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 2 部分
    快捷c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但孟书娟此刻推开其他同学,说:“不是小愚,是我。我干的。”

    玉墨仔细看了书娟一眼,看得书娟脊梁骨一冷。假如被鬼或者蛇对上眼,大概就是这感觉。

    红菱不依不饶,一定要法比惩办小凶手。

    玉墨对她说:“算了,走吧。”

    红菱说:“凭什么算了?!”

    红菱露出她的家乡话。原来她是北方人,来自淮北一带。

    玉墨说:“就凭人家赏你个老鼠d呆着。就凭人家要忍受我们这样的人,就凭我们不识相不知趣给脸不要脸。就凭我们生不如人,死不如鬼,打了白打,糟蹋了白糟蹋。”

    女孩们愣了。法比一脸糊涂,他虽然是扬州法比,虽然可以用扬州话想问题,但玉墨的话他用扬州思维也翻译不好。多年后书娟意识到玉墨骂人骂得真好,她骂了女孩,骂了法比,也骂了世人,为了使女孩们单纯洁净从而使她们优越,世人必须确保玉墨等的低贱。

    第三章

    晚上,火光更亮了,亮得女孩们都无法入睡,书娟旁边是徐小愚的铺,徐小愚的父亲是江南最大富翁之一。他的买卖做到澳门、香港、新加坡、日本。南京抵抗日货的时候,她父亲把日本货全部换了商标,按国货出售,一点都没有折本。他跟葡萄牙做酒生意,成吨的红白葡萄酒都是他用廉价收购的生丝换的。威尔逊福音堂做弥撒用的红酒,也都是他捐赠。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这天夜晚,藏在地下室仓库里的秦淮河女人们喝的,正是徐小愚父亲捐的红酒。

    对徐小愚父亲徐智仁的研究,我比我姨妈要做得彻底,因为我正在写的这个故事里,他将要跑个龙套。现在还不是他出场地的时候。徐小愚和孟书娟的关系很微妙,今天两人是至好,明天又谁也不认识谁。徐小愚是个漂亮女孩,好像不明白漂亮女孩容易伤害人,最容易伤害的是欣赏她、羡慕她、渴望她友谊的女孩。我姨妈书娟就是这么个女孩。书娟易受小愚的伤害,还因为她暗暗不服小愚,因为她功课拔尖,长相也算秀美,但有了小愚就永无书娟的出头之日,这样的一对女孩,往往有着被虐和施虐的关系,并且被虐一方和施虐一方常常互换位置。

    小愚把一条胳膊搭在书娟腰上,试探她是否睡着了,书娟觉得马上反应不够自尊,因为小愚昨天是苏菲的密友,今天傍晚小愚用猪拐骨砸那个叫红菱的窑姐,书娟存心替她担当了罪责,就是要小愚为自己的变心而自责。果然,书娟一举把小愚的心征服了。小愚在自己的胳膊上增加压力,书娟动了一下。

    “你醒了?”小愚耳语。

    “干什么?”书娟假装刚醒。

    小愚趴在书娟耳朵上说:“你说哪一个最好看?”

    书娟稍微愣了一下,明白小愚指的是妓女们,她其实谁也没看清;不屑于看清,除了叫玉墨的那个女人的脊梁。但她不想扫小愚的兴;刚刚弥合的友情最是甜蜜娇嫩。“你看呢?”她反问,同时翻身把脸对着小愚。

    “那我们再去看看。”小愚说。

    原来女孩们都一样,对花船上来的下九流女人既嫌弃又着魔,她们一想到她们靠两腿间那绝密部位谋生,女孩们就脸红地“啊哟!”一声,藏起她们莫名的体内s动。罪过原来是有魅力的,她们不敢想不能干的罪过事物似乎可以让这些做替身的去干。

    书娟和小愚悄悄来到了院子里,火光把院子里照得金黄透明。草坪中央苍老的美国山核桃树顶着巨大树冠,光秃秃的枝桠抓向天空,如同倒植的树向金黄夜晚扎根,一股奇怪的焦臭在气流里浮动。

    两个女孩站在院子里,忘了偷跑出来要干什么。好像单为了看看英格曼神父的红砖小楼是否还在那儿。又好像单为了看看法比的卧室窗口是否还亮着烛光。然而,琵琶弹奏的音符敲醒了她们。

    地下仓库的天花板高度正达书娟的大腿。沿着厨房往后走,就会看见仓库的透气孔。一共三个透气孔,上面罩的铁网生了很厚的锈。透气孔现在就是书娟和小愚的窥视口。

    琵琶弹奏是从豆蔻手指下发出的。豆蔻生得小巧玲珑,桃子形的脸,遮去她下半个脸来看,她整天都眉开眼笑,遮去她上半个脸,她整天都在赌气,人家借她米还她稻似的。不管怎样,豆蔻是个美人,若不是这副贱命,足以颠倒众生。两个女孩通过窥口进行的选美,初选结果已决出。

