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2页
    顾晔不满道:“爹,我是你的乖儿子。”
    顾曦懂事道:“爹,我会照顾娘和弟弟。”
    顾恒连忙道:“打住,是妹妹,肯定是妹妹。”他现在就想要女儿,再来一个皮小子,他心累。
    顾恒去了花厅。
    顾大福捧着碗茶,小口小口享受着,看见他来,呷了口茶,微微眯着眼睛,一脸满足的模样很有一副老太爷的架势。
    他们村现在富裕了,不少人都学会享受。
    顾恒轻笑起来,说句实话,带着整个村子发家致富,他心里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现在的顾家村,只要说起顾家宝没人不竖起大拇指。
    第34章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 顾大福进入正题:“家宝啊,县城里的陈大贵你知道吧。”
    顾恒点头, 陈大贵是县城里的富户, 家里有良田三百亩, 还有五间铺子,身边有丫鬟婆子伺候,顾大姐曾来他家炫耀过,说什么大丫以后肯定会享福。
    毕竟,明面上顾家只有几十亩地, 外加两座房子而已,确实比不上县里的大户人家。
    顾大福道:“如今和大丫说亲的那个,他是陈大贵的二儿子也是庶子, 房里有两个通房丫头, 其中一个已经生下庶长子。”
    顾恒嗤笑一声, 难怪陈家要在乡下找媳妇,原来是城里没人愿意嫁,一个庶子而已, 嫡母不会对他好,庶长子都有了,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家, 都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庶长子的出生,说不准还有嫡母的手笔。
    顾恒轻笑道:“听说他是读书人?”
    顾大福不屑:“什么读书人, 不过是仗着读书的名义风流潇洒, 据说那人是烟翠阁的常客, 还跟玉莲是老相好,你跟大丫说道说道,那样的人不能嫁。”
    顾恒淡淡道::“他们不会听。”
    早跟大丫说过四娃五娃要考科举,等他们中了秀才,大丫将来更好说亲,反正她才刚满十六拖几个月等得及,但是,不仅顾大姐不愿意,李大丫也不愿意,话里话外的意思,四娃五娃才几岁怎么可能考中秀才,陈家可是难得的好人家,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人家自己都愿意,他这个做舅舅的还能说什么。
    顾大福皱眉:“你大姐是个拎不清的。”
    顾恒叹气:“我会把事情告诉他们。”
    至于该怎么选择,那就不关他的事了,免得到时候还要遭人埋怨,这些年除了二丫之外,他对顾大姐一家没有任何耐心,哦,对了,李大丫现在已经改名李桃,二丫改名李杏。
    据说原本想改名李清、李雅,只可惜顾大姐不同意,说什么清呀雅呀的,没有桃儿杏儿好听,两个丫头没办法,最后只能听娘的,再怎么说也比大丫二丫好,村里一叫大丫二丫,十个丫头里面八个都会答应。
    总的来说,李大丫还是很有心机,劝说顾大姐给她改名了,说什么她将来嫁去好人家,再叫大丫多不好,城里人会看不起。
    反正前面有一个大饼吊着,李大丫把娘忽悠住了。
    她在家的日子好过不少。
    然而,表面看起来这丫头确实有几分能耐,但是,真正从利益的角度出发,她没有获得任何实际上的好处,脑子里尽是小聪明,从来都抓不住重点。
    教也教了,管也管了,人家不听劝,顾恒干脆就不再理会。
    至于顾大姐......
    事实证明,他当年送去嫁妆是对的。
    短短几年时间而已,他给大姐的那些物件,除了大件物品还有上了红契的良田还在,其余的全让他们败得一干二净,至于怎么败干净的,说起来有些好笑,或许是顾大姐嫁给瘸子,家里又穷惯了,再加上她当年嫁人的时候没有嫁妆,曾经受过不少委屈,听过不少外面的闲言碎语,或许是物极必反吧,顾大姐变得格外爱惜名声,别人说几句好听话,立刻就把她哄得找不着北,除了儿子这个底线不能碰触,家里的东西全让别人哄了去。
    李瘸子明明已经分家单过,亲娘对他也不好,但是,为了孝顺这个名声,两口子硬是往前凑,好东西平白分给几个兄弟,他们还居然很得意。
    亲娘夸他们孝顺,亲戚赞他们不忘本,亲戚邻里都说他们好话,实际上哪个不暗中笑他们傻。
    这两口子也是绝配。
    家里东西败完了,顾大姐又来找弟弟哭诉。
    这一回,顾恒根本没露面,任由顾寡妇将人骂回去。
    顾大姐来几次骂几次,无论她在外面怎么哭诉,再也没有人愿意搭理她,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还劝她,说是做人要知足,家宝这个兄弟已经很好,难道还要你娘家兄弟养着李家人不成。
    顾大姐想不明白,要不是为了弟弟,她不会嫁给李瘸子,也不会受那么多苦,为什么别人都不向着她。
    大道理她不懂,她只知道娘家兄弟靠不住了。
    于是,李大丫入了她的眼。
    这丫头绣活做得好,能卖不少钱,李家现在的日子基本靠着她在养。
    江婉蓉曾经劝过好几次,让她多为自己考虑考虑,李大丫嘴上答应的好听,转过身她就忘了,依然为家里做牛做马,甚至她还乐在其中,她喜欢被娘重视的感觉,也喜欢被人夸赞,她现在的名声非常好,十里八村都夸她是个能干姑娘,李大丫心里很得意。
    所以顾恒才说这丫头有点小聪明,遇事却从来抓不住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