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分卷阅读690
    ,是在想这些么?”

    绿萼的脸被烛光照得通红,扁起嘴道:“姑娘不准笑话奴婢。”

    我娓娓道:“皇太后即使不临朝,也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当年汉昭帝英年早逝,霍光承上官太后诏,先是迎立昌邑哀王之子刘贺为帝。后刘贺行淫乱,霍光与群臣上白上官太后,痛陈刘贺不能承宗庙之故。于是上官太后下诏,摒斥随昌邑王入京的属臣。太后披珠襦,盛装坐朝,侍卫数百人持戟陈列,召刘贺伏地听诏。于是废刘贺,立宣帝。史书上官太后传载:光与太后共废王贺,立孝宣帝。”[77]

    绿萼颔首道:“霍光的事,奴婢听姑娘说过。可这分明是霍光在行废立之事,又不是上官太后。”

    我叹道:“霍光再强横,在名义上也只是臣子。若无皇太后的诏书,一来无法争取人心,恐酿成变乱;二来即便强势废帝,在史书上也只能落个乱臣贼子的罪名。所以即使是霍光这样的权臣,要行废立之事,若无皇太后的一纸诏书,在名分上终究是亏了。当今太后就好比当年的上官太后,尊贵无匹,至亲信王又掌握朝政和兵权。若不行废立之事,那才奇怪呢。”

    绿萼道:“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行事的么?”

    我笑道:“不错,禅让或当朝太后废立,是改朝换代最温和、最符合法统的方式。即便血流漂橹、涂炭万里,大多数的帝王仍是经禅让取得皇位的,如此在名义上,方无可挑剔。信王虽是太祖的长孙,也积了一些功劳,可毕竟不是太宗的子孙。而太宗现有两个皇子在世,论亲疏,皇位也该轮到他们坐。信王要获得皇位,唯有皇太后愿意禅让,方才不失人心。”

    绿萼想了想道:“那皇太后究竟是心甘情愿的,还是被信王所逼迫?”

    我笑道:“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信王一纸诏书在手,谁也奈何他不得。”

    绿萼叹道:“这样看来,信王是非登基不可了。只怕姑娘费尽心力,也阻止不了信王。”

    若无一百分的好处,高旸如何会使二百分的力气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刺杀高曜?哪怕昌王真的引回鹘南下,哪怕汴城已被重重围住,哪怕天翻地覆、四夷腾越,哪怕人心尽失,人人侧目,哪怕今日生、明日死,高旸也必会称帝。我坦然道:“这是自然。”

    绿萼垂头道:“朝政上的事情,奴婢当真是不懂。奴婢也不如银杏妹妹,能帮上姑娘。”

    我笑道:“谁说的?我被困在信王府的时候,多亏你当机立断,指点银杏和刘钜去找施大人,我才能查到朱云刺杀先帝的铁证。若不是你,我用什么来筹谋呢?”

    绿萼垂眸一笑,微微出神,好一会儿才又问道:“咱们真的能为先帝复仇么?”

    我摇头道:“我也不知道。‘竭节而赴义者我也,成之与败者时也’[78]。我虽远称不上‘竭节赴义’,但先帝被刺,我没有别的路可走。”

    绿萼嗯了一声,认真道:“恕奴婢直言,其实先帝已然崩逝,姑娘大可不必如此执着。奴婢不是怕死,只是人生短短数十年,姑娘已经操劳了半生,何必总是为难自己?除了父母之仇,有什么仇是非报不可的?”

    隐秘而深藏的恨自心底汹涌而出,那冰寒窒息、敲骨吸髓的痛楚,足以令我拼尽余生相抗。绿萼和银杏终究还是不懂。我已无力分辩,连支撑身体的力气也阒然散去,帐顶的暗红似层层叠叠的血色胀满我的双眼,教人涩然落泪。我叹道:“别胡思乱想了,好好歇息吧。”

    仁和屯的屋子不过一两日便收拾出来了。我禀明了母亲,说要去青州,母亲再没有像往年那般伤心怨愤,仿佛很赞成似的,做了许多糕点,备了许多丸药让我随身带着。出宫的第三日,我便带着银杏与绿萼,往仁和屯去了。

    太阳刚刚露出半个头,晨光贴地奔涌,整片大地都染成了金黄色。阳光透过父亲和芳馨长眠的小槐树林子,像烧得通红的长剑淬在雪里,燃起浓烈的花香。我拜祭过父亲和芳馨,这才去往旧居。

    村居冒起炊烟,似飘摇的召唤。两进旧屋子临水而立,门前两株玉兰盛开。水边垂柳沐首,池心天光云影。我忽然想,就这样停下吧,若能在此度过余生,又葬身于此,夫复何求?

    这样想着,不觉双眼一热。再向前数步,塘边的柳树下转出一个人来,一张圆脸,身材矮胖,正是五年未见的杜娇。我又惊又喜,连忙上前行礼:“杜大人,多年不见。”

    杜娇一袭青衫,以逍遥巾束冠,甚是质朴:“君侯安好,在下杜娇有礼。”

    我好奇道:“杜大人怎的到这里来了?”

    杜娇笑道:“本想踏青,谁知看见君侯的车驾早早便出了东门。在下猜君侯定是来仁和屯拜祭先公,所以先到此等候。”

    我笑道:“若说踏青,杜大人出城也太早了些。”

    杜娇道:“不早。晚些赏春的人多了,在下正好回城处置公务。”杜娇身为秘书省监、太常寺卿,本当日日上朝才对。想是柔桑在宫中养胎,托病免了早朝,他才能如此悠闲。

    东南风吹皱了水面,柳絮向天飘散,一阵洋洋洒洒往西北去了。杜娇来仁和屯等我,也不是头一次了。于是我径直道:“听闻裘大人外放了,不知是哪州哪郡。杜大人与裘大人可有联络?”

    杜娇道:“裘大人去了泾州,在下与裘大人偶有书信往来。”

    我颔首道:“泾州在西北,户不满二万,口不满八万,所辖才只四县。以裘大人的才能,当真是大材小用了。”

    杜娇淡淡一笑:“‘不以不必显而废忠’[79],都是国事,谈何大用小用?”

    我笑道:“大人高见。”

    杜娇笑道:“君侯可知道昌王的事?”

    我摇头道:“我只知先帝驾崩,昌王不肯回京,其余的消息,一丝未闻。”

    杜娇笑道:“‘不肯’?君侯这样说,并不算‘一丝未闻’。”

    我连忙施了一礼:“杜大人既与裘大人有书信往来,西北的情势想必比玉机所知为多。”

    杜娇道:“在下只听说,昌王在狄道屯兵,说是防备吐蕃。”

    我心中一惊,狄道在洮水下游,隶属熙州。当年姜维大胜雍州刺史王经,乘胜进兵狄道城下。邓艾等力主退兵,陈泰却道:“若维以战克之威,进兵东向,据栎阳积谷之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