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说明秦瑜自己手上,也有着属于他自己的力量,这样的话,秦逸也能够对他的生命安全,稍微放心一些了。
就是不知道,太后会不会想到这件事是秦瑜动的手了。正如朝堂上大部分人都把这件事当成是太后的动作,经过秦逸昨天的那一番表现,太后也在怀疑,这会不会是秦逸做的事情。虽然想不明白秦逸为什么会做这种对他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不过本来他昨天做的事情也足够奇怪了,再多一件也没什么。
不过,会怀疑是秦逸的人也就只有太后了,最多再加上个影一,其他人,包括太后自己的手下,都觉得这件事就是太后做的。
就这样,在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潮汹涌的过了几天后,又一个重磅消息传来,秦逸的亲叔叔,平西王回京了。
要说道这个消息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应,首先就要先介绍一下这位平西王了。
这位平西王可不是个普通的王爷,在秦逸这一世的父亲,也就是上一任皇帝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他便是那一批的皇子中,呼声最高的那位。他虽既年纪尚小,而且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但无论是才智还是人品,都很出众,将他的那些年纪比他大的兄长们远远的甩在身后。
而秦逸的父亲,也不是嫡子,而是当时的皇帝非常宠爱的一个妃子所生。说起来那个妃子也算是有些本事,不仅得到了皇帝也宠爱,还在众多妒忌着她的后宫嫔妃的各种手段下,成功的将她的儿子平安养大,作为一个以平民的身份进宫的妃子,可以说是非常有本事了。
秦逸的父亲,比起当时的平西王来说,只能用平庸两个字来形容了,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那时的平西王要能力有能力,要人脉有人脉,再加上大秦立太子向来是立贤不立长的,所以大家都觉得最后能够当上皇帝的,肯定就是那时的平西王秦旭了。
然而所有人都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皇帝本身的偏好。那个时候皇帝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自己在处理政务的时候也总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已经存了要退位的心思,所以并不会有太子的才能过于优秀而导致自己皇位不稳的担心。
只是,比起秦旭,他还是更希望由他最喜欢的儿子,也就是秦逸的父亲,来继承他的位置。他本就是个任性的皇帝,有了这样的念头后,他便开始为其谋划了起来。
首先,他把秦旭这个最有竞争力的皇子派去了西部边境,因为他没有把自己的偏好表现出来,所以大臣们也就只觉得他是要让秦旭道边境去镀层金而已。然而,就在秦旭到达边西部境后不久,那里便发生了一场由几个少数民族联合起来发动的袭击,虽然这些人很快就被打败了,但皇帝还是以此为由,让秦旭留在了那里。
而在这段时间里,皇帝也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势力,开始为秦逸的父亲造势。这时,支持秦旭的大臣中已经有人开始觉得不对了,便给还在边境的秦旭通风报信,让他尽快回京稳定局势。
秦旭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直接便写了封家书让人送回去,信上除了诉说自己对于父亲与母亲的思念之情外,就是表明他在边境军这里呆的时间太久了,让边境军的将军都开始不安起来,担心这是皇帝要撤他们职的前奏。
秦旭信中提到的关于边境军的事情,再加上朝堂上支持秦旭的那批大臣的施压,皇帝也只能把秦旭召了回来,然后在同一时间,以秦旭在西部边境平乱有功为由,给他封了个平西王的封号。根据大秦的祖制,成年的皇子一旦被封王之后,就不能再成为太子了。
这一下子,就把他给剔除出了王位的竞争行列。到了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人都知道了皇帝心里其实早就已经有太子的人选了,皇帝也不再掩饰,直接让秦逸的父亲当上了太子,而且没过两年,便直接退位,将皇位让给了他。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秦旭这个平西王会做些什么,但他却什么也没做,并且还因为皇帝对他的忌惮,直接带着自己的亲卫队,回到了他的封地中。
秦旭这个平西王自己在自己的封地中低调了十几年,却在这种关键时刻突然回京,必定是有所图谋。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秦逸也稍微了解了下自己这位皇叔的经历,然后就突然发现了一件事,他的皇位,完全可以想办法传给自己的这位皇叔啊。论年纪,这位皇叔才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论才能,当初若不是被自家的老爹的偏心给坑了,他早就当上皇帝了。
比起才六岁的秦瑜,这位秦旭,才是更加适合的人选。
不过要做到这一点的话,一定要有对方的配合才行。在正常情况下,但凡前任皇帝留下了子女,下一任的皇弟都不会从其他的亲属里面选了。只能希望他的这位皇叔,对皇位还没有死心,在暗地里仍旧在为皇位而努力了。
会在这种时候来到京城,总不可能是单纯过来看热闹的吧。从这一点来看,这位皇叔对这个皇位,应该还是有点想法的。不管怎么说,只是从这些传言里面,很难摸清楚这位皇叔的真实情况,要是有机会的话,秦逸还是要找这位皇叔单独聊一聊,摸摸他这位皇叔的底才是。
只是还没等他做些什么,他便收到了来自平西王的口信,约他在京城的丰乐楼单独面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