    仓库已经不是仓库了,是一条地下花船,到处铺着她们的红绿被褥,狐皮貂皮,原先挂香肠火腿的钩子空了,上面包上了香烟盒的锡纸,挂上了五彩缤纷的绿中、纱巾、r罩、肚兜……四个女人围着一个酒桶站着,上面放着一块厨房的大案板,稀里哗啦地搓麻将。看来缺五张牌并没有败她们的玩兴。每人面前还搁着一个碗,装的是红酒。

    “呢喃!你让我打一圈吧?”豆蔻说。

    呢喃用塗蔻丹的手指扒拉一下右眼的下眼皮。这个哑语女孩们都懂;少妄想吧;你眼巴巴看着吧。

    “哎哟,闷死了!”豆蔻说。拿起呢喃的酒碗喝了一大口酒。

    “那你去洋和尚那里讨两本经书来念念。”玉墨逗她地一笑。

    “我跑到洋庙的二层楼上,偷偷看了一下上面有什么。”红菱说:“都是书!扬州法比住在那间大书房隔壁。”

    “我也看到了。能拿书去砌城墙了!”黑皮女人说。

    “玉笙跟我一块上去看的。”红菱说。

    两个女孩对看一眼,又看看叫玉笙的女人:那么个黑皮还“玉”呢!

    “那么多经书读下来,我们姐妹们就进修道院吧。”红菱说着,推倒一副牌,她和了。

    小钞、角子都让她扒拉到自己面前。

    “去修道院蛮好的,管饭。”玉墨说。

    “玉笙,你那大肚汉,去当姑子吃舍饭划得来。”呢喃说。

    “姑子要有讲扬州话的洋和尚陪,才美呢。”红菱笑嘻嘻地说。

    “修道院里不叫姑子吧,玉墨?”

    “叫什么都一样,都是吃素饭,睡素觉。”玉墨说。

    “吃素饭也罢了,素觉难睡哟,玉笙!”

    说着大家哄起一声大笑。玉笙抓起一把骨牌向红菱打去。大家笑得更野,说红菱今天为麻将挨了第二次打,以后非死在麻将下面。玉笙和红菱在到处磕绊绊的仓库里追杀。玉笙说:“红菱你别急,明晚上就让你尝洋荤,姐姐我去给那个扬州洋和尚扯个皮条,你明晚就不用睡素觉了!”

    红菱做了一个手势,两个女孩不懂,但马上明白那个很下流的手势,因为窑姐们笑翻了,玉笙笑得直揉圆滚滚的肚子。

    玉墨心不在焉地看她们闹,自己独自坐在一个卧倒的木酒桶上,一手烟一手酒。

    两个女孩看久了,对刚才初步评选的美人改了看法。赵玉墨在她们眼里每分钟都更好看一点;她不是艳丽佳人,但非常耐看,非常容易进入人的记忆。她头发特别厚实,松散开来显得太重,把那张脸压小了。脸盘说不上方,也不说上圆,小小的,短短的,下巴前翘,所以她平端着那张脸时,也是略微傲气的。是那种“你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呢”的傲气。她眼睛又黑又大,总是让你琢磨着,她看见了什么你没看见的东西,值得她那么凝神。她的嘴巴是这张脸的弱项,薄而大,苦相而饶舌的一张嘴,让人惊讶,长这么一张嘴的人居然惜语如金。从这样的嘴巴看,她还是精刮刻薄的女人,可以翻脸无情。最优长的一点,是这个赵玉墨丝毫没有自轻自贱、破罐破摔的态度,可以想象她是大户人家的姨太太或大少乃乃,也可以把她当明星放到国片的广告上。她也跟清晨刚来时不同了,换了件碎花棉布长旗袍,y丹蓝色为主色,套了一件白色厚绒线开襟外套,胸前吊着两个做装饰的大绒球。她好识时务啊,在女学生的领土上把自己的风尘味脱得一干二净。是求生还是求得平等的愿望导致她这样的伪装,书娟不得而知。

    第四章

    第二天上午,地下室的女人们没一点动静。陈乔治给她们送粥,也叫不醒她们。到了下午一点钟,她们一个个出现在厨房里和餐厅里,问为什么没饭给她们吃。她们已饿软了腿。

    法比看到自己的禁令对她毫不生效,便把玉墨叫到餐厅,擒贼先擒王。

    “我是最后一次警告你们,再出来到处跑,你们就不再受欢迎。”

    玉墨先道了歉,然后说:“我明白我们不受欢迎。不过她们是真饿了。”

    女人们张张望望地渐渐围拢到餐厅门口。看看自己的谈判代表是否尽职,是否需要她们助阵帮腔。她们十四个姐妹凑在一块,口才武力知识能凑得很齐全。

    “吃饭的问题我过一会讲。先把我做的规矩再跟你们重复一遍。”法比说。

    他努力想把扬州话说成京文,逗坏了几个爱笑的窑姐。

    “那你先讲上茅房的事吧。”呢喃说。

    “不让吃,还不让拉呀!”豆蔻说。

    “就一个女茅厕,在那里面,”红菱指指圣经工场,“小头目们把门锁着,钥匙揣着。我们只能到教堂里方便。”

    “教堂里的厕所是你们用的吗?”法比说:“那是给做弥撒的先生太太小姐少爷用的!现在抽水马桶又没有水,气味还了得?”

