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0页
    楚攸宁啧了一声,“就你这待遇谁乐意干啊!”
    “何为待遇?”景徽帝一听她这语气就觉得不好,问完就后悔了。
    “就是……做为军人该有的俸禄抚恤优待这些?”楚攸宁不确定地看向沈无咎。
    “公主是为我国将士鸣不平。”沈无咎把她的小脑袋转回去面向陛下,也实话实说。
    “无论是伤兵还是亡兵,朝廷都有发放抚恤金,还不够好?那你还要朕如何?朝廷年年给越国纳贡,虽然户部不给沈家军粮饷是阳奉阴违所致,但国库确实也不富裕。”
    楚攸宁也顾不上吃了,拍下筷子,猛地起身,一脚踩在凳子上,叉腰,“你敢说好?那些为国捐躯的人抚恤金到位了吗?他的家属因为他受到什么优待了吗?那些战场上不得不退下的残兵安置好了吗?还是把人丢出军营就完事了?”
    清脆娇嫩的嗓子在山中响起,这一刻,连虫鸣鸟叫都静止了。
    楚攸宁之所以这么愤怒是因为听霸王花妈妈们说过一件事,在末世发生后,最开始不顾生命危险,无私救援百姓的是军人,最后异能者独大,政府秩序崩塌,各个基地拔地而起。原本政府领导的基地也开始私有化,开始嫌弃军人浪费粮食,直接将没有异能的军人赶出去。
    那时候丧尸已经开始升级,这时候把人赶出去就是让人去送死。后来,各地军队脱离基地,重新组建一个基地,靠着钢铁般的意志和军队管理,倒也撑了近十年。霸王花妈妈们能得救也是因为这些军人,最开始待的也是这个军人基地。
    连番质问让景徽帝有点没脸,也站起来,冷声道,“朝廷有相关抚恤金发放。”
    “抚恤金是一时,残了的人无法生活自理,他们在战场上用生命为您守国门,到最后国家不要,亲人嫌拖累,您让他们怎么活?是不是寒人心?”
    景徽帝也跟着大声,“你这么能说,那你倒是说该如何安置?”
    “知道沈家军为什么一条心吗?”楚攸宁指向沈无咎,“那是因为沈家军退下来的残兵都由沈家养老!死去的将士也尽可能对他的家属予以救助!沈家军是一个大家,所以他们才能众志成城,战无不克!”
    景徽帝从没料到这个总爱瞎扯的闺女能说出这么一番大义凛然的话,这一刻的她仿佛变了个人,一个心中充满家国大义的人,而不是只知道吃吃吃。
    就连陈子善他们那桌也被公主这掷地有声的话给震住了,等回过神,心中豪情万丈,为能跟这样的公主感到自豪。
    往后谁还再说公主只会仗武力欺人,他们就拿这些话怼回去。谁有公主这般心怀大义再来说话。
    不远处守着的家将忍不住攥拳,红了眼眶,心中热血沸腾,恨不能马上冲到边关和沈家军一块上阵杀敌。
    沈无咎心潮澎湃,为有这样的媳妇感到自豪。
    他自然不可能不表态,毅然撩袍跪地,神情肃穆,声音铿锵有力,“陛下,沈家军从我曾祖父那一代起就以守住雁回关为使命。人在,城在,哪怕朝廷粮草供应不上,军饷不发,他们也仍然拼命守好雁回关,因为,沈家军打下的城池,就有能力守得住!”
    这时候,守在周围的沈家家兵也都看过来,陈子善那桌所有人也不由自主站起来,都等着看景徽帝表态。
    “行了,你起来吧。朕回去让内阁拟个章程,搞不好这是动摇国本的事,到时迟迟没结果你可别胡来。”景徽帝摆手,想起楚攸宁的“丰功伟绩”,真怕她一个不爽提刀去内阁逼迫。
    “不就是没钱嘛,把越国打趴下就有了。”说到这,楚攸宁兴致勃勃,“咱们什么时候杀过去?”
    景徽帝:……
    他闺女是不是被皇后养得太无知了些?这话说的好像想打就能把对方打个落花流水似的。
    打仗是说打就打的吗?调兵遣将,各种布防,以及粮草安排等等。
    “你跟她说说。”景徽帝直接把这问题扔给沈无咎,打仗的事沈无咎比他这个皇帝懂。
    沈无咎看着正两眼亮晶晶等他回答的楚攸宁,刚站起来的他再度跪地请命。
    “臣的伤已痊愈,欲前往雍和关镇守,请陛下恩准!”
    景徽帝怔住,随后咬牙切齿,也是恨铁不成钢,“朕是让你跟她说打仗不是说打就打,不是让你为了满足她而回边关!”
    楚攸宁摇头,“父皇,您不懂,一个人在战场上待久了会有种使命感,哪怕回到那片土地也踏实。您看有哪个武官回来转文官了?没有吧?”
    像她,到新的一个世界,习惯不了安逸,整日不找些事总觉得闷得发慌,这就是战斗后遗症啊。
    景徽帝哑然。要说这闺女气人的时候能把人气死,偶尔又能说出一番感同身受的大道理来。
    “等等,你方才说的是雍和关?不是雁回关?”景徽帝怀疑是不是自己刚才听错了。雍和关是和越国交界的边关,要去也该是回雁回关啊。
    “是!庆国与越国迟早有一战,臣愿前往助一臂之力,报祖父当年战败之辱!”
    知道沈家父兄的死与越国有关的那一刻起,沈无咎就有去往雍和关的想法了,他的伤如今已经痊愈,托公主的福,也没有太医和军医所说的后遗症,此时也算是请命的好时机。
    景徽帝看了眼满脸期待想要开口的楚攸宁,赶忙道,“你这伤又上不了战场了,回战场能干什么?此事再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