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0页
    娜塔觉得头疼,她算是明白了当初她要去找米勒先生理论时,为什么大家都劝她别去。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论资历,哪里轮得到她在米勒先生面前说三道四——即便没有她,米勒先生和皮克西西先生在正式投入绿植速生计划前,一定也会再三进行数据核实。
    她为自己当时的嚣张感到羞愧,她真的把米勒先生当成了学术造假之辈。
    “那,米娅小姐平时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和米勒先生关系很好吗?”娜塔又问。
    拉拉想了想:“什么样的人啊……跟她熟悉起来之后会发现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子吧。就是那种每天开开心心没什么烦心事的样子,对人很真诚,没什么坏心眼,虽然有时候说话不中听,但反正也不是恶意的。不过如果和她不熟悉的话,可能就会觉得她有点凶,总是面无表情地板着脸,一副很不好惹的样子。新来的一般都不太敢跟她讲话的。”
    “至于和托马斯的关系嘛,这倒真是我一直看不懂的,”拉拉摸着下巴努力回忆,“我隐约记得托马斯跟我承认过他是喜欢米娅的,但是又说他们之间只是朋友关系——反正应该是没有在一起过。这真的是很可惜,米娅那么可爱的小姑娘,要是最后能和托马斯在一起倒好了,可惜世事无常啊……唉……真的是糟蹋了。”
    娜塔看着拉拉捶胸顿足的模样,便知道自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了。
    她还想再问点什么,米勒先生的怒吼声已经传到了走廊:“娜塔,你人呢?开着反应釜就走了你是想炸死我吗?啊?你是对我有什么不满吗?啊?”
    娜塔吓得手舞足蹈,赶紧撇下拉拉跑了回去。
    *
    绿植速生的实验在进行,托马斯翻阅日记的过程也在进行。
    他惊喜地发现从加入联合研究小组的日期开始,他经常在日记中记录一些新学到的思维方式或是基础定理,现在重新翻阅也受益匪浅。
    说不定他能在日记中,为陷入停滞的绿植速生实验找到突破口。
    同时,他也看到了那段时间的自己。
    他从不觉得脱离了鐖武研发,旧账就能一笔勾销。皮克西西太太的死,小枫的悲伤,无数逝去的无辜民众,无法回收的太空飞尸,地球正面临的鐖武威胁——这些悲剧将永远与他有关。
    他像是快要枯萎的花,用忙碌麻痹自己,同时毫无节制地从米娅身上汲取快乐,整个人几乎精分。
    关于那段时间的大局势他也有记录。
    在联合研究小组成立的同时,军方也成立了军事研究组,对地球上可能受到攻击的地点进行分析预判。天文台那边也甚是繁忙,年过80的天文台台长菲斯克拉依然坚守岗位,试图排查出达鲁人对地球地貌的监视系统。
    与此同时,太空局势不容乐观。
    达鲁人似乎也开始将鐖-3用于太空战役中,好在地球的太空战队有应急防护服,不至于措手不及,但很快类似的防护服也被达鲁人使用起来,于是又变成了一场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好在,真想打到近地轰击的程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托马斯他们的任务依然是沉下心来做事,这比任何的激愤、悲伤、慌乱都有用得多。
    如果说从气氛调节的角度上看,安德医生的作用是“兜底”,是避免剧烈矛盾的发生,那么米娅的作用就是“压阵”。
    只要米娅还在那乐呵呵的,那天就还没塌,一切就都还来得及。
    *
    是的,米娅的烦恼永远不在重点上——别人都在畏惧不知何时会到来的新一波近地轰击,而她只会对沃尔夫先生相思成疾。
    托马斯忍不住问道:“米娅,我认真地问你。如果撇开样貌这一点,你心里到底是怎么看待沃尔夫的?”
    米娅趴在实验台上,面无表情道:“我撇不开。”
    托马斯把她按在实验台上一顿锤,爱德华先生在一旁笑出鸡叫。
    *
    但是不管怎么说,沃尔夫先生并没有召唤米娅。
    米娅的社交帐号始终没有收到来自沃尔夫的任何消息,那她也就没有理由出现在沃尔夫眼前。
    所以米娅依然继续进行着高负荷劳动,比她更早受不了的反而是托马斯。
    有天米娅从躺椅上爬起来,发现只有爱德华先生还躺在一个角落鼾声如雷。
    她迷迷糊糊地洗漱完毕,回到实验室,又发现只有普里克先生和安德医生在。
    见她站在那里一脸茫然,安德医生善解人意道:“托马斯今天请假休息了哦。”
    托马斯确实好好地休息了一下,从早上回家睡到下午4点半。
    如果不是被父母摔东西的声音吵醒,他估计可以睡到天黑。
    托马斯从女佣处得知,最近这夫妻俩吵得更加频繁了——因为他家的飞行器正在修理中,米勒太太交通不便、行动受限,就这么在家待着,自然相看两生厌。
    而飞行器的维修费用,自然是没有让沃尔夫出。真要他赔这笔钱的话他这辈子就搭进去了,最终是由米勒太太做主走了保险程序。
    据说沃尔夫事后还专程买了些礼物上门道谢,别看他平时总是趾高气昂的样子,关键时候礼貌倒做得很足。
    托马斯喝着红茶,听女佣汇报完了这些日子里实验室外的事儿,然后搁下茶杯道:“把我那件棕色格子衫找出来,我马上要出去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