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下他们是他们先沉不住气。”江晓寒笑道:“那就保不齐要换我们做一回黄雀了。”
作者有话说:
感谢子戚、苏卿尧投喂的鱼粮~【笔芯】也请喜欢的小伙伴点点收藏~
第24章
既然话已说开,江晓寒便也不再有顾虑。
他将颜清引到书房,然后从书架上的暗格中取出一只小巧的檀木盒。
那盒子描着金丝,上面贴了一条细长的红纸,严丝合缝的锁了起来,看不清里面是什么。
“圣上命我巡查两江,赐我便宜行事之权。凡二品以下大员,我皆可以大楚律法将其定罪。”江晓寒将木盒放在桌上,揭开了上头的封纸:“我此次出京,除了身上的官印之外,便以此印号令禁军。”
那木盒中丝绒打底,上面端正的放着一块玉符。玉符上并非常见的龙虎纹路,而是刻了一朵半开的海棠花,另一只枝条向旁斜处,半朵盛开的海棠被玉符边缘隔断,看起来就像是块整玉被两半裁开。
颜清觉得那玉上的纹路有些眼熟,不由得多看了两眼。
“虽说此次替圣上巡查,关乎日后国祚之事,但我一直觉得,陛下拨我五百禁军也太多了些。”江晓寒倒没注意他的反常,只是抿了抿唇,少见的有些忧虑:“直到前几天,我收到京中来的消息,说陛下病重,令两位皇子监国。”
“两位?”颜清闻言皱眉:“怎么会是两位。”
“这也是我所不解的。”江晓寒坐在书案后,身体微微前倾:“但我想陛下的病重,或许另有隐情。”
“我在昆仑时,对这两位皇子也略有耳闻。”颜清坐在他对面,用手指沾了些茶水,在桌上画了几道:“三皇子宁铮虽为长子但不堪大用,好在是皇后所出,占了个嫡长的名头,户部尚书是他的外戚,太常寺礼院之女又与他外戚有亲。”
“四皇子宁煜为温贵妃之子,虽有治国之才,但为人实在过于阴狠。若我没记错,刑部尚书的二儿子是他的伴读。”颜清顿了顿,在桌上的两方人马中间画了条长长的线,想了想,又添上了一笔:“虽说宁煜的外戚只剩**在平江的温醉一人,但礼部侍郎似乎是温家已逝老太爷的得意门生。”
江晓寒露出赞许的笑意,不再藏拙的颜清像是块从石壳中剥离的玉髓,既温润又耀眼。
“是。”江晓寒笑道:“昆仑一派真是名不虚传,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过奖。”颜清垂着眼,看着桌上的水渍:“但除了这些关系脉络之外,其余更多的消息我无从佐证。”
“御史台。”江晓寒忽然道。
“嗯?”
“御史台大夫范荣,是温醉的儿时好友。”江晓寒说。
颜清了然:“所以由此看来,是宁煜更胜一筹。”他顿了顿,又说:“但右相舒川今年已经年余六十,为人正直……甚至迂腐,想必更支持立嫡立长。”
“所以两位殿下在京中,说句势均力敌也不为过,无论陛下偏向哪一方,在这个档口下,都相当于定下储君的人选。”江晓寒道:“我本以为此次两江巡查,是要挑一挑两方的错漏。但陛下忽然称病,我却觉得没那么简单了。”
“古往今来,为帝者心思深沉,谁能猜得透。”颜清轻描淡写的道:“若是你,你觉得二位皇子,谁可为君?”
江晓寒笑了笑,从一旁的镇纸下抽出两张宣纸,分给颜清一张。
“若是我说多无趣,不如阿清与我对一对。”
颜清抿了抿唇,淡笑着将宣纸折了两折,从江晓寒的笔架上取下一支笔。
片刻后,两张折好的宣纸纸条并排摊在桌上。
——天人相去不相远,只在人心人不知。
他二人对视一眼,同时笑了。
平江城内刚刚打过了宵禁的鼓更,东街的更夫提着只破旧的油纸灯笼转过街口,耷拉着眼皮打了个哈欠。
他还剩最后两条街要巡,东街不比西街热闹,也没什么需要彻夜开张的酒楼楚馆,一到宵禁时分街上干干净净的,除了他手上一明一灭的纸灯笼外,连个老鼠都少见。
更夫有一搭没一搭的敲着手中的更鼓,拉长了音唱更。灯笼的烛火烧的只剩个底,橘黄色的光亮只能勉强照亮他身前两步的距离,更夫巡视了一圈,回过头看看身后空空荡荡的街口,从随身的荷包中摸出一只巴掌大的书册,端端正正的写上了“一切如常”。
他将书册收好,吹熄了灯笼中的蜡烛,推开了自家的门。
晚风卷着凋零的玉兰花瓣在街口翩然而落,一道暗如鬼魅的身影无声的穿过街口,落在了某条深巷深处。
那身影在夜色中一闪而逝,不消片刻,后街便有十几个黑衣蒙面的人窜了出来,循着身影的去路追了过去。
青年伏着身子,在鳞次梓比的街巷中来回穿梭,他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水,空气中浮着浓郁的血腥味。
他背后的黑衣已经被血浸透了,青年的脸色苍白,脚步却一点不慢。他像一尾灵活的鱼在暗夜中穿梭着,听着身后逐渐减弱的脚步声,缓慢的在一条高墙巷落中停下脚步。
青年反手摸了摸背后的伤,疼的一个激灵。他将手中用布条缠紧的长剑放在地上,随意的将衣服下摆撕成几条长长的布料,裹在身上用以止血。
雨夜稀薄的月色下,青年脸上覆着一张轻薄的半脸面具,只露出形状姣好的下巴,一双眼毫无温度,甚至可以称得上冷若冰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