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棉杆,棉花昂贵,百姓做冬衣尚且不够,怎能用来制墨?”
“对对对,世叔所言极是。”范诚忙不迭地回答。
杨修文也觉好笑,不再纠结此事,将一盒墨锭交给杨萱,“正好四块,你们三人每人得其一,留下一块给阿桐,试试兰烟墨较之松烟墨有何不同?”
范诚忙道:“这是新墨,新墨火大,最好搁置数月去去火气,等年底时候再用,墨色更加醇和。”话刚出口,便意识到不妥。
杨家乃诗礼之家,辛家更是江南有名的书香门第,她们自小与文墨为伍,怎可能连这个都不懂?
自己倒真是班门弄斧了。
说不定还给人留下爱卖弄才学的印象。
如此一想,脸上便呈现出窘迫的红色,好似要滴出血来似的。
杨萱看不过眼,笑道:“多谢范三哥指点,不过这墨该如何储存,若是干了怕裂开,若是受朝怕有墨霜。”
范诚低着头回答:“无需特别保存,盛放在木盒里即可。”
杨修文补充道:“若是不放心,隔上十天半个月拿出来瞧瞧,放在音凉通风处散一散。”
范诚应声“对”,再不敢多待,开口告辞。
杨修文亲自将他送出二门。
杨萱进內间告诉辛氏,“范家三哥人如其名真是实诚,这会儿工夫,我瞧他身上的衫子都快湿透了。”
辛氏在里间将外面情形听得一清二楚,笑道:“这孩子可不傻,夏怀宁的聪明露在外头,范诚的智慧却在心里头。”
杨萱顿时明白。
范先生打发他的孙子过来,可不仅仅是送药,而是送上门来相看的。
杨萱很有几分心动。
范杨两家是世交,彼此知根知底,范先生性情品行都很好,这个范诚看着老实可靠。
最重要的是两家离得近,有点风吹草动很快就能知道音讯。
如果真的能成就好了……
☆、第章
辛氏这次病, 足足迁延了十余日,等到完全康复,已经进了七月。
杨桂果然长出两颗扁扁的小白牙。
五个月的他睛神头儿极好, 会攥着拨浪鼓无意识地摇动, 会两腿朝天乱蹬一气, 也会“咿咿呀呀”地自问自答。
杨萱先后给他做了好几个细棉布的肚兜, 肚兜上或者绣着金鲤鱼,或者绣着小老鼠,看上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辛氏颇为意外,连连夸赞杨萱在女红上有天分, 短短一年工夫就能绣成这么复杂的图样。
杨萱绣花绣累了, 就到正房院照看杨桂, 教他翻身逗他顽笑, 非常有耐心。
而杨芷则更多跟辛媛在一起, 弹琴画画、吟诗诵词或者讨论如何搭配衣裳首饰。
辛媛进京不但带了几十条裙子,还带了足足一妆匣首饰。
单是成套的赤金点翠头面就有两套。
点翠是将翠鸟翠碧色的颈羽镶嵌在赤金底座上,因为工艺睛细,故而价格不菲。
而一整套的头面包括一支顶簪、一支挑心,外加一对掩鬓、一对分心和相配的耳坠子, 金光与翠羽的碧色交相辉映, 流光溢彩。
相较之下,杨芷的首饰要寒酸得多。
她跟杨萱一样,五六岁之前大都戴绢花或者银簪,过了七八岁才添置了金钗金簪以及珍珠花冠, 但是也都是极简单的样式。
最贵重的也就是今年生辰辛氏送她的赤金嵌宝蝴蝶簪。
完全没法跟辛媛比。
杨芷心头不免有些黯然,可辛媛仿似没察觉似的,仍是兴致勃勃地拿起一支赤金嵌宝祥云簪在头上比划着,“阿芷姐,你说我梳成堕马髻戴这支簪好不好看,再配上那件绣凌霄花的袄子,等中元节庙会的时候穿。”
杨芷兴致缺缺地道:“堕马髻要十三四岁才能梳,再说你头发少,怕梳不成。”
辛媛反驳道:“堕马髻又不是专门的妇人发式,怎么不能梳?你们京都就是不开化,在扬州,八~九岁也可以梳,还能戴假髻……我就要这么打扮。”
杨芷便道:“随便你吧,不过依我看,到庙会还是穿着平常点为好,人太多,要是挤丢了或者被人趁乱拔了去,就得不偿失了。”
辛媛顿时拉长脸,“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阿芷姐是怕我比你漂亮,抢了你的风头吧。”
杨芷本意是为辛媛好,但隐约也有这点小心思,被辛媛大喇喇地说出来,脸上颇有些挂不住,说话也没过脑子,“你再打扮还能比得过萱萱?萱萱不戴这些俗物也比强你百倍,我既不怕萱萱,又怎会怕你?你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辛媛恼羞成怒,小性子上来,伸手一拂,妆台上的梳篦、妆粉、胭脂等物噼里啪啦尽数落在地上。
丫鬟们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