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殿内,康熙没问他为什么仍在京城,直接同他说,准备把他调回京城,任内务府副总管,主要负责营造司和造办处。并且说,让他辅助纳兰明珠,收八大皇商票号的差事。
“朕指点你们一下,你们去谈的时候,就说朝廷准备设立大清银庄,朝廷的汇票一出,他们的商户定会挤兑。资金链断了,所有的生意,将会全盘崩溃。”
“朝廷为了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愿意合并他们的票号生意,让他们以资抵股。”
“享受的分红,将比他们经营时收入高上许多。”
“至于其它生意,他们不但可以继续经营,朝廷还可以给予他们帮助。俗话说‘人巧不如家什妙’,他们的织工再能干,十台织机也赶不上朝廷的一台织机出布快。”
康熙最后又道:“三个月内合并完成者,除了家中有一人可以封官之外,还可以入忠正祠,名留青史,享受后世敬仰。一个月内,没有意向者,将永远失去与朝廷合作的机会。”
倘若是其他官员,肯定会说,这不是与民抢利嘛。再说了,老祖宗有遗训,官员不可参商。
按皇上说的这情况,不但是官员参商,就连朝廷都参商了。
但眼前这两位,一个是罪臣,一个是犯了罪待罚。只有把差事办好了,自己才能翻身。哪里敢反对啊。
纳兰明珠问:“皇上说的忠正祠……”
康熙:“今日就开始寻地方动工。你们商议一下,修在什么位置合适。朕看西直门那位置就不错,挨着丰泽园。”
纳兰明珠:“……”好嘛,敢情是画了个大虚饼。
康熙笑道:“说到丰泽园了,待明年春天,朕准备派人去苏州试试两季稻。就是一年插两次秧苗,若是成功,稻米增产一半,那就可以把一部分稻田改为桑田,种桑养蚕织绸缎。把绸缎卖出去,国库有就了源源不断的进项……”
坐在一边旁听的太子,满眼崇拜地看着他的皇阿玛。他觉得他这个储君,和他皇阿玛的能力相比,差距太大了。
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
纳兰明珠和施世纶出去之后,康熙让人把候诏殿里的官员,全部叫了进来。当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后,众人纷纷反对。
“葛尔丹在蒙古烧杀抢掠,已经占领了喀尔喀。索大人和佟都统这次回来,绕了五百多里路,才回京。朕准备出兵去收拾他,你们谁能拿出一千万两银子的军饷出来?不用一千万两,五百万两也行。只要有人能拿出来,朕永远不再提大清银庄之事。”
有人小声说:“八大皇商在民间影响甚广,万一起了民变,便得不偿失了。”
康熙猛拍了一下龙案,大声道:“你也说是万一。难道就因为万中之一可能发生的事,就什么都不干了吗?
这条路,是历朝历代都没有走过。但不等于行不通,我们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往前走走看。”
兵部尚书附合:“臣认为皇上说的有道理,臣支持皇上的决定。”没有银子,就打不了仗。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兵部的地位。
康熙又道:“筹银子做军饷,是干什么用?是要买粮草。粮草的费用,大头是运费。皇商知道怎么省费用,知道怎么更好更快的达到目的地。让八大皇商来筹粮运粮,朕估计至少可以节省一半的军费。”
先前那些热血沸腾的话,原来有两名官员已经动摇了,正准备也跟着附合呢,听了康熙这番话,又坚定了反对之心。
运粮草那是肥得留油的差事,军中有多少人盼着赚这笔银子呢。
这日,争论到了中午,仍然只有兵部尚书支持。众人反对的理由各色各样,最大的理由是有违祖宗制度。康熙一点也没着急,这条路长着呢,不是一日两日的事,慢慢来。
等纳兰明珠和施世纶同皇商们谈的差不多了,再继续和朝臣们争论。
施世纶出宫后,去了和五阿哥约定的地方。沉声道:“皇上知道下官在京城,我们的计划兴许是泄露了。”
“那怎么办?”五阿哥惊慌道。
若真是败露,皇贵妃出不了宫不说,自己也会被重罚。要把有身孕的未来的皇后,偷送出宫,这是多大的罪啊?用“大逆不道”形容就是轻的。
“下官只是猜测。”旋世纶道:“皇上要用下官,眼前应该是不打算治罪。我们等等看情况。”
“等什么等?”五阿哥急切切地说:“你不是说万无一失,皇阿玛查不出来吗?怎么还没开始,就败露了?”
施世纶肯定地说:“是五爷那边的人出问题了,下官这边绝对是万无一失。”
五阿哥:“……”好吧,重活一世,和聪明人相比,脑筋仍是不够用。
施世纶看着他苍白的小脸,笑了笑,道:“五爷别怕。您就当不知,还照着原计划进行。”
五阿哥:“……”
施世纶:“顺着一条道走到黑,才有活路。”
五阿哥:“……”
施世纶:“五爷知道八大皇商都是哪里人吗?”
五阿哥:“……”谁有心思,考虑这个问题。
施世纶:“全都是晋商。晋商奉行的是以信为名,以义制利。皇上看到我们心中有这份对皇贵妃的‘义’,也会从轻治罪。”
五阿哥:“……”道理是没错。皇阿玛待儿子们宽容,待朝臣们宽容。待嫔妃们可就不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