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么说,只一瞬,蒋攸宁的心情也没那么糟糕了。
她轻笑,不忍再占据他的休息时间:“那——晚安?”
“晚安。”他柔声。
她的声音化成了摇篮曲,蒋攸宁入睡,一夜好眠,再醒来,清晨的阳光驱散了凛冬的寒意,在地毯上铺了一层淡淡的金。
第70章 痛哭
70
于燕第一次穿戴全套的防护时动作奇慢,经过锻炼,所需的时间已经缩短至二十分钟。
接受了组长和感控护士的检查,她被批准进入病房。按照计划,她即将奔赴新建成的临时医院,因此,今天是她留在中心医院ICU的最后一天。
这里的病区主任是从北京赶来的著名呼吸科专家吴易谦。在获知媒体跟进计划后,他拒绝了纪录片的摄制,只要一家媒体做文字报道。各路记者纷纷自荐,于燕已把最新版诊疗方案吃透,加上之前打下的基础知识,很快引起吴易谦的注意:“要是有突发情况,你能不能上手帮忙?”
“不能。我不专业。”
“那你进去干什么?”
“记录,保证不添乱。”
吴易谦看了眼宣传部的领导,又冲她点点头:“你来吧。”
风相拿下全程独家,于燕和陈越也获得了进出许可。吴易谦的团队做事雷厉风行,吃饭开会像行军,治病救人像打仗,两个人第一天叫苦不迭,但后无退路,只能咬牙跟上节奏。
他们进遵守制度,出配合管控。吴易谦每晚十点下班,他们回到住处也是深夜。这天,陈越整理完素材,见于燕趴在对面的桌子上:“不跟蒋医生交流感情了?”
“太晚了。”
他伸了个懒腰:“这边收了尾,要跟老李报告吧。小梁他们在干嘛?”
“采访志愿者。”一线之外,还有出租车司机、快递员和外卖员穿梭在大街小巷。他们联结成网络,像交织的血管,给这座停滞的城市输送力量,“另外一组在社区,记录工作人员的抗疫日志,也很辛苦。”
“嗯,希望苦日子快点到头。”陈越合上电脑,“我听说下周岚城医院要派第三批医护过来,有一百多人,会整建制接管第三医院的ICU。”
他感慨:“还是有钱好啊,我看岚城晚报发的消息,这次光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就有十来台,还有高流量氧治疗仪,一台ECMO,都快赶上省一院了,真是捐钱又捐人。”
于燕闷声:“说法有误啊,物资不一定全捐,人一定是借的。”
“对对对,人是借的。”陈越起身,见她还趴着,“累了就去睡。”
于燕直起身,不知怎么头有点晕:“你给我泡碗面吧。”
“又吃面。白天的营养餐怎么不见你有胃口?”
“我想吃点辣的。”
“你自己泡吧,我要去洗澡。”忙了一天,最舒服的就是从上往下浇热水。于燕央他不动,走进厨房拿了泡面,脑子里想的是接下来的打算:去完临时医院,她要把重点转到普通病房;医疗物资的困难缓解,医疗废物的处置也是个问题;春节假期延长,企业复产复工遥遥无期,她要倾听个体经营户的心声,还要联系停摆的企业,身处在风暴中央,他们预期的曙光何时来临……
水壶烧开,自动跳闸,她伸手去够,眼前却突然一黑。她甩甩头,想借此清醒,不料耳边嗡嗡一片,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倒了下去……
。
于燕感觉自己在一条船上颠簸,艰难睁眼,看见熟悉的后脑勺。
“诶。”
没反应。
“诶。”她抬起挂在他胸前的手,拍了他两下,“陈越。”
陈越脚步顿住,明显一愣,而后怒声:“大姐!我被你吓死了!”
于燕声音很轻:“我怎么了?”
“怎么了!你晕倒了!”
“放我下来。”
“我带你去医院。”
“放我下来。”
陈越嘴里骂骂咧咧,到底顺着她的意思。他胸前挂着他们随身带的包,站定后观察她的脸色。路灯下,她嘴唇发白,脸上还有血迹,既狼狈又可怜。
于燕摸到鼻子里的餐巾纸,被陈越喝住:“别动,流鼻血了,还好不多。”
他转身:“社区医院离这里不远,去看看到底要不要紧。”
于燕没有拒绝,被他扶着到了门口,值班的保安正在打盹,醒了再给他们测体温:“口罩戴好,急诊往前走就是。”
医生诊断的结果是血糖严重偏低,建议输液。等到手续办完,于燕在椅子上坐好已接近凌晨。护士跑过来说:“点滴挂完就能回家了啊,核酸做过没有?”
“做过。”因为进出医院频繁,核酸报告单都放在包里,陈越找出来递给她,“都是阴性。”
护士拿过看了眼,走了。
于燕垂头丧气:“吴主任今年五十六了,查房、开会、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平均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从不出错。3床的老太太在ICU待了十天,昨天顺利拔了管,还有9床的大爷,吃完饭就会开心地唱歌……”
“大姐,你说梦话呢?你都因为疲劳过度晕倒了,就把脑子里的东西先清空好吗?”陈越爆粗,“我他妈回去就把那些泡面扔了。”
于燕收声,看他乱糟糟的头发:“你回去休息吧。”
“神经。”陈越裹紧大衣,“你自己睡会儿吧,点滴完了我叫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