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0页
    “夫妻”两字刺耳至极,太子笑着点点头,“本宫对你太好了,才让你误以为本宫是你可以顶嘴的,今儿闲来无事,咱们来好好算一下过去的债!”
    颜欢推他,“你松开我。”
    太子一把将她甩到地上,开始解衣带,“本宫这些日子一直在合计,将你完璧还给周凉,是不是太便宜他了。”
    颜欢背脊一凉,坐在地上向后挪动,“你要敢胡来,我爹放不过你!”
    太子不屑,“怎么忘记了,你爹马上就不是内阁首辅了。”
    一念之间,三年的“相敬如宾”,被彻底撕碎。
    *
    闻晏散职后直接去了林府,林宝绒避而不见,他便等在庭院里。
    一更时分,齐笙找到闻晏,说东宫出事了。
    动静不小,直接惊动了林修意。
    从齐笙这里得知,太子对颜欢动了粗,这事儿已闹到皇帝那里,皇帝让北镇抚使调查此事。
    林宝绒担心颜欢,提出要跟着进宫。
    林修意知道这件事不是他该插手的,拉回女儿,让她回屋静养。
    林宝绒坚决要去,林修意拧不过,让闻晏护着点女儿。
    闻晏长臂一揽,搂住林宝绒的腰上了马车。
    齐笙:“......”
    那他坐哪里?
    马车内,林宝绒安静地缩在一角。
    闻晏也不打扰,隔着车帷与齐笙谈论这件事。
    在外人眼里,太子是个谦和之人,怎会无缘无故动粗?
    闻晏和齐笙倒不惊讶,毕竟首辅与太子产生了分歧,在首辅举荐的内阁人选中,找不到一个詹事府的人。
    齐笙叹道:“古往今来,有几个储君能允许正妻成日抛头露面往宫外跑,还以为太子多稀罕太子妃呢。”
    闻晏:“太子的为人,你不清楚?”
    齐笙呵笑,“那倒也是,不过,太子的家务事,陛下为何让咱们管啊?”
    闻晏略一眨眸,“事有蹊跷。”
    与齐笙谈完,闻晏转眸看向缩在一旁的姑娘,想伸手碰碰她,见她觳觫一下,手僵在半空。
    林宝绒扭头看向窗外疾驰而过的风景,不愿与他讲话。
    闻晏收回手,看着她,“绒绒。”
    林宝绒不理。
    闻晏朝她坐近了些,看她没有排斥,再坐近了些。
    林宝绒感觉身后的男人越来越近,她尽量靠向窗子,不与他发生触碰。
    闻晏抬手搭在她肩上,她立马缩了一下肩,好像他是什么骇人的罗刹。
    东宫。
    太子被传去御书房,东宫宫人个个面色凝重。
    林宝绒站在寝宫门口,看太医进进出出,她拦住一个医女询问。
    医女:“颜太医中了刀伤......”
    林宝绒心急,提着裙摆步入寝宫,没有料想的血腥味,空气中飘着药草味。
    半个时辰后,颜欢悠悠醒来。
    林宝绒轻声唤道:“颜姐姐。”
    颜欢“唔”一声,刚一动弹,伤口就轻微裂开了。
    “刚上了药,你不能动。”林宝绒稳住她。
    颜欢的刀伤在小腹上,位置偏左,她忍着痛,抓住林宝绒的手,“绒绒,快去告诉陛下,当年刺杀周凉的凶手是太子!”
    林宝绒惊诧,当年周凉遭遇刺客,差点殒命,这事儿众人皆知,却迟迟查不出真正的凶手。
    “姐姐放心,陛下已经召北镇抚司的人入宫了。”
    她提醒道:“此时事关重大,水落石出前,姐姐不可轻易与人提起。”
    颜欢点点头,“我爹也入宫了?”
    “嗯。”
    颜欢:“......周凉呢?”
    林宝绒心下疑惑,但也没多问,“周尚书应该也得知了消息。”
    颜欢:“不必担心我,我没事。”
    “是太子伤的姐姐?”
    颜欢摸了摸伤口上的纱布,像是经历了一场生死,有些释然,“是我自己捅的。”
    若非如此,清白不保。
    她守了三年的清白,不想被强娶她的人夺了。
    太子曾跟她约定,有朝一日,会放她离开,但她必须付出代价,她要付出的代价,是死。
    当时,太子是笑着说的,语气更像是说笑,而今日,他压着她,对她说,要么伺候他一晚,要么留下些什么。
    她选了后者。
    血染红了太子的手。
    她笑着说:“你满意了。”
    可他除了恼,只剩下恐惧,恐她真的就此长眠。
    御书房内,首辅和皇后争执的不可开交,太子站在一旁默不作声。
    皇后认为,在宗人府彻底将颜欢剔除出牒谱前,太子可以享有自己的妻子。
    首辅认为,太子已经递出休书,陛下已知晓,即便宗人府那里没有办妥,颜欢也不再是太子妃,没道理再服侍太子。
    皇帝头大,扔给闻晏一道手谕,让他负责此事。
    皇后满眼忧虑地看向太子,太子虽是储君,但在皇帝和太后那里都不得宠。
    当夜,首辅将颜欢接出东宫,自此,东宫再无颜太医,太医院再无太子妃。
    回府的路上,林宝绒将颜欢的原话转述给闻晏和齐笙。
    齐笙一拍大腿,“难怪周凉对遇刺一事绝口不提,他是怕坏了颜欢的名声吧!”
    闻晏陷入沉思。
    这件事关系到储君,非同小可,不是颜欢一两句话就能得出定论的,时隔多年,还要一点点捋出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