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随便说说的,你还当真了。”慕姗姗无语道。
“行了,你去洗把脸吧,咱先吃饭,有点晚了。”林子轩催促道。
慕姗姗洗了脸,林子轩把饭菜端上来,俩人一起吃着饭,家里的饭菜虽然没有美国大酒店的丰盛,慕姗姗却吃的很香。
吃过饭,洗刷完毕,他们习惯性的躺在床上看电视,一边看一边议论。
如果是林子轩一个人看电视,会觉得没什么意思,两个人看的话总能找到新话题,要么是吐槽主持人,要么是讽刺节目太做作。
这时候才会觉得这个家真正充实了起来。
第二天,慕姗姗早起做了早饭,他们吃了早饭,一起前往华国电视台上班。
生活又回到了从前的节奏。
刚刚上班,林子轩就接到了电话,香港演员汤震宗来到了京城。
自从《外来妹》播出后,汤震宗以帅气的外形和香港演员的身份在大陆走红,被华国百姓所熟知,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在演艺事业上,同样有了起色,他接到了不少内地的片约。
只是大多数角色都是香港大老板,他因为《外来妹》成为了饰演香港大老板的专业户,虽然不缺戏拍,不过却限制住了他的戏路。
目前,汤震宗准备把工作重心放在内地,正在和沪城电影制片厂洽谈一部电影的合作。
他这次来京城是陪着一位香港制片人来找林子轩,为的正是《阿郎的故事》那个电影大纲,香港有一家名叫新义城的电影公司准备拍摄这部电影。
林子轩在他们入住的宾馆见到了汤震宗和那位叫做郑中泰的香港人。
第八十四章 故都的秋
说实话,如果不是汤震宗的电话,林子轩都快忘掉还写过一个电影大纲了。
新义城电影公司他听说过,是几位香港导演联合成立的公司,在香港颇为有名,拍摄过不少好看的电影,口碑不错。
这时候香港大大小小的电影公司很多,鱼龙混杂,新义城还算比较靠谱。
林子轩没有和香港的电影公司接触过,只好先听听他们的建议。
郑中泰在香港是位有名的编剧,也会参与电影制片的工作,他负责和林子轩谈剧本的事。
“林生,这部戏不是商业片,我们的投资不多。”郑中泰开门见山道。
《阿郎的故事》属于剧情片,和目前香港流行的动作片相比,的确不是商业片。
它以情动人,靠的是生活化的剧情和演员的演技,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
林子轩点点头,表示明白。
“阿峰看重这部戏,这才说动了公司投资拍摄,只是剧本方面需要和你沟通,我这里有两个方案。”郑中泰提议道。
其实,香港电影圈对剧本不怎么重视,新义城完全可以把整个故事改头换面拍成电影,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林子轩也无法追究,毕竟只是情节相似而已。
在香港,一部电影火了之后,就会出现很多跟风的电影,这种事情很常见。
新义城在这方面还比较讲究声誉,不想陷入以后的纠纷之中。
郑中泰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林子轩把大纲卖给新义城公司,第二个方案是林子轩写完剧本,到香港参与电影的拍摄。
编剧进组是正常要求,在电影拍摄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修改剧本。
林子轩想了想,还是决定把大纲卖给新义城算了。
他不懂粤语,也不会繁体字,人生地不熟,沟通都困难,现在去香港没什么意思,只能是给人打下手,根本得不到重视。
听到林子轩的决定,郑中泰不由得松了口气,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他们同样不希望林子轩到香港参与电影的拍摄,虽然现在香港和大陆的影视行业有不少的合作,但香港的娱乐圈整体非常的排外,这是不争的事实。
郑中泰给《阿郎的故事》的大纲开了两千港币的价格,这是个很有诚意的出价。
根据汤震宗所说,林子轩是华国电视台的制片人,算是内行人,不好糊弄。
双方达成了协议,对林子轩来说这是一笔意外之财,只是这笔钱他暂时拿不到,要签了合同后才能从香港那边的银行汇过来。
林子轩中午陪着汤震宗吃了顿饭,下午回到华国电视台,继续上班。
“小林不错啊,都有香港公司找上门了,以后不会到香港发展吧?”冯小刚开玩笑道。
汤震宗把电话打到了电视艺术中心,这件事并不是什么秘密。
此时固定电话还没有在京城的老百姓家里普及,互相联系用的都是单位电话和公共电话。
领导家里的电话也是单位出钱安装的,慕姗姗家里就是如此,私人很少安装固定电话。
想想看,装一部固定电话要三四千块钱的装机费,每个月还有不菲的座机费,打电话的通话费还那么贵,一般人家不做生意没有业务的谁没事装电话啊。
在京城的胡同口基本上都会有一两部公共电话,有个老太太在一旁看着。
一旦有电话打过来,老太太就会到胡同里喊人,大家都习惯了。
“我连粤语都说不利索还去香港啊,老老实实在京城呆着吧。”林子轩解释道,“就是以前写的一本子,卖给香港的电影公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