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在武汉待的时间久了,徐老板说话的台湾口音倒不重,还带着点热干面的气息。
他嘴里所说的好几百对新人估计是个虚数,不过影楼里也不是门口罗雀,还是有好几位客人在等待化妆,瞧着挺热闹。
只是提着婚纱从摄影棚出来的新娘看上去满脸不高兴,已经近乎于吼的姿态:“哎,你们要这么多钱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婚纱一样,背景一样,化的妆都一模一样,我看你们根本就没有必要把我们叫过来折腾半天,还不如直接我们提供两张证件照,把我们的头接到你们的样片上好了!”
旁边的工作人员一直不停地鞠躬道歉,却没能让客人的情绪好一点。最后对方提出要免费加照片。主管和她沟通了半天,她还是不肯松口,主管请她去办公室谈,她坚持就在大厅里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说清楚。
徐总的眉毛都皱起来了,却没有上前解决问题,而是领着陈凤霞参观整间影楼。
同样的事情,他昨天已经对着余佳怡和朱凯做过一遍。按照这两位影楼高管的话来讲,就是他们初步印象可,所以才电话请老板坐飞机赶过来亲自考察的。
陈凤霞一路上只带眼睛和耳朵,瞧店里的装潢布置,看服装间的婚纱礼服,观察摄影棚的背景。从婚纱和背景上沾的污渍来看,那位在大厅暴跳如雷的客户大概不算无理取闹,因为无论是婚纱还是背景,魅影新娘恐怕都没做到常换常新。
而女孩子拍婚纱照,很多时候是闺蜜间互相介绍。我心头滴血花了大价钱又辛辛苦苦被摄影师折腾着这样那样脸都僵了,完了你给我拍的照片跟我闺蜜没差别?你逗我玩呢!
不过这些在陈凤霞眼中都不是什么无法解决的大问题。布景陈旧,换就是咯。婚纱老三样,更新就可。这两样虽然花钱不少,但却是必须的投资。况且如果应用得当,比方说直接从厂家拿婚纱,成本未必有那么高。
最重要的是,这边距离江滩不算远。如果要拍外景的话,会相当方便。
陈凤霞心中有了思量,便叹气惋惜:“这边婚纱全都要换哦,这可是笔大开销。影楼得重新装修,布景也得重弄。看来不比另起炉灶方便啊。”
她话音刚落,大厅里那位发脾气的新娘声音更大了。因为情绪激动,她的武汉话说的又急又快,陈凤霞都没听明白具体是什么意思。就感觉应当不太友好。
徐老板倒是没生气的意思,做买卖就是这样,对方一声不吭,这桩生意十之八九就黄了。可要是对方开始挑刺,那意味着她有接手的意思。只不过,总要压压价钱。
两边从坐在一起吃午饭开始谈判,一直谈到晚上影楼下班都没能达成一致的数据。对,这家婚纱影楼的确够大,光是影棚就有两层楼。但是八位数的投资也不小是不?最后双方在一百万的金额上形成了胶着态势,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暂时先休息,等下一轮谈判。
其实徐总有意请陈凤霞等人再吃顿晚饭,中午就一道武昌鱼和肉糕,似乎太过于简薄了。最好在晚餐桌上就解决问题。
可是陈凤霞再三推辞,她答应了去丈夫老战友家吃饭,当然不能失约。
三人走出魅影新娘,上车的时候,陈凤霞问余佳怡:“什么感觉?”
余佳怡直接笑:“水土不服,徐总虽然在武汉发展早,但是好像一直没找准定位,还是沿用台湾婚纱影楼的状态。从顾客进门到最后,从头到尾都是一个人接待。这不适用于人口密集的武汉。他如果可以细化分工,按照现在的市场状况和影楼的面积,他的营业额翻一番可能都不是问题。可他这样,生意还不错,可见武汉的婚纱摄影市场其实处于饥渴状态。”
陈凤霞点头,这种情况当初余佳怡也碰到过,她就是从台湾婚纱影楼培训回来的。后面陆续过去进修的店员也指出过大陆与台湾市场的不同。大家一致认定,等到大陆地区的婚纱摄影市场饱和,进一步发展小众特色的婚纱摄影工作室时,这种一对一的模式可能才会更适合。
朱凯笑着问陈凤霞:“那老板你下决定了没有?要是定了的话,吃过饭我还想请你再见一位朋友。”
陈凤霞惊讶:“什么朋友?”
“批发婚纱的朋友。”朱凯笑容更深了,“我从第一眼瞧见他家店里的婚纱就受不了,刚好有人找上门,想打包买了手上的货,我就先看看了。”
哎哟,瞧瞧,人家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心来的武汉。这店都没拿下,就已经先预定婚纱了。
第441章 当年的政委
朱凯的这位朋友叫熊兴林,三年前起在武汉开婚纱店。当时武汉的婚纱市场也处于起步状态,只扬子街上有几家婚纱租赁店,一天租金好几百。相关的批发、零售缓解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抓住了这样一个好时机,加上熊兴林的堂伯在广州开婚纱厂,他可以从大伯厂里赊婚纱开卖,他在扬子街的婚纱市场很快打开了一片天。因为他的婚纱便宜,而且借助大伯的行业信息,他能每个礼拜都推出新款式,所以渐渐过来买他婚纱的就不是武汉本地的新人和婚纱影楼,而是大批北方的顾客。
这些顾客为熊兴林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路,他直接从婚纱零售店变成了南北两地婚纱市场的批发商,完全躺着挣钱。
结果这是温水煮青蛙,在他庆幸钱真好赚的时候,从今年春天起,河南、河北以及东北地区一下子冒出了好多婚纱批发店。批发商们越过了他这个武汉中转站,直接跑到生产源头广州进货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