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3页
    “林哥,林哥!”方哲提醒林负星。
    林负星下意识把手往桌肚里塞,但已经来不及,苏以柯屈起指节敲了敲他的桌面:“这位同学,上课玩通讯仪不好哦。”
    林负星干脆开始不要脸:“给我点时间,让我震惊一下。”
    “一会再震惊。”苏以柯说,“先上来帮我把监控关一下。”
    作者有话要说:  苏以柯是第四章 出现的面馆老板!!
    非常非常非常感谢大家看到这里!
    我超爱你们的!
    第21章
    苏以柯的声音不大,正常说话的音量,但教室安静,这句话被听得一清二楚。
    底下又开始窃窃私语。
    “关监控?这老师要干嘛?”
    “一来就这么刺激吗?”
    “我居然有点小期待,哈哈。”
    林负星娴熟的黑进监控系统,一系列操作之后震惊差不多已经过去,他问:“你怎么来当老师了?”
    苏以柯倚在讲台桌边上,手肘撑着上半身,翻看教材:“兼职啊,不然只开个面馆我怎么生活。”
    “你那面我还能吃得下嘛?哪天我说句不好吃,你回头给我挂科,我考a区岂不是没希望?”
    “我像是那种人?”
    林负星很认真的点点头:“很像。”
    “……”苏以柯撞了下他肩膀,“你别全关,把十分钟前的录像填上去。”
    林负星照做:“所以关摄像头干嘛?你要违法?”
    苏以柯想了想,回答:“不算,只是在边缘徘徊,关了省事。”
    “那行,哪天被帝国抓获,千万别供出我。”
    林负星设置好摄像头,之前简沐提醒过还有隐藏的微型摄像头,林负星一并处理好?,回档十分钟前的录像。
    全部做好之后,苏以柯把窗帘拉上,教室骤然暗了下来。
    方哲起哄:“老师,你这一拉帘子一关监控的,就差点东西,我还以为您要看小黄片!”
    “哦——!”
    底下一众男孩子跟着起哄,女生羞红了脸。
    苏以柯开口,语气不紧不慢:“不看片,我们就来聊聊天,聊点限.制级的东西。”
    他着重强调最后几个词语,语气轻佻。
    不知是谁先吹了声口哨,一群男孩子开始用力敲打桌子,跟着瞎闹。
    “好了,不开玩笑。”苏以柯示意所有人安静下来,进入正题,“在上课之前,我要先问问你们,对帝国,对a区,了解多少?”
    “很棒。”有人回答。
    “富丽堂皇,很有钱。”
    “得会投胎才能去那。”
    苏以柯:“没了?”
    所有人沉默。
    苏以柯又问:“那么,帝国为什么要分为a区和b区?”
    没人回答。
    这些东西,教科书上没有,老师也不会主动谈起,自家父母本身就是b区的人,根本无从了解。
    等待片刻,苏以柯说:“两个世纪前,世界构成和现在完全不同,当时的世界还没变成帝国,由多个国家,多个政治体系,多种文化相互共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体系。”
    “但二十一世纪,整个世界迎来一场天灾——太阳风暴。”
    “没人能想到,朝夕相处的太阳会在一瞬间侵吞世界半数生命,半数资源。而人类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必须依靠资源。”
    “当时残存的各个国家只能联合,整合资源,也就渐渐演变成如今的帝国。但资源极度不平衡,远远无法养活所有人口,也无法承担持续性人口增长,于是,当时的帝国皇帝想出了一个办法。”
    “将整个帝国分为两块区域,也就是a区和b区,你们可以看见分割整个帝国的那条边境线,a区倾尽资源,自由进步,b区则被彻底放弃,自身自灭。”
    “所以,你们只知道a区很好,a区牛逼,你们根本想象不到,一线之差的a区和b区究竟是什么样的天差地别。单从科技方面来说,a区如今遵循二十三世纪的科技发展,而b区的文明文化依旧停留于二十一世纪,甚至有倒退趋势。”
    “通讯仪,电脑,a区早已经摒弃这些东西,现在那边用的是t0芯片,关于这个,林负星,你应该很清楚。”
    林负星曾经在a区生活过,个中差异亲身体会过。
    “真的假的啊,林哥?”方哲压低声音问,“那个t0芯片是什么?”
    关于帝国,关于a区b区,从未有人谈论过,苏以柯将话题引出,勾起所有人兴趣,现在侧耳听林负星解释。
    林负星尽可能用简单话语阐述:“我们现在用的通讯仪,简单拆分就是,一个外
    包装和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由人为编写,用计算机语言组装,所以它具有独立的运行操作空间。”
    “这一系列的操作需要经历三个步骤——把人类语言编译成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做出指示,系统听从操作。”
    “计算机语言是人类与系统,或者称为智能,这两者进行沟通的中间语言。而如果,人类能直接与智能进行沟通,省去编译成计算机语言这一步骤,直接将语言指令变为输出结果,那就更省事。”
    “t0芯片就是这样的存在,脑中植入芯片,靠生物电流脉冲信号连接大脑颞叶,中脑,以及边缘系统,直接靠思考就能进行一系列操作,将脑中所想直接投射于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