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大宋不太平!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三大寇公开反抗朝廷,田虎自封晋王,王庆自封楚王,方腊自称圣公,各据一方与大宋朝廷分庭抗礼。而大宋朝廷自然不会任由田虎、王庆、方腊在自家地盘上“胡作非为”,虽然正值宋夏交战之际,但对国中叛党的清剿也是丝毫不肯耽搁。
以王焕为首的皇卫军征讨王庆,以宋江为首的盐山军讨伐方腊,至于田虎,则调动一部分西军与剩余的十节度一起对其进行清剿。
看上去朝廷的应对还算妥当,可实际战果却并不理想。三路平叛大军,没有一路马到功成,尤其是奉命征讨田虎那一路官军,更是接二连三的吃败仗。在这种情况下,朝廷自然而然的便想到了张宝。
虽然嘴上不愿承认,可朝堂诸公的心里却明白,如今大宋最具战斗力的人马,当属张宝麾下的梁山军。原本大宋朝廷里的大多数人都认为梁山军虽强,但也强不过西军,可随着宋夏之战的结束,朝堂诸公惊恐的发现,梁山军要比自己所想象的更加强大。
身据庙堂的朝廷重臣对于军事一知半解,不明白能够影响一支军队强大的因素多种多样,他们只会拿结果作比较,从而得出所谓的结论。宋军、辽军、西夏军以及武胜军这四支人马在朝臣心目中的强弱排位是辽、宋、武胜、西夏。
但随着宋夏之战的结束,这个排位也就成了武胜、辽、宋、西夏。虽然宋夏之战大宋被西夏击败,但朝臣普遍认为这时将领指挥不当所致,并不能说明西夏军就比宋军强,而武胜军在朔州击败了朝廷心目中认为最强的辽军也是事实,这也就让人不得不承认武胜军最强的事实。
原本朝廷“雇佣”张宝的梁山军是希望借宋夏之战削弱张宝的梁山军,却不想张宝如此狡猾,从一开始便与童贯分兵两路,断了让人想要背后使坏的可能,再加上童贯的西军又不争气,朝廷想要看到的结果自然也就落空,梁山军不仅没有受到重大损失,反倒因为夺取了朔州而变得愈发兵强马壮。
而朝廷见一计不成,便又生一计,想要借平叛之际继续削弱梁山军实力的计划。先前同意张宝的要求调动刘仲武至其帐下听用,便是朝廷的“礼尚”,而请求张宝出兵协助朝廷官军平叛,则是朝廷希望张宝付出的“往来”。
其实就算朝廷不这么“阴险”,张宝也不希望大宋内部继续内斗不休下去。内斗,消耗的永远都是自身的力量。历史上有名的五胡乱华,中华文明传承险些断绝,与其说是差点亡与外族之手,倒不如说是自毁长城所致。汉末三国,三家归晋,好不容易天下重新一统,可内斗却依旧没有止歇,一场“八王之乱”,导致汉家再也无力威慑周边各族,以至于胡族造反,汉家险些被灭族,从人口第一大族变成了“少数民族”,死在胡族手中的却还是没有死在内斗中的要多。
如今的大宋虽然外部环境不似西晋时那样险恶,但随着金国的崛起,一个内部稳定的大宋尚且不敌,要是还内乱不休,那更是无力抵抗来自外族的侵略了。安逸的日子过久了,就容易忘记危险的存在。
每一个王朝建立之初,那都是将如云,谋如雨,能人志士无数。无论是宋、辽、西夏还是如今的金国,开国时皆是人才辈出。金国虽然此时国家底蕴不足,但国中的能人却是不少,而且金军内部更是名将辈出,战斗力不容小觑。
一旦金灭辽后,大宋挨着这个新邻居,而自己家中还在内乱不休,这不是“勾引”恶邻对自己下手嘛。张宝虽有意另起炉灶,但也不想看到故国灭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还是希望大宋能够渡过命里该着的一场劫难。
