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页
    葵小妹塞了第三颗糖进嘴,葵武一脸一言难尽,终于没忍住道:“晓花,你瞅瞅你自己都成什么样了,可别吃了,你真不想找汉子了?”
    葵小妹气得想抓花葵武的脸,可这人是他大哥,是狄水城有名的煞神,不是那些草包小郎君,葵小妹不敢。
    她只能气愤地还嘴道:“你都能说上夫郎,我怎么会找不到小郎君。”
    提到夫郎,葵武顿时得意洋洋,挺着熊一样壮实的胸膛,张着蒲扇般的大掌拍了拍。
    “你懂什么,我夫郎就喜欢我这雄壮的体格子,他说有安全感。知道安全感是什么不?就是有我在就什么都不怕。”
    葵武嫌弃地看着自家三妹,“至于你吃那么壮实干什么,你是个小娘子,难不成人家小郎君找你回去还能是为了安全感?是吵架的时候,不怕被你揍吗?”
    “你……”葵晓花差点被气出眼泪,最后只能恨恨道:“不许叫我葵晓花,叫我小妹。”
    葵晓花一直很嫌弃自己的名字,她觉得要不是她家把她名字起这么娇嫩,她一定也会长成了娇嫩的美娇娘。全然忘了她两个姐姐不是这名,也这体型了。
    从这以后一直到卖完糖回家,葵小妹没和葵武说一句话,甚至连青禾挽留她吃饭她都没吃就走了。
    青禾莫名道:“小妹不是一直都喜欢吃我做的饭吗,每次让她留下,她都乐得跟个孩子似得,今天怎么不吃就走了?”
    葵武没心没肺的喝了一碗骨头汤,不在意道:“哦,可能是良心发现了,知道自己长的那么壮实嫁给人家小郎君就是祸害人家,就不吃了,减肥吧。”
    青禾皱着眉头,“不要这样说你妹妹。”
    葵武点头,“对,我应该告诉她,她骨头架子就那么大,怎么减肥也没用。”
    青禾:“……”
    青禾心里叹口气,他就不明白了,葵武平时虽然糙了点,但对他还是挺好的,更不会说些气人的话气他,反而往往说出的一两句话让他温暖的不行。怎么对上除了他以外的人,葵武就钢铁一般硬直呢。现在,就连自己的亲妹子也不放过。
    五天后,刘舒的话本子写完,由葵武找了几个说书先生在狄水城外城几个茶馆里讲了起来。
    这些故事虽然本质是风花雪月,但经过刘舒的润色就越发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其中有一篇,讲的是天上一个叫做玫瑰的仙女看中地上的一个书生,就化成凡人嫁个这位书生。
    书生认识玫瑰仙女前,穷得都要当裤子了,可和玫瑰成亲后,玫瑰用法术变出了粮食和羊肉,又偷了天上才有的仙丹在人间治病救人就有钱了。城里的百姓都叫玫瑰活菩萨,而书生也因为玫瑰的缘故备受百姓爱戴尊敬。
    后来书生所在的县里,县令夫人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病,药石罔效。后来县令求到玫瑰这里,果然玫瑰一颗仙丹下去,县令夫人就好了。
    从此,县令就因为玫瑰的关系对书生高看一眼,不但多次当众盛赞他,甚至还为他引荐当时十分德高望重的学者为老师。
    书生一路高中,成了近几年唯一的一个三元连中,到了大殿上被圣人夸赞。
    之后书生就似开了挂一样,一路高升,最后坐到了中书令这个位置。期间,不管有什么阴谋诡计,玫瑰都能帮书生躲过去。要是书生因为自己的不通变故开罪了哪位大官,那么那些大官家里必然有一位对大官十分重要的人突然身患无药可医的疾病,只能等死。
    而这时候这位大官必然就会通过种种渠道最后求到书生的妻子玫瑰这里。然后由玫瑰治好,大官因欠着玫瑰的人情,也就不会怪罪书生,甚至会处处帮他。最后被书生的种种才华风骨吸引,心甘情愿的为他铺路。
    就在玫瑰和书生幸福生活的第十个年头,天庭发现了私自下凡的玫瑰,派遣天兵天将将她捉了回去。
    玫瑰临走前,把自己常年戴在头上的一朵玫瑰取下来,这玫瑰花一旦离开玫瑰的头发就立刻变成朵糖玫瑰。
    玫瑰说,这糖玫瑰就是她,以后书生想她了就看看这玫瑰,和它说说话,她在天庭能听到。
    玫瑰离开后,书生就把糖玫瑰插起来,日日对着它诉说相思,直至死,都没在娶妻纳妾。一生只有玫瑰一个妻子。
    这是一个十分俗气的故事,可耐不住符合人心。
    但凡穷书生,谁不做些一夜暴富的美梦,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白狐化作美女报恩等等的故事了。
    这个故事一出,所有人都想娶个玫瑰一样漂亮贤惠,宜家宜室的女子。既能在仕途上帮助自己,又以夫为天,一心一意为自己的郎君谋划前程。最主要的是故事里的书生除了读书什么心都不用操就大富大贵了,即便以后做了官,都不用收敛自己的脾气,想得罪谁就得罪谁,反正最后这些人都会有家人生病,然后由他妻子治好,就对他的所有毛病百般容忍不说,还觉得他这样是有风骨。
    同时所有小娘子都想找书中那样的夫君,她们看不到玫瑰付出了什么,只能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那就是书生一开始虽然是穷书生,可是有才气,后来做了大官仍一心一意爱着玫瑰。哪怕最后玫瑰回了天庭,书生才三十出头的年纪,却甘愿后半生都不娶妻纳妾,孤独到死,这是何等情深。
    作者有话要说:  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说的是大同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