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并不觉得自家丈夫这样安排妾室和妾室的子女是侵占自己这个女主人在家中的权威。
实际上她面对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女就已经觉得很头疼了,虽然身边总是有侍女跟随,但这些外族女孩模样倒还可以,干活的时候全都笨手笨脚的,别指望她们能像母亲那样照顾好孩子。
而且代焕代煣两个小的现在都是人嫌狗厌的年龄,一个照看不好就容易惹出大事,再在加上还有那么多工作……,若是让她把赵珊赵琳顾横波她们的孩子一起管起来,文月觉得自己一定会发狂。
就这样吧,这样其实挺好的。
反正她对丈夫与其他女人生的孩子也没有什么感情。
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耳中充斥着两个小孩子叽叽喳喳憧憬着外公家的新朋友,文月再也没心思继续她的工作了。
华夏帝国的太子妃开始收拾自己桌上的各种纸张,徐代灼在身边帮她,两个小家伙见状,也吵吵嚷嚷的凑过来帮忙。
结果越帮越忙。
等到一切收拾妥当,车队已经抵达文府正门前了。
文月下车,看着自己生活了十六年的大院,一时间竟然有些感慨。
当初徐世杨下江南,就住在这大院的别院里,当时文月也曾偶然见过他几次,不过两人都没给对方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后来听说徐世杨火烧都亭驿,杀光了鞑子的使节,文月倒是赞叹过徐世杨有班定远之风,不过那时她也没想到自己居然会离家千里成为他的妻子。
更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成为一个强大帝国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或许终究有一天还会成为皇太后?
人生的际遇啊,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
江北。
帝国政府于共和1793年5月初1,正式宣布皇长孙徐代炫外放出京。
帝国皇帝册封自己的长孙为秦王,但却没给徐代炫任何封地,而是允许其自行海外开拓。
之后徐代炫就开始大张旗鼓的招募人手,按照内阁的指示,秦王府卫队可以有五千兵马,但除了一支五百人的近卫军外,不准抽调任何野战军建制部队。
剩下的人马只能征募愿意跟着秦王殿下一起去远征开拓的预备役和民兵。
对此,徐代炫并未表示任何不满,实际上他觉得内阁一个建制兵都不派给他才是最好的——从无到有,亲手组建属于自己的队伍,才更容易如臂使指。
至于那些近卫军,实话实说,这其实是内阁给秦王带上的一个紧箍咒——这支名义上的亲卫兵是五年一轮换的,完全听命于帝国而不是秦王府,现在还好,若是未来,自己的后代对帝国有什么威胁,这些近卫兵随时可以控制秦王府。
这个紧箍咒是不得不带,不过这也只是个保险,平时要用,近卫军也会不打折扣的遵守秦王的命令——军人吗,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徐代炫更加不会故意消耗他们——帝国要补充近卫军可是太容易了,何况若是让内阁起了疑心,下次可能就会把五千建制兵全都换成近卫军,把他这个秦王彻底架空。
所以,内阁给了秦王一个紧箍咒,徐代炫也欢天喜地的接下来戴到头上,大家心知肚明,各自表明心意,这就够了。
接下来,秦王的其他要求,内阁自然也会尽可能给予满足。
4500人的招兵名额,左鹤林负责招募300人,表示一起来参加远征的折可适预订了100个名额,跟秦王一起外放为王的甘定郡王徐世桢有300个名额,其他帝国皇亲国戚高官显贵可以有1500个名额。
剩下的2300人都由秦王自己负责。
为了招兵,秦王殿下开出了及其优厚的条件
凡是平民以上青壮男男子,自愿跟随出征开拓者,其所属奴隶五人以下不缴纳人头税,五人以上的奴隶人头税也按帝国税率减半。
这实际上等于在新开拓地放开了奴隶市场,远征军若是在葱岭以西站稳脚跟,他们这4500所谓的兵,就都有机会成为奴隶主。
这也是徐代炫对自己封国的定位——一个奴隶制国家。
经济上以采矿和种植园为主,尽量不建立自己的工业,出口矿产、农产品、畜牧产品和奴隶,购买内地的工业品,以此加强封国与祖国之间的联系,减少将来与母国反目成仇的可能性。
这样也更容易得到母国的信任和帮助。
军制上,主力部队除了近卫军之外的部队,暂且以十人一小队,百人一中队,千人一大队的简单编制为主。
一旦站稳脚跟,随着大量私人奴隶出现,这些“汉兵”实际上会成为某种程度上的独立作战单位一个汉兵到时会有数个甚至十数个奴隶兵跟随。
到时候,一个十人的小队实际可能有几十上百人组成,在秦国地方上,一个汉兵拥有一个庄园也会成为常事。
这也是左鹤林他们为何要走那些名额的原因——这里面每一个汉兵都是成为奴隶主庄园主的机会,将来他们建立自己的二级封国时也会有更好的基础。
实际上,内阁对秦王的决策十分满意,他们甚至愿意立刻给每个自愿参加远征的士兵发一个便宜的扶桑奴——士兵可以自由选择男女,不过徐代炫希望他们选择扶桑男丁当做辅兵,想要暖脚的女人可以在新征服地抓当地女人。
除了五百近卫军、四千五汉兵之外,内阁专门给秦王殿下征募了一千外蕃索伦。同时允许秦王在西域的外蕃国家随意征兵。
这些外蕃兵享受庶民待遇,他们装备比汉军差最少两代,也没有奴隶人口税方面的优惠,但他们有自由的人身权利,到时候也会分给他们一份土地。
秦王希望这些外蕃人能够成为秦国自耕农阶级的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