    玉墨用大黑眼珠罩住法比,她这样看人的时候小小的脸上似乎只剩了一对大眼,并且你想躲也躲不开它们。法比跳了三十五年的心脏停歇了一下。他不知道,男人是不能给赵玉墨这样盯的,盯上就有后果。

    “副神父,她们可以自重,常常是给得不自重。”玉墨说。她还是把自己和门口那群同事或姐妹划分清楚,要法比千万别把她看混了,佩五星徽章的窑姐在和平时期你法比这样的穷洋僧连见都见不起。

    法比再开口,明显带着玉墨“盯”出来的后果。他降了个调门背书一样告诉玉墨,上厕所的麻烦,他已经吩咐阿顾帮助解决了。阿顾和陈乔治会给在院子里挖个临时茅坑,再给她们两个铅皮桶,加上两个硬纸板做的盖子,算作临时马桶。等临时马桶满了,就拎到后院倒在临时茅坑里。但他规定她们倒马桶的时间必须在清早五点之前,避免跟女学生们碰见,或者跟英格曼照面。

    “清早五点?”红菱说,“我们的清早是现在。”

    她抬起r乎乎的手,露出小小的腕表,上面短针指在午后一点和两点之间。

    “从现在起,你们必须遵守教堂的时间表,按时起居,按时开饭。过了开饭时间,就很对不起了。女学生们都是从牙缝里省出粮食给你们的,你们不吃,她们总不见得让面条泡烂浪费。”法比说着说着,心里想,怪事啊,自己居然心平气和地在跟这个窑姐头目对谈呢。

    “哟,真要人修道院了!”红菱笑道。

    女人们都知道这话的典故,都低声跟着笑。她们的笑一听就暖昧,连不谙男女之道的法比都感到她们以这种笑在吃自己豆腐。“安静,我还没说完!”法比粗暴起来,一部分是冲自己粗暴的,因为自己停止了对她们粗暴。

    玉墨扭过头,用眼色整肃了一下同伴们的纪律。笑声停止下来。

    “一天开几餐呐?”豆蔻问。

    “你想一天吃几餐呢,小姐?”他下巴抬起,眼皮下垂,把矮个子的豆蔻看得更矮。

    “我们一般都习惯吃四餐,夜里加一餐。”豆蔻一本正经地回答。

    红菱马上接话:“夜里简单一点就行了,几样点心,一个汤,一杯老酒,就差不多了。”她明白法比要给她们气死了。她觉得气气他很好玩。她的经验里,男人女人一打一斗,反而亲得快,兴致就高起来了。

    呢喃问:“能参加礼拜吗?”

    红菱拍手乐道:“这有一位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其实她是打听到,做礼拜一人能喝多少红酒,别上当啊,她能把你们酒桶都喝光!”

    “去你乃乃的!”呢喃不当真地骂道。

    玉墨赶紧遮盖弥补,对法比说:“副神父大人,如果不是你们仁慈,收留了我们,我们可能已经横遭劫难。”她一面说着,那双黑而大的眼睛再次盯住法比,让他落进她眼里,往深处沉。“战乱时期,能赏姐妹们一口薄粥,我们就已经感激不尽。也替我们谢谢小姑娘们。”

    有那么一会,法比忘了这女人的身份,觉得自己身处某个公园,或玄武湖畔,或中山路法国梧桐林荫中,偶遇一位女子,不用打听,一看她就是出自一个好背景。虽然她的端庄有点过头,雅静和温柔是真的,话语很上得台面,尽管腔调有些拿捏。

    法比原想把事情三句并两句地讲完,但他发现自己竟带着玉墨向教堂后面走去。玉墨是个有眼色的人,见女伴们疑疑惑惑地跟着,就停下来,叫她们乖一点,赶紧回地下室去。法比刚才说的是“请你跟我来”,并没有说“请你们跟我来”。

    教堂主楼后面有个长方形水池,蓄的水是供受洗用的。池子用白色云石雕成,池底沉着一层山核桃落叶,已经沤成锈红色。上海失陷后,人们c心r体生命多于精神生命,三个月中居然没有一人受洗。法比指着半池微带茶色的水说:“我就是想让你来看看这个。从你们来了之后,水浅下去一大截。能不能请你告诉她们,剩下的水再也不能偷去洗衣服、洗脸。”

