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页
    “你原本住在哪儿?……倒也不重要了。即日起,你便搬来养心殿。”姬越下令,“回去收拾东西罢。”
    卫敛荣辱不惊,躬身作揖:“谢陛下。”
    _
    外头依然在落雪。
    出了屋子,才知道殿内有多暖和。卫敛拥紧身上的狐裘,跟着引路的宫人一道回到青竹阁。
    宫人对他态度恭敬有加,与以往可谓是天壤之别。
    拜高踩低,不外如是。楚国如此,秦国亦如此。
    等行至青竹阁门外,卫敛嘱咐:“你们在此等候。”
    宫人们道:“诺。”
    卫敛一个人进了屋,发觉屋内已经大变样了。
    室内暖烘烘的,各处都摆上精致名贵的陈设。一个个锦盒堆放在桌上,红绸散开,里头都是些金银玉器,都是些好玩意儿。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陌生的宫人面孔,见了他便齐声行礼:“见过卫侍君。”
    卫敛淡定道:“你们先都退下。长生长寿留下。”
    宫人们一福身,鱼贯而出。
    卫敛心中有数,还是问道:“怎么回事?”
    长寿立刻迎上来:“公子您可算回来了!您昨儿到底去哪儿了,怎么一夜没回来?倒是半夜的时候内务府的人来了,内务府总管亲自来的!给咱们送了炭火,还把这青竹阁都翻新了一遍,送来好多东西,还有伺候的宫人。奴还没见过内务府总管笑成那样呢……”
    长生倒一直沉默着。
    卫敛轻笑:“不过是见我入了秦王的眼,便连夜补偿,怕我秋后算账,又或是秦王来了我这儿觉着寒碜,发落他们罢了。”
    长寿一愣:“公子您说什么?秦,秦王?”
    长生低喝:“公子常说你是个傻的你还不信,除了秦王,还有谁能让内务府那群狗眼看人低的态度大变样?!公子……”他凝重而悲哀道,“您真的……承了秦王的宠吗?”
    “不曾。只是日后要陪着秦王演场戏。”卫敛云淡风轻地一笑,“东西该收拾的都收拾了,好日子要来了。”
    第10章 试毒
    当夜,卫敛搬入养心殿。
    在以往,这是王后都没有的殊荣。王后居于椒房殿,长占君王初一十五。平日君王召幸妃妾,通常都是乘辇去后妃寝宫。有将后妃接到养心殿的,也都是子时一过,便要将人送回去。
    更得盛宠的,能被允许留到天亮,伺候君王更衣临朝,接着还是得打道回府。养心殿是天子之所,卧龙之处,真正的主人永远只有一个。
    可瞧卫敛的架势,竟是有在此长住的意思。这显然是陛下的命令。
    本朝后宫无后无妃,连个和卫敛相争的人都没有。
    落在旁人眼里,卫敛这是走了大运。有了陛下的恩宠,荣华富贵权势地位,还不都是唾手可得?
    原本质子在秦宫就是个卑贱如泥人人可踩一脚的主儿,一朝飞上枝头,有人艳羡,有人嫉妒。不少宫人酸溜溜暗想,伴君如伴虎,那位今天风风光光住进去,明天指不定就脑袋落地滚出来。
    外人如何作想,卫敛都不知晓,纵使知晓也不会在意。
    养心殿里很暖和,膳食很丰盛,被褥很厚实,卫敛很满意。
    至于秦王?那是个什么东西。一个借着扶摇直上的青云梯,让他过好日子的工具人罢了。
    君王之爱,谁蠢谁求,卫敛可不要。他这人务实得很,从始至终求的都是荣华富贵,对情情爱爱没有半点兴趣。
    这点秦王亦是如此,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各取所需,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此刻,卫敛在伺候这位合作伙伴用膳。
    晚间养心殿传膳,很快便有宫女端着一道道美味佳肴鱼贯而入,摆上木桌。
    吉祥如意糕,玛瑙糖醋鱼,八宝玲珑燕翅,翡翠绿豆卷……再普普通通的菜式,入了宫廷,也得起上镶金戴玉的名字,方显得皇家贵气。
    落在姬越眼里不过尔尔,可对于一连啃了半个月馒头咸菜,昨晚还直接饿了一顿的卫敛来说——他想立刻掀翻秦王自己坐上餐桌,风卷残云,扫荡一空。
    可是不能。
    按照规矩,卫敛不仅不能用膳,还得侍立在秦王身侧,替他布菜。
    狗,皇,帝。
    卫敛温顺地低下眉目,站在秦王身边,努力不让自己的目光落一丝到那些丰盛的饭菜上。
    浓汤鲜美,还腾腾冒着热气。一桌子的菜品琳琅满目,饭香扑鼻。
    内侍用银针一道道试毒,一旁还有试吃太监静候待命。卫敛掀了掀眼皮,心道这天下多的是银针试不出的毒,也多的是不立时发作也能毙命的药。
    任何君王都惜命,可夺人性命的手段防不胜防。只要卫敛愿意,他甚至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下毒。
    卫敛曾机缘巧合下得一高人倾囊相授,会医,会毒,会武,可论兵法谋略,可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不说,甚至略懂奇门遁甲、五行八卦之术。
    便是师傅也惊叹他乃天资过人,惊才绝艳之辈。
    卫敛亦懂得收拢人心,培植羽翼。当初楚王忌惮功高震主而灭护国将军满门,是卫敛瞒天过海,以一窝死囚易容替代,救下将军满门。
    楚王收回的那块虎符是假的。真的那块还在护国将军手中,听命于卫敛。
    师傅是可窥天机的高人,曾为他算过一卦,断言他命格极贵,却需得在及冠前韬光养晦,否则便有亡命之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