参与朝廷的平叛那是必须的,但张宝也不会傻到“受人摆布”。军事独立指挥权是必须要拿到手里的一项权限,至于先对哪一个“贼寇”下手,张宝挑来挑去选中了淮西的王庆。要论距离,河北田虎距离张宝最近,不过考虑到西军的童贯,张宝便放弃了先找田虎麻烦的打算。由于宋夏之战的失利,西军急需一场胜利来证明自身的价值,而童贯也同样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自己的名誉。早先西军便派出一路人马与落选皇卫军的十节度合兵征讨河北田虎,此时担负起征讨田虎的任务,倒也说得过去。至于奉旨讨伐方腊的宋江,张宝却没兴趣去关心宋江及其麾下盐山军的死活。
相比起水浒中的梁山宋江,此时的盐山宋江在实力上依然不容小觑,虽然没有了梁山的五虎八骠,但有了陈希真、云天彪等人的加盟,在战将方面盐山军并不输方腊一方。当然,宋江的盐山军也不似梁山军那样兵强马壮。而且更要命的是,宋江在盐山并不能做到一言九鼎,陈希真、云天彪与宋江与其说是上下属的关系,倒不如说是合作互惠的关系。再加上张宝这个小蝴蝶的瞎扇乎,水浒里跟宋江“狼狈为奸”的吴用此时已经不在宋江的身边,而是另攀高枝,成了高俅的心腹,留在盐山军中也是担任监军一职,并不需要看宋江的脸色行事。
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三大寇里就王庆的淮西距离汴梁最近,得知张宝决定先协助朝廷官军对付王庆,汴梁的大宋君臣自是不会反对。而张宝在出兵以前,当然要先把朔州的事情安排好后才会动身。
朔州本为辽国西京道内的一州,此时被武胜军所占必定不会善罢甘休,西京留守耶律余睹忍耐,不过是因为手上力量不足,兼之西京道各部族态度暧昧,致使耶律余睹不敢轻举妄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耶律余睹就会放任朔州不管,一旦得知朔州空虚,他必会派兵试图收复。
为了能够保全朔州不被敌所夺,张宝这次返回宋境并没有带走许多人马,偏关留下了姚平仲,马邑留下了刘仲武,至于朔州、武州这两座主要城池,则是分别交给了鲁智深跟杜壆,而随同张宝一起返回宋境的,也就只有栾廷玉、邓元觉、高宠、韩五、杨再兴等人。
……
两万人马,相比起淮西王庆麾下的十五万人,在人数上的确处于劣势,但在得知张宝率兵前来的消息以后,已经自封楚王的王庆却表现出了慌乱的情绪。人的名,树的影,张宝的大名对王庆、田虎等人来说也算是如雷贯耳。早在起事之前,王庆甚至有过与张宝结盟的想法,只是可惜张宝瞧不上组织松散的房山王庆,两家结盟也就是房山王庆剃头担子一头热,最后不了了之。
不过虽然没有结盟成功,但对于梁山军的动向王庆却是一直在关注。尤其是在前身是梁山军的武胜军击败辽军占据朔州以后,王庆、田虎等乱军更是对梁山军提高了警惕。现在得知张宝准备先拿自己开刀,王庆不由一阵心慌。
说实话,王庆的实力并不弱,虽被张宝“挖”走了杜壆、袁朗、糜貹、酆泰、卫鹤五人,但手下依旧还有滕戡、縢戣、马勥、马劲、刘以敬、上官义、贺吉、陈赟等大将,更有剑法超绝堪称天下第一的金剑先生李助,有了这些人的辅佐,朝廷以王焕为首的皇卫军才战而无功,但对上刚刚击败辽军夺取朔州的武胜军,王庆的心里有点没底。
淮西军虽强,可张宝的武胜军也不是白给,而且还是在知道武胜军将大宋的夙敌辽国给打的丢城失地的情况下,人心惶惶也就在所难免。而且王庆始终不能理解张宝的做法,都是拥兵自重的“乱臣贼子”,你张宝何苦要替赵宋卖命?