    法比在心里戳穿自己:你用不着把她单独叫到这里来警示她。你不就想单独跟她多呆一会,让她再那样盯你一眼,让你再在她的黑眼睛里沉没一次?这黑眼睛让法比感到比战争还要可怕的危险。但愿墙外战争的危险截止在明天或后天,那么这内向的更具有毁灭性的危险也就来不及发生。

    “好的,我一定转达副神父大人的话。”玉墨微微一笑。

    她笑得法比吓死了,他自己没搞清的念头她都搞清了,并以这笑安慰他:没关系,男人嘛,这只能说明你是血r之躯。

    “假如三天之内,自来水厂还不开工,我们就要给旱死了。旱得跟这片枯草似的。”法比用脚踩踩枯得发了白的冬天草地。他发现自己的话有点酸,但没办法,他也没想那么说话。

    玉墨说:“这里原先有一口井,是吧?”

    法比说:“那年的雪下得太大,英格曼神父的小马驹踏空了,前蹄掉进去,别断了。神父就让阿顾把井填了。”

    玉墨说:“还能再挖开吗?”

    法比说:“不知道。那费的事就大了。把这半池子水喝干,自来水还能不来?”他心里警告自己,这是最后一句话,说完这句,再也不准另起一行。

    玉墨连他心里这句自我警告都听到了,微笑着,一个浅浅鞠躬,同时说:“不耽误你了。”

    “要是情况坏下去,还不来水,真不知道怎么办了。”法经看见自己莫名其妙地另起一行留住了玉墨。他希望玉墨把它当成他情不自禁冒出的自语,只管她告辞,但她还是接住了这句话,于是又扯出一个回合的对白。

    “不会的。真那样的话就出去担水,我们逃过来的时候,看见一口水塘,就在北边一点。”她说。

    “我怎么不记得有水塘?”他想,这是最后的最后一句话,无论她接什么话,他也不应答了。

    “我是记得的。”她又那样知情地一笑。男人都想在她身边多赖一会,何况这么个孤独的男人。她眼就看出法比有多孤独。谁都不认他,对生他的种族和养他的种族来说,他都是异己。

    法比点点头,看着她。话是不再扯下去了,可是目光还在扯。这是他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玉墨转身走去。法比也发现她的背影好看,她浑身都好看。

    走了几步玉墨又停住,转过身:“我们昨晚打赌,说中国人和洋人干架,你会站在哪边。”

    法比问:“你说呢?”

    玉墨笑着看他一会,走了。

    法比突然恨恨地想:妖精一个!在玉墨的背影消失后,他告诉自己不许她哪怕半秒钟的机会用她的大黑眼勾引他。那是勾引吗?勾引会那么难解吗?虽然法比是扬州法比,思考都带扬州乡音,他毕竟身上流着意大利人多情浪漫的血,读过地中海族裔的父母留下的世界文学和戏剧著作,他觉得那双黑眼睛不仅勾引人,而且是用它们深处的故事勾引。

    这天夜里,雨加小雪使气温又往下降了好几度。英格曼神父在生着壁炉的图书室旁边的阅览室阅读,也觉得寒意侵骨。被炸毁的钟楼使二楼这几间屋到处漏风,陈乔治不断来加炭,还是嫌冷。陈乔治再次来添火时,英格曼说能省就省吧,炭供应不上,安全区已有不少老人病人冻死。他以后就回卧室去夜读了。半夜时分,英格曼神父睡不着,想再到图书馆取几本书去读,刚到楼梯上,听见图书室有女人嗓音。他想这些女人真像疮痍,不留神已染得到处皆是。他走到阅览室门口,看见玉墨、呢喃、红菱正聚在壁炉的余火边,各自手里拿着五彩的小内衣,边烤边小声地唧咕笑闹。

    竟然在这个四壁置满圣书、挂着圣像的地方!

    英格曼神父两腮肌r痉挛。他认为这些女人不配听他的愤懑指责,便把法比。阿多那多从卧室叫来。

    “法比,怎么让这样的东西进入我的阅览室?!”

    法比。阿多那多刚趁着浓重的酒意昏睡过去,此刻又趁着酒意破口大喊:“亵渎!你们怎么敢到这里来?这是哪里你们晓得不晓得?!”

