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50页
    成天乐得到的那个深黛色的小瓶中,原本还有九枚陆吾神仑丹,后被于道阳自己吃了两枚。照说这种丹药,一位妖修累计最多只能服用九枚,多服无益甚至还会中丹毒,而于道阳早就服过九枚了。但也没办法,先保命要紧,他急需陆吾神仑丹修复形神的药力稳定伤势,然后再设法化解丹毒,至于原身是否还能更强悍已经不重要了。
    命倒是保住了,可是他的伤始终无法治愈,只能等待或有传人将玄牝珠送上门来了。于道阳等啊等啊,一直等了五百多年。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抱着热切的期盼,百年之后渐渐已经绝望了。封闭在密室中是那样的寂寞凄清,他干脆一入定,于妄境中云游去了。
    五百年的修炼,形神之伤多少有所恢复,但在这种情况下他是无论如何度不过换骨劫考验的。这世上有谁历劫历了五百年,别人不清楚,但于道阳就是,而且还看不到尽头。难道就要在这样的岁月中直至寿元耗尽吗?自从两百多年前开始,于道阳就开始担忧业力天劫的到来。
    至于业力天劫究竟是怎么回事,于道阳也不是很清楚。理论上他的寿元会相当长久,甚至长达千年以上,但他隐约也听说过,有很多与他情况差不多的妖修,在世数百年就可能引发业力天劫,并在天劫中莫名陨落,但也有的妖修修炼上千年也安然无恙。这两百年来,传说中的业力天劫并未出现,于道阳却仍然困守于洞府之中。
    第408章、计未遂,转念欲重燃
    于道阳当初设计了这个陷阱,可谓安排得相当周密,但也没安什么好心眼,毕竟还是给自己也下了个套。当他布置法阵封闭静室之后,不修复玄牝珠,这道石门连他自己都打不开了。也怪他把这洞府凿建得太隐秘、太坚固了,假如他想从静室后壁凿穿而去,又会引发机关将自己埋在山中。
    其实像他这种情况,出不出去都无所谓,一直就在换骨劫中,每日都要行功修炼稳定伤势,还不如就老老实实呆在密室里。当年就是这么一个坏心眼,以为自己马上就要陨落,布下陷阱换取一线生机,结果却关了自己五百多年。
    于道阳原本以为已经等不到有人来了,他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寿元耗尽或业力天劫到来之时留下讯息,希望可能有后来人看到他这一段经历。但是成天乐来了,洞府的门户被开启时于道阳就感应到了,心中是一片狂喜,五百年来所堆积的期盼尽数燃起,热切得难以形容!
    成天乐在石门外跪拜所说的话他也听见了,果然是自己的传人。于道阳心中有鬼便没吱声,五百多年过去了,传人到此肯定以为他已坐化,而且不可能不打开这道石门,于是他就坐在那里等。假如成天乐转身离去的话,他才会忍不住开口的。
    成天乐在石门前比划了半天也没打开,却没有离开这座洞府,而是在外面定坐行功,又一连过了十三天。这十三天,对于道阳而言仿佛比一百三十年还要漫长,他恨不能蹦出去揪着成天乐去开启密室。终于,期盼了五百多年的时刻到来了,然后……然后该怎么说呢,哪怕用五百年时间想破头——也想不到是这种状况啊!
    成天乐听完之后也是半天说不出话来,心中五味杂陈不知该如何开口。洞府中又沉默了半日,还是于道阳又开口道:“成天乐,我该说的都说了你能否告诉我,是如何修成我留下的法诀的?”
    成天乐长叹一声,坐在那里望着洞府前方的石笋林答道:“前辈,论年纪,无论如何我该叫您一声前辈。实话实说吧,我当初根本就不知道那是妖修法诀,直至找到这座洞府之时,才突然反应过来。你恐怕也想不到,那第一座石狸像会自感成灵,你留下的第一步法诀被那灵体融合,又莫名其妙进入了我的元神……”
    架已经打完了,密室的门户也重新封上了,无论怎么感慨但事已至此,以他们的修为心境,那就先把话说清楚吧。法诀就是于道阳所留,成天乐也没必要隐瞒什么,将自己的修证过程以及如今遇到的问题尽量详细的讲了一遍,最后说道:“我虽已破妄,但并未大成,问题就出在法诀上。……前辈,您既留下了那么多信息,为何只字不提那是妖修法诀呢?”
    于道阳竟然在密室中笑了,亏他现在还能笑得出来,笑完之后才说道:“你这孩儿,被那只假耗子骗了!那第一座石狸像中,不仅有第一步法诀,还有整套法诀的总纲,老夫说得是清清楚楚。后面的法诀都是你自己取出的,偏偏第一步法诀是那灵物转授的。
    你是人,并非妖修,那灵物想让你修炼,所以故意隐而不言。你一说我就猜到是为什么了,他想借你之力凝形而出,心中也殊无把握、不知你能否修炼成功,为坚定其念所以干脆不告诉你。这灵体很聪明啊,他成功了,你以炼制玄丹之法助他凝炼成形,并使他最终能够独立行走世间。
    你和他的关系一定非常不错,而有些事情是越错越深。他既然刚开始没告诉你,到后来就更难开口了,因为你已经拥有修为成就,突破了重重考验。直至你修成六步法诀之后才发现自己没有凝炼出玄牝珠,偏偏我又留下了那样的讯息,让你以为最后的关窍在我这里。那灵物恐怕也以为最后的关窍在我这里,所以还是没开口,只待你前来寻我。”
    成天乐冷冷道:“你倒是看得透彻,确实应该是这个原因!而我找到了这里,却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