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拟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直面硅基生命的强大?还是死亡临近的恐惧?
就在段潮阳产生自我怀疑的时候,砰的一声枪响唤醒了段潮阳。原来是一旁的艾丽莎,直接一枪把阿尔杰击毙。
段潮阳表情十分痛苦,这是他曾经最看好的年轻人,他对艾丽莎说:
“难道就不能再给他一个机会吗?”
艾丽莎指了指阿尔杰手中的武器,说道:
“再给他机会,恐怕刚才死的就是你了。”
这件事还不算结束。
段潮阳在阿尔杰身上搜索出的通讯记录,让他确认了一件事,刚才的刺杀行为并不是阿尔杰自己的主意,而是整个反战派下达的最高指令。
代表着这件事获得了地球联盟高层奥夫列的默许甚至推动。
这才是震惊所有人的结局,不仅仅是硅基生命把段潮阳这些人类士兵当做最大威胁,以奥夫列为首的反战派,同样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如果说普通老百姓,什么都不了解,辱骂自己,段潮阳还能接受这一切。可问题是奥夫列作为联盟的掌权者,难道会不了解自己的经历吗?
自己当年作为地球护卫队,也算是为了人类鞠躬尽瘁;发现硅基芯片的时候,自己试图阻止过对于芯片的研究;现在要与硅基生命开战,自己又义不容辞担下指挥的责任。
这个时候地球联盟的高层居然想要杀了自己?
段潮阳突然想起沈楚楠曾经遭遇过的一切,不由露出一个自嘲的笑容。
段潮阳的表情还是很含蓄,但是却让电影院中的所有观众感同身受。
复杂、彷徨……有人为段潮阳鸣不平,也有人为阿尔杰感觉到惋惜。
他们一开始都觉得人类和硅基生面之间是不死不休的战争,看到如此鲜活的生命在自己面前死去,他们突然发现人类害怕死亡、逃离战争真的就是错误吗?
《地球要塞》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为什么能够形成为经典,除了它所构建起的光怪陆离、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外,也是因为它对于人性的解剖实在太到位了。
人类的善良与邪恶、勇敢与胆小、聪明与愚昧、自私与大义,它们一起构成了人类。
科幻小说改编成为电影,有一个好处就是在于它能够把那些恢弘的场面表现出来,具有更直接的渲染力和感染力。
但有的时候人类的演技很难把文字所描述的复杂情绪表现出来,更宏大的叙事更是需要观众慢慢揣摩与解读。
秦砚却把这些复杂如同庖丁解牛一般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就是一位顶级导演的功力,如何把文字转化画面,并且让画面更加具有层次感。
第123章 《3》(下)
刚才阿尔杰的宣泄撼动人心,观众真的会带入阿尔杰的角色去思考问题。毕竟只有让观众产生共情,才能让段潮阳的沉默不突兀。
可哪有那么多年少成名、演技出色的年轻演员?
饰演阿尔杰的男演员,其实是这几年刚刚出道的新人,人气很高却没有任何的代表作。
试镜的时候,秦砚也对他的评价也仅仅是比较有天赋而已。
在片场里,秦砚亲自指导他演戏,教他如何分析角色、控制表情。虽然他整体演技还有待提高。
起码这几场戏真的是秦砚带着他磨出来的,知道秦砚满意才通过。
演技逼真的直接效果就是能够带着观众入戏,每个观众都感觉到阿尔杰的痛苦与挣扎。
接下来很长一段剧情都是秦砚通过电影去表现人类高层中的双方博弈,而段潮阳则在双方的博弈中,不断寻找着新的可能。
其实演到这儿的时候,孔修明和卡尔都有一些意外。从电影开始,秦砚就一直在挑战他们的想象力。
在他们以为秦砚会按照原著小说的剧情去安排电影内容的时候,秦砚偏偏把原文之中一笔带过的战争模拟拍了十几分钟,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
而在他们都以为秦砚不应该按照小说原文叙事的时候,秦砚又偏偏不差分毫的拍摄。
《地球要塞》小说中就把很多的笔墨用来描写人类不同派别之间的战斗。
小说能够这样描写,但拍电影可不能这样描写。
如果问市场对于《地球要塞》的定义是什么,答案绝对是视觉效果爆炸、剧情紧张的特效商业片,受众都是喜欢刺激的年轻人,但凡有一点乏味枯燥,肯定会让观众大失所望。
不是指小说这段剧情不好,而是指不适合目标观众。
食客明明期待着麻辣鲜香的重庆火锅,结果端上来的却是番茄牛肉锅,肯定会有失望。
偏偏就秦砚敢这么拍,他让食客喝了一碗番茄汤,食客瞬间食欲大开,再食用接下来麻辣火锅的时候,得到更加强烈的满足感。
人类高层之间的算计,地球联盟这个最高统治机构,在真正的灾难面前,依然不能够保持统一。
秦砚在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把这段的剧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摆在段潮阳面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要不要把奥夫列这个反战派领袖杀死。
硅基生命的降临时间已经越来越短,想要让全球上下齐心,集中精力来做一个方案的话,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直接将反对派的领袖杀死。
这个方案虽然很可耻,但却行之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