    红菱说:“我都冻得长冻疮了!看!”她把蔻丹剥落的赤脚从鞋里抽出,往两位神父面前一亮。见法比避瘟似的往后一蹴,呢喃咯咯直乐,玉墨用胳臂肘捣捣她。她知道她们这一回闯祸了,从来没见这个温文尔雅的老神父动这么大声色。

    “走吧!”她收起手里的文胸,脸烤得滚烫,脊梁冰凉。

    “我就不走!这里有火,干吗非冻死我们?”红菱说。

    她转过身,背对着老少二神父,赤着的那只脚伸到壁炉前,脚丫子还活泛地张开合起,打哑语似的。

    “如果你不立刻离开这里,我马上请你们所有人离开教堂!”法比说。

    “怎么个请法?”红菱的大脚指头勾动一下,又淘气又下贱。

    玉墨上来拽她:“别闹了!”

    红菱说:“请我们出去?容易!给生个大火盆。”

    “陈乔治!”英格曼神父发现楼梯拐角伸伸缩缩的人影。那是陈乔治,他原先正往这里来,突然觉得不好介入纠纷,耍了个滑头又转身下楼。

    “我看见你了!陈乔治,你过来!”

    陈乔治木木登登地走了过来。迅速看一眼屋里屋外,明知故问地说:“神父还没休息?”

    “我叫你熄火,你没听懂吗?”英格曼神父指着壁炉。

    “我这就打算来熄火。”陈乔治说。

    陈乔治是英格曼神父捡的乞儿,送他去学了几个月厨艺,回来他自己给自己改了洋名:乔治。

    “你明明又加了炭!”英格曼神父说。

    红菱眼一挑,笑道:“乔治舍不得冻坏姐姐我,对吧?”

    陈乔治飞快地瞪她一眼,这一眼让英格曼神父明白,他已在这丰腴的窑姐身上吃到甜头了。

    第五章

    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的清晨,威尔逊教堂其实已失去了它的中立地位。我姨妈孟书娟和她的十五个女同学怎么也不会想到,英格曼神父从江边把她们带回教堂,她们被极度疲乏推入沉睡之后,一个中国军人潜越了教堂的围墙,藏进了教堂墓地。这个军人是国军七十三师二团的团副,一个二十九岁的少校。

    我姨妈向我形容这个姓戴的少校是“天生的军人”,“是个有理想的军人”,“为了理想而不为混饭而做军人的。”戴少校很英俊,这是我想象的。因为理想能给人气质,气质比端正的五官更能塑出男性美。这种男性也更讨女人喜欢,讨我姨妈那样渴望男性保护的小姑娘喜欢。

    戴少校所在部队是蒋介石用在上海和日军作战的精锐师。像七十三师这样的精锐师,蒋介石有三个,是他的掌上明珠。三个师的总教官是法肯豪森将军,一个不生气也带着轻微德国脾气的德国贵族。在一周内几乎把日军赶进黄浦江的就是戴少校的部队。

    戴少校在十二日傍晚还打算带半个营的官兵死守中央路上的堡垒。天降黑的时候,大批士兵军官向江边方向跑。从他们的陌生方言里,他大致听得懂一个意思:唐司令官下午召集了高级军官会议,决定全线撤退江边,撤退命令在一小时前已经下达。

    戴涛认为绝不可能。他的步话员没有接受到任何撤退命令。假如他戴副团长所在的精锐师没有奉命撤退,这些讲着蛮夷语言的杂牌军怎么能擅自扔了武器,埋了军火,先行撤退了呢?

    接下去是撤退和反撤退的谈判,叫骂以至开火。当然,在军事记载上,它是一场“误会开火”。戴涛手下的一个连长被撤退大军推倒,连长站起身就给了推他的人一枪。所有奉命死守的士兵立刻分化为二,大部分被撤退人潮卷走。剩下的二十多个官兵仗着自己有武器而撤退大军已自行缴械,开始向逃兵们正式开战。打了五六分钟,撤退的大队人马里混进坦克和卡车。坦克和卡车被戴涛的小股阻击部队拦阻了,徒步撤退的士兵们趁机爬上车辆,又被车上的人推下来,几分钟里,戴涛把“溃不成军”这词的每一笔画都体味到了。作为他这样一个军人世家子弟,世界末日也不会比如此溃败更令他悲哀。这就是他下令停火的时候。

    等他和副官来到江边,已经是晚上十点。江边每一寸滩地都挤着绝望的血r之躯,每条船的船沿上都扒满绝望的手,戴涛被副官带到这里带到那里,但没人在听到副官报出戴涛的军阶和部队番号时让步,他们走近最后几艘逃生船只。到了凌晨一点,想上船的人远比船的最大容纳量要多出几十倍,扒在船沿上的一双双手以非人的耐力持续扒在那里,一直扒到甲板上的船老大对着那些手指抡起斧头。

    戴涛决定停止一切徒劳。已经凌晨三点半,江面上漂浮的不止是机动船和木帆船,还漂浮着木头澡盆、樟木箱、搓衣板。人绝望到这种地步就会成白痴,把搓衣板当轮渡搭乘,妄想渡过长江天险,渡到安全彼岸。戴涛估计最先乘木澡盆和樟木箱的人已经葬身十二月的江水了。他和副官调头往回挤。

