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页
    只是说着说着语速就放慢了,陷入沉思。
    那种全程流畅、直接被带飞的行动,实在太舒服了。
    陈岩最佩服的是晏龙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连自动贩卖机里的矿泉水饮料瓶都派上了用场,这种处理接收“战场”信息的速度太优秀了,难怪每个参加过训练的人,都眼巴巴地期待着第二次。
    特别是自己不擅长的科目上,这就是比手把手教学更进一步的、由脑波控制的实操演示。
    如果不是人在隔离室,陈岩恨不得立刻上靶场打个几十发子弹,回味扣动扳机的时候,那种无所不能的自信……要知道面对的可是一只体长五六米的食肉恐龙!恐龙倒下的时候距离已经拉近到只剩一米了!
    “袁队?队长?”
    “……”
    袁仲夏猛然回神,这才发现陈岩已经做完了报告,录影笔都关了。
    “咳,你好好休息。”袁仲夏站起来要走。
    陈岩连忙把人喊住,忐忑不安地问:“那个,袁队,我有件事想问……”
    “什么?”
    “我以前听说‘晏龙’是我们国家华夏最先进的生物科技打造的AI,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但是我感觉他好像……”陈岩不好意思地挠头,“他好像是个真正的人啊!人工智能我也接触过,它们不是傻乎乎的辅助系统,就是毫无感情的电脑化身,可是晏龙……有点像袁队你给我感觉,是只要存在就让人觉得可靠安心的老班长,又像值得信赖的战友。”
    袁仲夏沉默。
    然后他走回床边,重新坐下。
    “陈岩,你今天的训练成绩很好,我想你很快会被纳入固定训练的名单,所以有些事你也有权限知道了。”
    陈岩被自己上级的肃穆态度惊得挺直腰板,屏息等待。
    “晏龙不是AI,他也没有超级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他更像一个普通人……”
    看着陈岩满脸不信的表情,袁仲夏笑了。
    “晏龙曾经是失败品,是始终没法被激活的失败品,名字叫做‘仿生物神经元一号完成体’,听说还有更准确的学名但是我不知道。大概在五年前,国家准备拿它去西伯利亚研究所换一门能用得上的航天技术图纸。”
    有第三方想要趁机窃取两国技术,不止在研究所有内应,还召集了超过一百人的雇佣兵。
    “……混乱之中,负责护送‘仿生物神经元一号完成体’的小队成功逃出了研究所,在茫茫雪原上与雇佣兵激烈交火,历经十七个小时,终于等到了援兵,但是整支小队十二人几乎都牺牲了,只活下来一个人。”
    袁仲夏看着陈岩说,“那就是我。”
    陈岩睁大了眼睛,呼吸急促。
    袁仲夏喉咙有些发痒,他下意识地想摸烟,又忍住了,只是望着雪白的墙壁,仿佛回到了那一天。
    “……我腹部中了一弹在流血,还好不致命,我穿了全套的雪地作战服,气温是零下二十八度,我的意识已经模糊了,一手抱着枪,一手抱着密封的箱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感觉老队长、我的队友就在身边,帮我寻找掩体,击退敌人,还把我带到了一个安全又隐蔽的冰洞里,最终靠身上的定位等到了救援。”
    “晏龙?”陈岩低低地说。
    “是啊,把我带出了必死的绝境。后来夏教授说这是奇迹,那是一个真正的智慧生命。一个完美的仿生物神经元的激活,来自我牺牲的战友们强烈的脑电波。他们想完成任务,想让还活着的我回到祖国……他们存在,然后消逝。”
    消失在西伯利亚雪原呼啸的狂风中。
    而人类意志力与智慧的结晶——
    “代号晏龙,有自己的思维,能进行自主思考,有一整支特种作战小队的技巧经验,他是我们的教官、战友,最强的单兵作战人员,除了没有真正的身体,他跟人类没有区别。”
    所以在华夏研究所与作战系统里的称呼是“他”,而不是“它”。
    “现在,晏龙应该也在给你写总结报告。”袁仲夏结束了回忆,他拍拍陈岩的肩膀说,“评价你的实力,指出欠缺,要加强哪方面的学习等等。总之,等着拿成绩单吧小子!”
    作者有话要说:
    晏龙,来自山海经,传说是天神帝俊的儿子
    ——就是用神话取代号
    第5章 飞蛾
    虽说猜到了平静的生活可能会起波澜,但陆笛也没想到第二次意外来得这么快。
    他站在一栋商业大楼前面的广场前,看着铺天盖地飞过头顶的黑云。
    这层乌云由数不清的飞蛾组成,它们不像是被灯光吸引过来的,因为现在是下午四点。
    其实规模远远达不到遮天蔽日的程度,它们飞得也不高,就三四层楼的样子,但是足够填充高楼之间的狭窄空间了,坐在街边咖啡店的人明显感到光线一暗,疑惑地抬头。
    “天啊,快看!”
    一时间,无数手机屏幕举向天空。
    无论是在店里,还是街上,人们兴奋地拍摄起这一奇景。
    这些飞蛾好像是在四面八方汇集来,数量越来越多,仿佛要到广场上方来个年终联欢会。
    商都可以算是全年无冬的城市,即使现在是十一月,仍有二十五度的气温,飞蛾是不会冻死,可是羽化成虫就意味着它们到了繁殖期,也确实会有大规模聚集的现象,但绝对不会是在千万人口的大城市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