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139页
    终于,殿试的日子到了。
    除了孟书玉外,这是歌布学子第一次见到这位女君,有许多人当时就惊呆了。
    女君看起来也太小了,及笄了吗?这根本就是一个小孩子啊!让小孩子做国君,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还有人连连哀叹:歌布要完,歌布要完啊!
    孟书也站在底下,听了这话就不爱听了,什么叫歌布要完?在以前的国君手里那才叫真的完呢!我不信你们没听到现国君的事迹,也不信你们不知道以前的国君都干了些什么。为什么你们在听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对现在这位国君是拥护的,而等到见了她本人,却又嘟囔什么歌布要完呢?歌布哪里就要完了?歌布明显是一天比一天好啊!
    哀叹要完的那位岁数挺大了,至少在孟书玉看来,这位比他爹还要老,他就不明白:您都这个岁数了,才来参加殿试?
    那位很骄傲地说:我六岁进学堂,八岁参加童生试,有生之年,我终于考进殿试了。
    孟书玉明白了,敢情这位从八岁起就开始考试,一直考到这个岁数了才进殿试。他不想再跟这人说话了,万一一会儿再给打击着了,一激动晕过去可不好。
    白鹤染也知道这些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无外乎就是自己年纪小,看起来压不住阵。
    但实际上,人有多少本事和能耐,跟年龄并没有多大关系。就好比孟书玉,小小年纪就已经进了殿试,未来一定可期。再看那些岁数已经很大的人跟这样的小娃娃一科,就只能感叹人与人之间是不能比的,天赋决定命运,这话一点都没错。
    殿试按着她的要求来,文章要做,体能要测,除此之外还增加了一个辩论环节,辩题就是歌布国君这个位置,究竟该不该由她这么年轻的一位女君来坐。
    一时之间,正方反方辩得是热火朝天,她也从众人的辩论中,听到了来自民间百姓各种各样的想法和说法,更听到了这些学子们的心声。
    当然,辩论也并不是只为这些,也是为了求人才。
    就比如说她发现有一个文章做得一般,但是辩论时就有理有据口若悬河的人,有些明明是可以落在文章里的,但是他提起笔就写不出这么好,用嘴说就可以说得特别棒。
    这是一位典型的外交型人才,不可以错过。
    再比如说她还发现有一个人对朝政的分析不是很精准到位,但是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和规划却有自己的一番独道见解。那人还分析了她从东秦带过来的种子,包括经过改良之后能够为歌布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产生了之后该如何引导歌布人继续往好的方面发展。
    还有一人跟白蓁蓁很像,文不成,但理就特别成。他做的文章里,几乎都是用数字、比例来进行讲解,将歌布近几年的数据分析得十分漂亮。
    白鹤染很高兴,她最希望的就是能看到这种全方位、多样化的人才,而不是一个个都跟要当丞相似的,一心扑在朝政上,一心扑在文章上。
    这一科殿试,是歌布有史以来上榜最多的一科。且除了状元榜眼探花,还细分了许多学科品类下发喜榜,比如说农业榜、外交榜等等。
    孟书玉不辜所望高中状元,喜报传到孟家的那一天,同科的学子才知道,原来这位孟姓同窗竟是国君的干弟弟,因为国君丝毫没有避讳,亲自上门,把喜报送到了孟书玉手里。
    这是白鹤染为歌布的将来培养的一位少年丞相,她对其寄予厚望。
    没有人因为这个就质疑孟书玉这个状元,因为孟书玉的文采和表现都是有目共睹的,就连那位哀叹歌布要完的大龄学子,都不得不佩服这位少年学子的才气。于是,歌布要完就换成了未来可期,虽然自己落榜,也没有再像从前一样感叹世道不公。
    这一次,他败得心服口服。
    不过,白鹤染也通过他的心服口服和态度的转变,发现了这个人的闪光点。对看到的、认为不对的东西可以大胆提出质疑,但是在认识到是自己错了之后,也可以不假思索没有一点心理负担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这也是十分难得的一种品行。
    且她发现这个人虽然并不聪慧,但因为几十年寒窗苦读,为他打下了极其扎其的基本功。他的基本功之扎实,甚至是孟书玉也无法与之相比的。
    她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留用,不需要有创新,只一板一眼认认真真记录所闻所看,这是一位极好的史官人选。
    于是落败的人也被留用,成为了歌布天赐元年的第一位史官。
    他姓齐,名叫齐良。
    殿试过后,国君连朝五日,大量的任务宣布并布置下去。
    今生阁要设立,天赐书院要设立,凤乡城里要加设一间专卖改良种子的商铺,还要开山,大量种植山果和草药。
    从前人们只听说草药要去山里采,如今国君居然要把山里随处都能采到的药材大量种植,也算是让他们开了眼界。
    白鹤染还告诉他们:作物种子的改良,是我第一次做,从前在东秦也没有做过。而经过改良的种子,不只适用于歌布种植,在东秦的冬天也可以种植。所以这也是一个商机,我们可以把这种种子卖到东秦去,以此来打开歌布与东秦通商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