    副官跟他走散的时间是清晨四点。一路仍然挤满往江边跑的士兵和市民,一个士兵骂骂咧咧地在扒一个骂骂咧咧的市民的长衫,那市民穿着一身补丁摞补丁的单褂衣裤,赤着脚,冻得浑身冷噤,也不愿意穿上士兵“等价交换”给他的军棉衣。戴少校对那个士兵叫骂,士兵像根本听不见。假如少校不是舍不得仅剩的五颗子弹,这个化装成南京小铺掌柜的士兵就又是一场“误会开火”的牺牲品。

    戴涛在巷子里摸索着往前走。没有倒塌的房子都紧锁着门。有个院子塌了一半,前门被烧成了炭。戴涛走进去,在一个廊沿下发现一串串没有完全晾干的山芋干。他把它们全部拽下来,塞进衣袋。

    他按照记忆中的南京地图往东跑。敌人大部分从东边来,假如他能顺利过渡到敌后,进入已经失陷的乡村,就能依靠地广人稀,敌在明我在暗存活下来。从那儿,再打算下一步。当军人不光是靠知识和经验,也靠天分。二十九岁的少校是年轻的少校,是天分让他比他同届的保定军校毕业生升得快。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潜入敌后是天分给他的设想,尽管是大胆妄为的设想。

    戴涛碰上股破城而入的日本兵是在清晨五点左右。这一小股兵力似乎专门进城来找吃的,把每一幢搜不出食物的房子点着。就这样他们进入了戴涛藏身的院子。一直退到最后一进院子的戴涛发现进来的日本兵只有七八个,他的心痒痒了。也许两颗手榴弹就可以把他们解决。放着好打的仗不打就是有便宜不占的王八蛋。戴涛摸摸p股上别的两颗手榴弹,犹豫这样做是否值当。但好的军人不仅有知识、经验、天分,还得有激情;就是脑子一热便投入行动的激情。在上海跟日本人打仗的那股解恨劲头上来了。

    他心怦怦跳地埋伏在后院堂屋里。窗外是一条小巷,窗子已经被他打开了,只需两秒钟就能从那里出去。此刻他浑身兴奋,丢失南京城的窝囊感全没了。

    日本兵进了最后一进院子,进入他视野。他一手拿着手枪,牙齿咬在手榴弹的导火线上,拉开,默数到三下,第四下时,他轻轻把它扔出去。他要让这点炸药一点儿不浪费,所以手榴弹必须落在最佳位置爆破。他扔出手榴弹的同时,已侧过身,然后扑向窗口。基本训练从不偷懒的戴涛在此刻尝到了甜头,他翻窗的时间连两秒都不到,眨眼间已落在墙根下。

    得承认日本兵的训练也不差,没被炸死的两个兵很快接近了后窗。枪弹在他左边的树杆上、右边的断墙上打出花来,过了一会,他发现自己的左胁挂了花。

    这时竖在他面前的是一面高墙,不远处的火光照亮墙内楼宇上的一个十字架。他想起来,这是一所美国人的教堂。他马上决定进入教堂的唯一途径是墙外的梧桐树,树干疤结累累,正是他攀登的脚踏,每一步攀登,左胁的弹孔就涌出一股热血。爬上墙头,他看见七八个十字架。这是一片墓地,种着几棵柏树和一些冬青树,戴涛看中了一个小庙似的建筑。他迅速钻到宅的拱顶下,坐下来,解开自己的纽扣,从挎包里拿出紧急救护包。他用手指试探了一下伤口,估计里面没有子弹,比他想象得好多了,现在要想法把血止住。刹那间他已是鲜血洗手,被血湿透的棉衣成了冰冻的铁板,又冷又沉。

    他把伤口包扎好,冷得牙齿磕碰得要碎了。玩具似的洋庙堂是个考究的墓堡。他心想,死在这里倒也沾了陌生死者的光。

    到天亮时,他发现自己居然睡了一觉。

    这时,他听见一群女人的吵闹。心里默默一算,算出这天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怎么这里会有这么多女人?

    天亮后他决定藏在墓地里养养伤,有吃的捞点吃的,有喝的捞点喝的。

    戴涛潜伏在威尔逊教堂两天,谁也没见过他,他却见过了这里面的每一个人,包括我姨妈和她的同学们。他在夜里可是闲不住,巨大的野猫一样悄无声息地在教堂领土上行走侦探。他在秦淮河女人的地下室通气孔外面趴了近半小时,记住了她们的每张面孔。

    那几串山芋干和洗礼池的水养活了他两天。他已明白这是个山穷水尽的教堂,要没有山芋干他从日本兵枪口下捡回的命此刻也会丧失给饥饿。

    第六章

    晚餐时豆蔻走进餐厅。她自己也知道自己不好,很不识相,绣花鞋底蹭着老旧的木板地面,讪讪地笑道:“有汤呢!”

