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并不担心,从容待在营帐中翻阅兵法,等待良机。
同行的荀攸担心他心生不悦,进言道:主公不必担心,您现在虽然没有领兵的机会,但这个机会很快就会来临。
糜荏微挑浓眉:公达为何这般说?
荀攸道:攸听闻黄巾军于各处作乱、击杀州郡官吏,又将缴获的钱财分给麾下将士,正是兴致高涨之时。反观我军,仅有八万训练有素的精兵,其余十万尽是这一月多来招募的新兵。
此番对阵,我军素质与敌军无异;然敌军士气高昂,我军士气低落。是以在下认为黄巾军初战必捷。
黄巾军既胜,三位中郎将必被困于前线,需要军营中偏将领兵前往救援。不出一月主公便可自荐,领兵前往。
公达高见,我亦这般认为。糜荏闻言抚掌笑道,能得公达相助,真乃我之幸事。
荀攸赧然道:为主公分忧,本是在下分内之事。
这日夜中,大将军何进召开会议商讨部署。
这是最后的讨论会议,等到明日三位中郎将就要作为前锋领兵出征。而此地作为大后方,随时为前线提供兵马、粮草。
出军事宜很快被决定下来,何进最后环顾众人道:诸位,可还有异议?
一直被当做摆设的糜荏在此时出列道:大将军,在下思前想后,认为有一点不大妥当。
他在众人注视下,对着诸多将军行了一礼:黄巾军虽人数众多,但不过只是一帮乌合之众,三位中郎将英武,自然可以领兵逐个击破。
只是陛下命三位将军领招募的新兵前去镇压黄巾军,反而令训练有素的精兵随大将军镇守京洛,三位将军想要击败对方,恐怕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此话说的有理,三位中郎将都诧异地看了他一眼,似乎完全没有想到这位糜天师居然会想的这么深远。
卢植道:那以糜国师丞之见,当如何安排呢?
糜荏谦虚道:在下以为驻守京师的这八万精兵,不如兵分三路,由大将军与三位将军各带一支队伍。至于新招募的士兵,再留下五万驻守京师,大将军还可以操练一段时日。
这个建议还是很合理的,三位中郎将颔首赞同。
但他的建议还是被归属于原尚书台一方的武将反驳。
糜国师丞此言差矣!
京洛乃我大汉皇城,就连陛下都身在京洛,此处何等重要糜国师丞难道不知道吗?
正是如此,何大将军驻守京洛作为我军最后一道防线,自然需要最精锐的兵马!
糜国师丞或许于法术之上颇有建树,但您根本不懂打仗,何必纸上谈兵?
在旁未置一词的王姓武将也是无语了。
糜荏贵为国师丞,他的建议就连天子都会考虑,是他们这些人能激情反驳的吗?再说他根本没有实权,不能影响各武将,朝廷都已决定出兵的方案了,他就是给个建议能咋样?用得着被钓鱼似的,迫不及待跳出来反对吗?
这是生怕别人忘记他们出身邪崇十常侍麾下啊!
他不得不出列硬着头皮打圆场:诸位同僚不必如此激动,糜国师丞这般建议只是好意啊。
三位中郎将戎马一生,实力强横。他憨厚一笑,末将觉得不管有没有这两万精兵,三位中郎将都能成功拿下黄巾军,诸位说在下对不对?
这马屁倒是拍得不动声色,得到了不少武将支持:王将军说的对!
何进果然没有怀疑什么,只当糜荏是担心几位大将军:糜国师丞所言甚是,不过这是陛下做的安排,本大将军也不好更改啊。
卢植、皇甫嵩、朱隽三人便也没有说话。
于是议会结束。
等众人走出大将军营帐,卢植叫住了糜荏:糜国师丞还请留步。
卢中郎将?糜荏驻步回首,您唤住在下,可有要事?
卢植道:多谢国师丞方才建议。
糜荏谦逊道:卢中郎将言重,在下未曾帮上什么忙,受之有愧矣。
卢植摇头:有心便是好事。他知道糜荏是在为他们着想,但很显然朝中大多数人贪生怕死,何进又是平庸之辈,根本不敢让他们带领精兵前去围剿黄巾军。
哪怕他们本有几分把握。
不过这些事本不能多想,越想越是令人失望。他与糜荏走了几步:先前听闻您师承郑玄郑康成,此事当真?
糜荏怔了一下:您知道在下的老师吗?
卢植爽朗一笑:当然知道。
早年我与你的老师郑康成一前一后拜在先师门下,我们在一起渡过了整个少年时期。他的眼中浮现出怀念神色,算起来我正是你的师伯啊。
糜荏眼中划过一丝惊讶神色,旋即躬身一礼:原来如此,糜荏拜见师伯。
好,好!卢植将人扶起。
他们这几位中郎将,在此之前驻守各处,并未久居在京中。先前只是听说过糜荏的事迹,并不以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