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QJ,那个女孩是自愿的!
作品和人品应该分开。我得说,《钢琴家》真的非常精彩,几乎可以媲美《辛德勒的名单》。
然而波兰斯基在采访中踩了《辛德勒的名单》,认为斯导拍得不够写实,缺少真正经历过的历史厚重感。
只有我觉得《钢琴家》很沉闷吗?我还以为被吹捧成绝无仅有艺术大师的波兰斯基有多么才华横溢,才能让人忽略他性侵犯和□□的身份呢,结果真是大失所望。他的才华也不足以为他的道德遮羞。
可是《钢琴家》真的非常优秀啊,诗意、隽永、深刻,我太喜欢男主角和这部影片了。
网上热议不断升级,似乎有一股力量暗中添油加火,支持波兰斯基一方几乎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某些支持者也逐渐洋洋得意、失去理智。
陷入性骚扰指控的哈维.韦恩斯坦敏锐地察觉到了不对劲,不过这样的局势似乎对于《钢琴家》有利无害,便也让米拉麦克斯的宣传部门继续加码,高呼艺术无罪。
转折点出现在新一周的周一。
而根据某些相关人士向某八卦杂志透露,本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有力角逐者、好莱坞顶级女星乔茜.霍顿曾抱怨过不想要出现在表彰QJ犯的地方,有可能不再出席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此言一出,当期杂志直接卖到脱销,舆论也悄然变换了方向。
传统纸媒上,《纽约时报》旗帜鲜明地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
是的,奥斯卡不是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但做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奖项,奥斯卡至少应该满足社会良知的期许,而不是表彰一名在逃罪犯,这就是在说:他的罪行并没有那么严重。
艺术不需要道德评判,但人需要。
Ttime的#才华不能为道德遮羞#话题广场上,乔茜.霍顿庞大的影迷开始加入这场大战,而此前保持沉默的大多数网友早就对《钢琴家》的过度公关烦不胜烦,被前者有理有据的发言裹挟,也变得格外义愤填膺
韦恩斯坦和波兰斯基都太恶心了,快把他们抓紧监狱去吧!
《纽约时报》的那篇文章说得太对了,艺术不需要道德评判,但人需要。,我只要一想到波兰斯基曾经侵犯一名十三岁的女孩,他电影里描绘的一切都变得那么令人作呕。
事实是,她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甚至多次自杀未遂。
我不敢想象她都经历了什么。真的。我完全不相信她是自愿的,只不过是某些人用更残酷的手段再次逼迫了她,使得这个可怜的女孩不得不自愿。
米拉麦克斯的老板自己都是性侵犯,包庇另外一名性侵犯也很正常吧?
认为这种事是正常的,才是最可怕的一点。
以SKY为首的多家电视频道上,主持人和嘉宾也在针对实事侃侃而谈
才华真的能为道德遮羞吗?
奥斯卡应该包容一名性侵犯,甚至一名很明显有□□的性侵犯吗?
是否因为那桩灭门惨案,人们就必须同情一名性侵犯、并对他宽容?
请注意,他是一名罪犯,更是一名践踏联邦法律的逃犯。
艺术应该是艺术家的思想表达,尤其是电影的艺术创作,我会拒绝让我的孩子们观看波兰斯基的电影。
就个人而言,我不希望任何波兰斯基或者韦恩斯坦出现在这个行业中,因为我首先是一个十二岁女孩的父亲。
天神环球一系悉数发动,乔茜本人全程神隐,却并不妨碍运用自身的资源和人脉关系,审判波兰斯基掀起的声势丝毫不弱于前段时间韦恩斯坦们进行的那场猎巫。
第422章
洛杉矶许多公共场所内的《钢琴家》海报被人用红色油漆写下了大大的QJ犯和□□,就连一些公交车的车身广告也没有逃过一劫;
一些极端分子不知道从哪儿得到的消息,聚集在米拉麦克斯为那些学院评委放映《钢琴家》的场地外,高高举起年度最佳QJ奖的标语;
至于欧洲方面,罗曼.波兰斯基本人被八卦记者不停骚扰,他的某位前女友更站出来接受了采访,声称自己十四岁时就被大导演骗上了床;
而好莱坞这边,由于乔茜可能不再出席本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学院这边也遭受了一部分原本不该遭受的攻讦和压力。
位于比弗利山庄威西尔大街的一处办公大楼中,几名头发花白的学院理事会成员正坐在会议桌前,为了保证今年颁奖典礼的收视率不会因为红毯环节的取消和乔茜.霍顿的公开发言而拉低。
她怎么敢!他们怎么敢!一位副主席怒气冲冲地将一封封打开的信函丢在桌子上。
就在昨天上午,今年大热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者乔茜.霍顿来函表示退出本届奥斯卡的竞争,随后学院又陆陆续续收到了数十封相差无几的来函,从表演类到纪录片奖项的提名者,从女人到男人,从白人到黑人,他们相同的目的就是退出。
这是学院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危机。
当年乔治.C.斯科特和马龙.白龙度的分别拒领就曾经对学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现在就因为一个罗曼.波兰斯基看来乔茜.霍顿真的下定决心了,许多人也开始一一站队,那么学院就必须考虑,继续坚持下去是否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