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app-store也被推出,获得极高认可,不少程序在os系统下运作更加流畅,尤其是些游戏和办公程序,在叶冬青指点后,上个月推出两款将会在明年上市的概念产品,imac一体机和macbook-pro性能版笔记本电脑,机身大量采用铝合金,科技感十足。
性能暂且不谈,凭借外观就在潜在用户群体中获得极大认可,叶冬青还建议乔布斯抛开老恩怨,花大代价拿下微软办公系统的使用权,试图实现和苹果原产品间的兼容,这些都是推高苹果股价的主要原因。
“它的成功很正常,在我投资之前苹果公司就非常不错,后来只是重新走上了正轨而已,苹果有自己的操作系统、有自己的研发实验室、也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和生产工厂,专利储备也在硅谷公司中名列前矛。
我看中了它的潜力,而且我有些自己的想法,需要一家这样的公司来帮我实现,ceo史蒂夫·乔布斯先生、coo蒂姆·库克先生,都是非常有能力的经理人,他们支持我的想法,目前还不算成功,在我看来这更像微不足道的开始,接下来要做的事还很多,董事会成员们都站在我这边,我们相信它会越来越成功。”
“相同的问题,那么亚马逊公司呢?你在这家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已经达到百分之十一点七,而且它今年也为你带来了高回报,我同事采访过杰夫·贝索斯,他对第四季度财报保持乐观态度,这可能会进一步刺激股价上涨。”
“亚马逊的问题比苹果公司少得多,我相信贝索斯先生能处理好,他有健康的发展思路。
在我看来这就是家线上沃尔玛,比沃尔玛更加方便,产品种类也可以更丰富,接下来如果有机会,我还会继续增持。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哪位大股东愿意出售,溢价百分之二十以内,有多少股票我就收多少,你们可以把这句加进去,算是打了个广告……”
第198章 约酒
直到目前为止,叶冬青走对了每一步。
即使是在已经知道未来的情况下,想要达到这种程度也很不容易,虽说名气上去了,但影响力还差得远,之所以答应《福布斯》杂志的采访,主要也是为了宣传自己。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谁不愿意成为公众人物呢?何况他跟管理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们不同,身为股东,偶尔惹出点花边新闻什么的也无所谓,对生意造成不了多大影响,反而能让更多人了解他和他的公司,有时候名气往往就意味着金钱。
前段时间北美华人商会联系到他,说是年底要给他颁奖,各种中文类媒体公司不断吹捧,以至于叶冬青在全球华人群体中都有了些名气,在校园里行走时候经常遇到索要合照的同学,他喜欢这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
汤姆·基特记者的问题都很正式,试图从商业角度让更多人了解这位华裔天才商人的想法,最近几个月以来不少传媒机构联系到叶冬青,只不过都被拒绝了,《福布斯》这边运气比较好,上周有人当面跟他谈了采访的事,当时心情不错,也就答应了下来。
此时此刻。
又一个问题被抛出来,汤姆·基特记者问他说:“从你公司,我是指淡水基金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投资者数量正在不断增多,许多人想知道在你眼中,它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如何能保证在高分红的模式下实现长期盈利?
毕竟那些互联网企业分红太少,短期内震荡的可能性也比较高,现在淡水基金公募总额超过三十亿美元了吧,也就是说每年分红加开支就可能高达三亿五千万美金以上,我们知道你用facebook的股份为它提供担保,可这样很危险不是么,谁也不知道下一次股灾什么时候会来。”
“我并不这样想。”
叶冬青摇摇头告诉说:“我不这样认为,互联网类股票已经进入理智投资时代,人们在投资前看重业绩、用户规模、成长潜力等等,我投资的那些公司目前非常出色,从今年的的表现来看,潜力也十分不错,直到现在还没有任何潜在风险,要不然我也不会溢价从股东们手中收购股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这样说,不代表其他投资者们会相信,如果相信当然能赚到钱,可惜终究只有小部分人会选择跟随叶冬青的脚步。
比如小爱德华·约翰逊这个走了狗屎运的家伙,他拿钱投资了亚马逊和奈飞,至于苹果公司,实在看不出太多闪光点,因此不敢赌运气,今年以来已经赚到钱,因此那胖子更加相信叶冬青的眼光。
蛋糕足够大,谁赚钱都是赚,多一个人进来分蛋糕对叶冬青的利益没影响。
汤姆·基特记者见他避重就轻,以为不想回答关于风险的问题,福布斯不是彭博新闻社,没那么多追根问底的毛病,只是一次对大家都好的普通采访而已,索性就这么跳过了。
……
半个多小时的采访,离开时候叶冬青还送了点事先让管家准备好的小礼物给他们,希望在报道时候手下留情,别写不利消息,他这种商人很有必要重视和媒体圈子的关系。
不算贵重,一个苹果的ipod随声听,还有面值为一千美元的亚马逊充值卡,外加瓶不出名的葡萄酒,洛克菲勒庄园里自酿的葡萄酒,理查德·洛克菲勒送了两箱给他。
记者们拿些隐形福利是常有的事,即使公司知道也没关系,送走这帮人之后,叶冬青换了身舒服的冬装,准备去看维密彩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