    女孩们看着她,相信她们这样的目光能挡住世上最厚颜的人。而豆蔻没被挡住。

    “我们就只有两个面包,好干呐。”豆蔻说。

    没人理她。陈乔治一共做了四条面包,十六个学生和两个神父以及两个男雇员才分到两个。有干的还想要稀的,她以为来这里走亲戚呢?

    “你们天天吃面包吃得惯啊?我是土包子,吃不来洋面包。”豆蔻把桌上搁的汤桶倾斜过来,往里面张,汤只剩了个底子,有几片煮黄的白菜和几节泡发了的面条。豆蔻进一步厚起脸皮,拿起长柄铜勺。那勺子和勺柄的角度是九十度,盛汤必须得法,如同打井水,直上进下。像豆蔻这样不知要领,汤三番五次倒回桶里。女孩们就像没她这个人,只管吃她们的。

    “哪个帮帮忙?”她厚颜地挤出深深的酒窝。

    一个女孩说:“谁去叫法比…阿多那多神父来。”

    “已经去叫了。”另一个女孩说。

    豆蔻自找台阶下,撅着嘴说:“不帮就不帮。”她颤颤地踮着脚尖,把勺柄直向桶的上方提,但她胳膊长度有限,举到头顶了,勺子还在桶沿下。她又自我解围说:“桌子太高了。”

    “自己是个冬瓜,还嫌桌子高。”不知谁c嘴说。

    “你才是冬瓜。”豆蔻可是忍够了,手一松,铜勺跌回桶里,咣当一声,开场锣似的。

    “烂冬瓜。”另一个女孩说。

    豆蔻两只眼立刻鼓起来:“有种站出来骂!”

    女孩们才不想“有种”,理会她这样的贱坯子已经够抬举她了。因此她们又闷声肃穆地进行晚餐。但豆蔻刚往门口走,又有人说:“六月的烂冬瓜。”

    说这话的人是徐小愚。

    “烂得籽啊瓤啊都臭了。”苏菲说。

    豆蔻回过身,猝不及防地把碗里的汤朝苏菲泼去。豆蔻原本不比这些女孩大多少,不通书理,心智更幼稚几分,只是身体成熟罢了。女孩们憋了满心焦虑烦闷悲伤,此刻可是找到发泄出口,顿时朝豆蔻扑过来。一个女孩跑过去,关上餐厅的门,脊梁挤在门上。豆蔻原本是反角儿,现在变成了她们的仇敌。门是堵住了,但豆蔻清脆的脏话却堵不住,从门缝传出去,法比老远就听见了。伙夫陈乔治嫌他走得慢,对他说:“打了有一会了,恐怕已经打出好歹来了!”

    果然如此,门打开时,豆蔻满脸是血,头发被揪掉一撮。她手正摸着头上那铜板大的秃疤,把烛光反s在上面。陈乔治赶紧过去,想把豆蔻从地上扶起来。她手一推,自己爬了起来,嘴还硬得很:“老娘我从小挨打,j毛掸子在我身上断了几根,怕你们那些嫩拳头?十几个打我一个,什么东西!”

    女孩们倒是受了伤害那样面色苍白,眼含泪珠。十几个女孩咬定是豆蔻先出口,又先出手。她们所受的伤害多么重?那些脏得发臭,脏得生蛆的污言秽语入侵了她们干干净净的耳朵,她们一直没得到证实的男女脏事终于被豆蔻点破了。

    法比叫乔治把豆蔻送回地下室的仓库。不久陈乔治回来告诉法比,说赵玉墨小姐想见副神父。法比说:“不见!”他被自己的粗大嗓门吓了一跳。并且,陈乔治受惊的脸也是一片镜子,照出他的恼怒和烦躁有多么突兀。他转身向英格曼神父的居处走去,走得飞快,心里说:呸,你以为你赵玉墨使了两下媚眼就勾住我了?我就落下什么把柄在你手里了?想见我就见得着?……呸!一定要想法把她们送走,坚决向英格曼神父请愿,把她们塞进安全区,塞不进也塞,日本人在安全区天天找花姑娘,让她们给日本人找去拉倒!……真的拉倒?

