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5页
    剩下的委员大多是从事电影行业的人员,他们会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待电影。
    看完片子后,每位委员手里都有一张表格,上面有四个选项,一个是通过,第二个是修改后通过,第三个是修改后再审,第四个是不通过。
    委员中一旦有超过半数选择“通过”或者“不通过”,那就不怎么需要讨论了。
    如果选择“修改后通过”或者“修改后再审”的委员占了多数,那大家就会坐下来讨论修改的内容,然后交给电影的制片方进行修改。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人情的作用。
    比如张艺谋的《活着》,在审查的时候作为电影学院的教授,郑洞添肯定会为张艺谋辩护,这就是一场互相说服的博弈过程。
    有些时候会存在投机取巧的可能,在审查的时候不需要所有委员都到场,假如这一次到场的委员中电影行业的占据多数,那电影通过审查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由此可以看出,一部影片是否被禁,是否需要修改,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
    林子轩不是电影行业的新人了,清楚其中的门道。
    委员们讨论的激烈意味着片子还有挽救的机会,但同时也说明了片子存在着不小的问题,要是修改的内容过多,影响到电影的质量,姜文可能不会妥协。
    到了下午六点半,总局的人都下班了,结果还没有出来。
    林子轩在走廊里走动着,心里有些烦躁,这时候,有人走过来拿着一张纸递给他。
    “行了,按照这个意见赶紧改,改好了明天再来一趟,没问题就能通过。”来人提醒道。
    林子轩看了看,这是会议记录,上面有关于《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七条修改意见。
    每一条意见都写的很清楚,要删除哪些镜头,有露点的,有暴力的,有政治性太浓等等,这说明这部电影有过审的希望了。
    林子轩和姜文带着电影和修改意见离开总局,前往京城电影制片厂。
    两人在街边简单的吃了晚饭,到京影厂的剪辑室里开始剪片子,这不是光删掉某个镜头那么简单,还要在删掉后不影响整体的故事情节。
    姜文需要好好考虑怎么样才能让片子更完整。
    林子轩刚开始还在一旁出主意,后来就在剪辑室的沙发上睡着了。
    等他醒过来,天已经亮了,姜文正在收拾胶片,双眼通红,看样子是熬了一夜。
    “我先眯会,你把片子送过去吧,成不成就这样了,别误了中午的飞机。”姜文叮嘱道。
    “放心吧,误不了。”林子轩点头道。
    他带着电影,开车出了京影厂,外边的阳光正灿烂。
    第二百三十四章 幕后
    林子轩早上八点多到了总局,等着局里的人上班。
    这一次不用召集审查委员会的委员们,也不用长时间的讨论,只要总局的人确认了电影按照修改意见全部修改了,没有出现新的问题,就算是过审了。
    过审之后总局会发一个“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有了这个证件电影就能在影院放映了。
    所以,这个证件也被称为电影的“准生证”。
    事情很顺利,总局的几位审查委员会的委员花了将近一个小时来审查电影,然后在一份审查文件上签了字,拿着这份文件就可以去办理公映许可证了。
    总局实行的是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以后这部电影要是出了问题也会连累到签字的人。
    “局里原则上支持和鼓励拍摄合拍片,但也要严格把关,这是对观众的负责,希望你们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为国争光。”其中一位市场管理处的处长说了一番官面上的话。
    就这样,林子轩拿到了电影公映许可证。
    他在十一点离开总局,给姜文打了一个电话,大家在机场见面,随后他返回家里,洗了个澡,带上行李,出门打车去京城国际机场。
    他们要先到香港和文隽汇合,再一起前往意大利。
    林子轩这次去威尼斯,倒不是为了拿奖,好风光风光,他的主要目的是去保障电影的收益,也就是去卖片子和分钱。
    《阳光灿烂的日子》制作经费严重超支,姜文自己投入了一大笔钱。
    这部电影除了文隽从香港和台湾投资商那里拉来的资金,还有姜文和刘晓庆的资金,国内有家企业也投资了一部分,包括一些零碎的借款等等。
    可以说非常的混乱。
    而且,为了完成后期制作,电影的德国版权已经卖出去了,这些事情都需要理清楚。
    观众看电影只看到了影片和明星,却很少知道一部电影后面牵扯到的利益纠葛,电影赔了会有纠葛,赚了纠葛只会更深。
    这些都是幕后故事,不过有时候幕后故事也很精彩。
    他们当初在香港签的合同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需要商量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来。
    比如海外的版权怎么分,国内的票房怎么分,在香港和台湾上映的话又该怎么分账。
    如果姜文没有投资,只是作为导演,那就不用这么麻烦了,姜文拿10万港币的酬劳,林子轩拿6万港币,就没他们的事了。
    林子轩这次前往威尼斯就是要保障国内投资商的利益,这也是制片人的责任。
    有些事情姜文不好出面,需要林子轩和文隽来协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