慌忙报名。他到前方去,不是真积极,而是去躲躲屯里风浪的。到了前方,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败局已定,自己心里先去了一层顾虑,前方的指战员们都对他亲热,凡事又信得着他,李大个子也对他很好。在战场上抢救彩号时,他受了很好的锻炼。后来,他自己使根木棒抓着了两个俘虏,人们越发敬重他,几桩事凑在一块,脚踩两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