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8页
    他以为向北诗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那一种。
    实际上向北诗的文化课成绩确实不太行,只不过她专业课成绩太好, 完全可以弥补她的不足。
    他们学校的走读生, 高一高二都是两节晚自习,高三有三节课。住宿生则是在此基础上再多一节课。
    高一高二正式上课只有一节,剩下的一节课都是自己写作业。
    而高三则是两节课,和一节自习。
    以前刘挽最后一节自习都是提前离开,回家玩滑板, 或者练一练舞, 反正都不干正事儿。
    他成绩好, 有权利自由支配自己的闲暇时间, 只要考试分数不掉,老师就不会多说什么。
    自从上了高三,家里看得太紧,回家比在学校还烦, 不如留在学校自习。
    这天晚上, 两节课下, 老师刚走,就听见门口有人喊:“刘挽,有人找!”
    紧跟着就听见前面的小平头低声说:“我靠,小学妹!”
    刘挽刚把写完的作业放进书包里,听见这声音便站起来,走到门外看了一眼。
    “你不是叫我好好学习吗。”向北诗乖巧地看着他,“帮我补课好不好?”
    她手里拎着书包。
    刘挽垂眸盯着她细长白嫩的手指看了会儿,开口道:“好。”
    自此,第三节 课就成了他们两个人的自习时间。
    学校门口各种各样的小店都有,奶茶店、面馆、餐厅、肯德基……
    两个人都爱干净,神仙似的,不管到哪里学习,作业本都不会沾上半点油渍。
    学校知识都学得早,高二已经差不多学完,到了高三,基本上就是在复习。
    刘挽一边检查向北诗的作业,一边也自己再复习了一遍。
    结果一模考试的时候,竟是比平时考试还要高出几分,跟隔壁一个学校的学霸并列全市第一。
    全省的成绩还没问到,学校老师也在打听,就盼着自己学校能出个省状元。
    向北诗的月考成绩也好得惊人,就凭她现在的画画水平和文化课成绩,国内的美院不说指哪上哪,前几位是没有问题了。
    两个人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补课的场地也跟着蔓延到了别的地方。
    比如电影院。
    以往刘挽自己在学校,也留到过第四节 课下课,帮着住宿生解决一点问题。
    乐于助人的好处终于提现出来了。
    他就算下课和向北诗一起溜出去看场电影,家里人也不会怀疑。
    电影是向北诗选的爱情片,宣传得太好,演员又是她喜欢的,不管不顾说什么也要去看。
    刘挽说自己不舒服,请假逃了一节课,出来陪她。
    学校对面就是电影院。
    两个人都点了可乐,合买了一大桶爆米花。
    少年神色严峻,和做题时没什么分别,小姑娘则是蹦蹦跳跳,满心期待。
    两个人都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还穿着校服,即使神情相差太多,也让人觉得又甜又酸。
    他们靠得也不算近,可就是让人觉得拉拉扯扯黏黏糊糊。
    好像空气里都充斥着粉色气泡。
    也许这就是青春的魅力吧。
    这部爱情片虽然是完美结局,可过程实在一波三折。
    向北诗看得哭哭啼啼,抽出面纸,一边擦眼泪一边小声说:“我以后要是写故事,一定写一些从头到尾都快快乐乐,没有挫折的完美故事。”
    当时还没流行“甜”这个词,后来向北诗做了漫画家,画的也确实都是一些甜到掉牙的故事。
    只是和最初的想法有些不同。
    高中的时候,觉得生活这么快乐,这么幸福美满,为什么故事里可爱的人要受这样那样的委屈呢?
    长大以后反倒觉得,生活已经这么苦了,故事里还是该甜甜的吧。
    刘挽没那么多想法。
    作为一个纯粹的理科直男,他的行动大多是跟着本能走的。
    看着小姑娘哭,他就觉得揪心。
    于是本能地皱起眉,拍拍她的脑袋:“别哭了,丑。”
    向北诗:“……”
    她一张纸用完,抬起手就要去揉眼睛。
    刘挽一把拉住她的手腕,压低声音说:“别动,我这里有纸。”
    于是向北诗就乖乖坐着,不再动了。
    两个人都很有素质,在电影院不会大声讲话,声音小得几乎要被淹没在电影音效里,彼此都听不真切。
    只能靠得很近。
    男孩子体温灼热,握住她纤细手腕的掌心也坚实有力。
    他从口袋里找出一包纸巾,抽出一张递给她。
    向北诗擦了擦眼睛,吸着鼻子问他:“我真的丑吗?”
    两个人贴得极近。
    一低头鼻子就能蹭到一起。
    电影院里光线昏暗,只有荧幕上反射出来的光照在小姑娘的脸上,忽闪忽闪的,也让她眼睛里的星河明灭不息。
    刘挽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去靠近。
    他低下头,最终还是偏了下脑袋,把吻落在了小姑娘的鼻尖。
    声音里满是从未有过的温柔:“不丑。”
    向北诗捏皱了手里的纸。
    之前还说丑,亲完了就说不丑,哼,男人都是骗子嘴。
    *
    看完电影出来,向北诗非要拽着刘挽去买冰淇淋。
    那个时候还流行什么,“喜欢一个女生就要请她吃哈根达斯”之类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