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33天》当时上映前,并不被院线和业内看好,制片方也只有38%的分成,就这他们为了获得排片,不得不将5个点让给院线,以此来增加自身的排片。
而制片方和发行方的完美也因此获得了超高的回报!
所以说一部电影票房要高,电影质量好、发行宣传给力、院线排片给力,这些缺一不可,要是还能跟社会热点结合,得到全民关注,引发观影热潮,那取得的票房成绩将远超想象。
这一点2017年的两部电影《战狼2》和《前任3》的表现最有说服力。
《夏洛特烦恼》是周夏的第一步电影,他当然想尽可能让这部电影取得成功。
那让渡电影分成给院线和影院就是必然的选择。
在此之外,那就是返点!
这种返点有两种模式,分为映前返和映后返。
在竞争激烈的好档期,片方为了占据档期中的有利时间,譬如晚上观影峰值期,从而PK掉其他对手,会提前和院线及影院谈好返点细节,让影院在排片时倾向于自己。
另一种方式是映后返,片方先将影片投入市场试试反响,再根据自己的票房预期调整战略。
无论是映前返还是映后返,具体的返点数额都不是一刀切,而是分阶段、阶梯式的返点,尤其是放映影片热度退去,为了维持排片,片方会增加返点的点数。
拿《小时代1》和《赤道》来举例。
2013年6月《小时代1》上映首周,片方除了花钱在众多影院大量买票包场;还跟影院达成协议,排片达到40%给影院一个点,45%给影院两个点。
电影《赤道》在上映近两周后,发行公司华夏公开向各院线公司及影院发出《关于电影赤道调整分账比例的通知》,宣布电影将从5月12日起调整分账比例,片方及发行方所得下调10%。
直接让利给院线10%的分成,这是因为《复联》上映了,为了跟复联在竞争中获得排片优势。
并且此前在五一节假日时档期,他们已经让出3%的分成给院线,以获得更高的排片。
这都是映前返点和映后返点操作成功的例子,周夏当然要加以借鉴。
在这点上张钊是高手,周夏只要说出基本意思,张钊就很快能够明白,并制定更有利于夏华的方案。
特别是如今的2010年,买票房、返点等操作都相对还比较少,或者说比较隐秘,曝光的很少。
哪怕只是返点这种方法,还是会让许多制片方产生仇恨,毕竟这相当于破坏行业规矩,让制片方本就低的分成更低了!
但是为了让《夏洛特烦恼》获得更大成功,在春节档上映获得排片优势,压制其他几部香港喜剧电影。
周夏不得不合理运用他掌握的这些策略加以操作。
这早在他拍电影之前就布局了,让中影、旺达入股夏华是第一步。
让他们发行电影是第二步。
这前两步下来,就已经将这两个占据2010年全国票房收入10%、38%的院线跟夏华影视用利益捆绑在了一起。
周夏这第三步便是跟他们谈更加详细的排片安排,继续增大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最大程度的支持《夏洛》这部电影。
有了排片,电影质量过关,宣传得当,那还愁票房大战不能胜出,电影票房不成功吗?
此前旺达和中影入股夏华影视,各持有夏华4%的股份,双方达成协议,夏华制作的电影,在两个院线首日享有最低30%的排片!
此后根据电影票房表现增加排片,首日票房冠军的话,次日增加排片到40%;如此累积,每日增加5%,直到保证50%的排片。
当然,如果电影真的卖座,院线和影院能够赚钱,相信不用这个协议,他们也会增加排片的。
这个协议不过是一种双方的约束,可以保证彼此的利益。
不然,周夏也不会让不缺钱的夏华影视,接受两个院线的入股。
而作为《夏洛特烦恼》的发行方,中影、旺达还会获得5%的票房分成。
这样的话,即便是跟同期有这两个院线发行的其他公司的电影,他们肯定也会更愿意支持夏华制作的电影。
当然,本该发行方承担的宣发,由夏华负责后,他们省下了宣发费用,那发行的分成则只保持2%。
这相当他们白白多了2%的票房收入,相对不知道票房成绩如何的电影,反而是更划算的,两个发行方当然愿意接受。
而这次邀请这两方来看片,就是谈判具体的排片让点和返点的方案。
毕竟这两个院线在2010年产出的票房共占全国票房的48%,2011年则合计占据达到了51%。
如果将这两个基本盘稳住,谈好了返点方案,那跟其他几个大院线照例谈判就可以了。
返点其实就是片方的促销手段,类似美国片方跟院线达成的阶梯式分账。
这是国内分账体系形成的特别形式。
尤其是这几年国内电影生产数量增加,同档期上映的电影增多,一些小制作电影,因为没有明星和大导演,排片就十分少。
为了争取让院线安排更多的场次,也就是排片量,电影制片方不得不想尽办法争取排片。
舍弃一部分利益,获得更高的排片,票房总收入增加,分账也会增加,那当然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
在这一点上,返点虽然还是潜规则,但已经很受院线方喜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