    法比的脚步突然慢下来,他悲哀地发现他的心没那么硬。

    法比。阿多那多六岁时,父母在传教途中染上瘟疫,几乎同时死去,母亲这词的意义对于他是阿婆。叫是叫阿婆,其实阿婆比他母亲只大几岁,阿婆是从他生下来就抱他、背他的人。阿婆又松又软的大乃子是他童年的温柔乡,只要一靠着它们,他就安然入睡。父母去世后,他的真阿婆来到中国。外祖母是个穿一身黑,又高又大满头卷发的女人,他躲在他的中国阿婆身后,怎么也不敢跟他的亲阿婆行见面礼。外祖母是来带他回美国去的,乡镇上一个中学教员艰难地给双方做翻译,法比听了这个噩耗后偷偷逃跑了。

    那是稻子刚刚打下的时节,到处都有稻草垛可藏。夜里法比溜回阿婆的草房,摘下阿婆晾在草檐下的老菱干、年糕干,带回稻草垛给自己开饭。阿婆养的十二只麻花鸭在哪里下蛋,法比都知道。法比总是在阿婆去河边拾鸭蛋前把鸭蛋截获,磕开生喝。当阿婆察觉自己的东西不断丢失是因为家贼,心里便有数了。寡妇阿婆何尝没有私心,想留住法比?

    法比的外祖母清理了女儿女婿的遗产,变卖了能变卖的家具衣物,徒劳地等了法比半个月,最后受不了中国江北村庄的饭食、居住、如厕和蚊蚋,终于放弃了带外孙回国的计划,跟阿婆所在村的族长说,一旦找到法比,一定请乡镇那位中学教员用英文给她写信,她再来接他。

    但法比的外祖母从此没收到任何来自中国江北农村的信。到了法比成人时,他暗自为自己儿时的重情和任性后悔过,那是他被英格曼神父收为神学院学生的时候。法比的亲外祖母离开后,法比跟阿婆一起去投奔阿婆的一个远房亲戚,这位亲戚是法比父母的朋友,也是他把阿婆介绍给法比父母做帮佣的。阿婆从此便为这个亲戚浆洗打扫,法比和这家的少爷们同吃同住。当十七岁的法比从扬州的教会中学毕业,正逢英格曼神父到学校演讲,神父对法比这个长着西人面孔的中国少爷非常好奇,主动和法比攀谈起来,在英格曼神父离开扬州回南京的时候,替他拎行李的,就是法比。阿多那多,他是在英格曼神父微笑着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向自己的时候才认识到,他十七岁的生命那么孤独,他永远不可能是个中国人。英格曼神父优雅淡定的风度像他的口才和知识一样,在一小时内收服了年轻的法比,他这才悟到自己从来就不甘心做一个中国人。他也明白,英格曼神父对他亲和也是因为他是个西方人,神父暗示他,让法比接着混在中国人里,继续做中国人就糟蹋了他。英格曼和法比交谈着,像马群里立着两只偶遇的骆驼,一见如故,惺惺相怜。

    法比从南京神学院毕业后,在神学院兼任教授的英格曼神父为法比申请了奖学金,去美国进修三年。法比找到了他在美国的一整个家族,有了长幼一大群亲戚。他在跟他们团圆是把头皮都抓破了;他一紧张不安头皮就会抓满蚂蚁般的痒。这时他发现自己也做不了美国人,他觉得跟美国亲戚们热络寒暄的是一个假法比,真法比瑟缩在内心,数着分秒盼望这场历史性血缘大会晤尽早结束。

    他轻轻敲了敲英格曼神父起居室的门,英格曼请他进去。神父跟法比的关系一直完好地保持在初次见面的状态,没有增进一度亲密,英格曼神父假如是你的隔壁邻居,他会在头次见面时亲切真诚地跟你说:“认识你真好!”但几十年邻居做下来,他也还是:“认识你真好!”他可以让熟识感凝固,让情谊不生长也不死。

    “有事吗,法比?”英格曼神父问道。他没像往常一样客套地让座。

    本来法比是来向英格曼报告女学生和豆蔻冲突的事,催促英格曼把妓女们送往安全区。但他一走进英格曼的客厅,就感到神父满心是更加深重的忧患,他要谈的话在此气氛中显得不合时宜,不够分量。英格曼神父正从无线电短波中接收着国外电台对于南京局势的报道,他看了匆匆进来的阿多那多一眼,又转向收音机。法比陪着他沉默地听着嘈杂无比的广播,眼睛浏览着岁月磨旧了的r白,原先的色泽暗沉了,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白色长方和椭圆是各种相框留下的印记。在空袭初期时,英格曼神父怕轰炸会震坏镜框,就让阿顾把它们摘下来,收藏起来了。法比记得每一帧不在场的相框所框着的内容,因为几十年来英格曼神父从未移动过它们,或者替换过它们。最大的垂直椭圆印记是英格曼神父母亲的肖像留下的。这张肖像最初只是一张极小的照片,放在他父亲留给他的一个怀表后面,经过高明的放大和精细的修补,肖像看上去半是科学半是艺术。左下方,那个长方形空白是英格曼的毕业全身照留下的,也是英格曼曾经竟然年轻过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