早先大宋的西军是王庆、田虎等人最担心的一支朝廷兵马,但随着武胜军在辽国西京道的所作所为被广为人知,王庆、田虎等人也将张宝的武胜军视为了自己的头号大敌。此时武胜军直奔王庆的淮西而来,除了王庆内心发慌外,同为叛逆的田虎也不由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但有心出兵相助,却又不得不先应付童贯所率西军的大举进犯,只得书信王庆,承诺待他解决了童贯以后,必会亲率大军助王庆一臂之力。
不过王庆对于田虎的承诺却是一个字都不信!话得漂亮,可实际上还不是在坐山观虎斗,王庆相信在自己与朝廷官军拼个两败俱伤以前,田虎所承诺的大军肯定见不到踪影。当然王庆也并未因此就怪田虎见死不救,两家本就互不统属,甚至可以说是竞争对手。即便对调位置,王庆也不会过早插手朝廷官军与田虎的战事,此时田虎说“无暇他顾”,王庆自是不会去挑田虎的理。
河北田虎指望不上,剩下能够指望的天然盟友也就只剩下江南方腊那一支,但奉命前往江南商议两家结盟的刘敏却并没有为王庆带回好消息。只因方腊一方的“要价”太高,必须要王庆向其称臣,才肯发兵前来。
这种趁火打劫的条件,别说王庆,就是他手下的那些谋臣武将,也没有一个愿意答应的。此时的淮西军还并未穷途末路,寻找盟友的目的也无非是想要多增添一些信心,方腊所提的称臣要求此时并不合时宜,淮西军自是不会答应。
大宋三大寇各自为战,这也就给了朝廷逐个击破的机会。而武胜军的参战只是开始,王庆只不过比较倒霉,首当其冲而已。
官家赵佶早先接受张宝建议所组建的皇卫军并不弱,关胜、杨志、呼延灼、张清等人皆可称之为良将,尤其是关胜,更是梁山五虎之一。但双拳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关胜虽勇,可王庆的淮西军同样也是藏龙卧虎,王焕能够率领皇卫军与淮西军斗得旗鼓相当,其实已属难得,但朝廷却不这么认为,以战而无功为由质疑皇卫军的作战能力,甚至有人向官家谏言要治皇卫军众将的罪,好在张宝知道以后劝阻了官家,要不然此时张宝就要孤军奋战。
皇卫军上下也知自己这回能逃脱罪责是得益于张宝在官家面前说了公道话,除了杨志没给张宝好脸外,其余人面对张宝的到来,还是保持了面子上的过得去。当然,也不能完全怪杨志无礼,谁让杨再兴在张宝的身边呢。
当年杨再兴随父不远千里投奔本家,结果却因为路上丢失了证明身份的信物而被杨家拒之门外。万幸得到张宝的收留,杨再兴父子才没有沦落街头。对于杨家的“无情”,杨再兴自是“怀恨在心”。而杨家虽已是家道中落,但依旧看重自家的颜面,张宝收留杨再兴父子的举动自然就引起了杨家的不满,只不过那时杨家已经大不如前,对于张宝的举动除了发几句牢骚,也只能听之任之。
若是杨再兴没出息,杨家对张宝的意见也不会很大,可张宝不仅与杨再兴结拜为兄弟,更引荐杨再兴拜武学大师周侗为师,这种举动在杨家看来无异于是张宝在当众扫杨家的面子。一个杨家不愿承认的旁支子弟,所享受的待遇却要比杨家的正房子弟还要优越,这不是打脸是什么?
而之后杨志的仕途又不顺利,先是负责押送的花石纲在江上翻船,后为求一官半职就连代表杨家的天波府都转手卖人换钱用来贿赂上官。而让杨家更为不满的,就是天波府转手卖人不久,张宝就让人买下送给了杨再兴。
在这种情况下,杨家的人除了杨再兴父子外,还有谁能对张宝有好感,实在是太不给面了。不过即便对张宝有诸多不满,杨家的杨志以及杨温的头脑还算清醒,知道张宝如今不是自家招惹得起的,也就没有做什么自讨没趣的举动,但让他们对张宝笑脸相迎,那也有点强人所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