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土匪马、头疼也不行、18991899几位的支持,谢谢!)
刚靠近前厅,已经有几个争论的声音传进易风的耳中,什么军中医疗、官方采购、招标等等词语不时响起。本来已经走到门口的易风不由的将脚步停了下来。颜温三雄的名头他自然是听说过的,如今皇帝将这些士族才子们选入太孙府中来,易风倒也想知道这些人是不是人如其名,还是说只是空有文才而无治世之才。现在无意间听到他们讨论起这些来,他倒正好有机会听听他们的见解。
诗作词赋甚至是经学讲义乃至琴棋书画这些,虽然易风也很欣赏那些才学出众者,但对于他来说尽管感兴趣,很欣赏,但这些在易风的眼里却只是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而已。自后世而来的易风,跟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的许多观念是不同的,就例如,他从来不觉得诗作的好的人,就能够官也当的好。做诗和当官就应当是两回事,也许有人既能把诗作的好也能把官当的好,但那仅仅只是特例。虽然说当官和作诗都得需要有才识的人,但这才识不表示好诗人就是好官员,也许好官人有可能也是一个好诗人。诗作的好,那么可以当一个天下闻名受人追捧的诗人,不一定就非要当一个官。当一个官的好坏,也不会在于他诗作的好坏。可这个时代的人,却往往把写诗作画书法等才能跟当官才能混为一谈。许多人只因为诗作的好、对经典理解的深,甚至只是字写的好,就成为提拔升官的理由。这在易风看来是很荒谬的。
易风现在需要的不是那些诗人、画家、经学家,他需要的是真正的治理事务的办事实务官员。
眼下易风主持的医疗计划其实是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寻常做法的,包含了许多新奇的理念,他现在很想知道,这三颜三温在自己并不在场的情况下,对这个计划真正的看法是什么。
这温颜六人都是久负才名,且出身士族大家。温家是太原祁县书香士族,温氏兄弟的父亲温君悠曾为北齐文林馆学士。周灭齐后入仕周朝,杨坚受禅后又为隋泗州司马,后来归隐家乡,一心教导三个儿子。温君悠的好友薛道衡就曾经对温家三兄弟说三人都是卿相才子。等三兄弟长大。一个个都才名远著,世人称赞,特别是三兄弟后来还往河东大儒王通门下求学,后来才名为杨坚所重,先后征召温家三兄弟入朝为官。
说来,温家三兄弟跟易风还算的上是同门师兄弟,毕竟易风也曾在王通门下听过学。而历史上,温家三兄弟在隋朝时还只算是仅有名声,所居官职却不并不算太重。但温家三兄弟最有成就却是在入唐之后。温家三兄弟跟随李渊起兵,为李渊掌握机要,温大雅最后官居礼部尚书、封黎国公。温大临最后高居中书令。封虞国公,老三温大有最后官居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而颜氏三兄弟则是江东华族代表,他们的父亲颜之推十九岁就是南梁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高位,周灭齐。入周为御史上士,后入隋为杨坚征召为东宫学士,卒于任上。颜家典型的江东士族,颜之推和温君悠一样都是出身士族官僚家族,而且都还是当时有名的教育家,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更是为世人称颂,颜之推的三个儿子,也俱为当时名士。
颜氏三兄弟比温氏三兄弟年纪大了不少,颜氏兄弟老大颜思鲁此时已经将近五十,老三也都四十,而温氏三兄弟,老大温彦弘温大雅此时才刚三十。
温颜两家诸兄弟其实相互之间很熟,温君悠曾是北齐文林馆学士,而颜之推曾为北齐黄门侍郎,在北齐时两家就相互往来,后来又一齐仕周、仕隋,因此颜温诸兄弟之间关系极近。温家老大颜思鲁和温家老大温彦弘又一起供职东宫为学士,颜家老二颜愍楚和温家老二温彦博同在内史省为舍人,两家的老三则一起在皇家宫廷藏书的秘阁任职。
两家诸兄弟六人此时一起被调入太孙府为太孙学士,今天接旨后便一起赶来拜见太孙,在客厅等待之余,不免就谈到太孙最近在主持的那个医疗计划。因为也没有外人在,他们谈论起来倒是很直接,直抒胸臆。
“军用医疗计划我觉得确实有大用,历来征战,军士伤亡极大,然正如太孙于此医疗计划开头所言一样,实际上伤亡的将士中直接战死在战场上的十不足一,更多的伤亡实际上是战后医救不及时,或者是缺医少药以及没有足够的大夫,和合理的疗养所致。而眼下太孙的这个计划,如果真正能够实行,不敢说能将此旧弊改变多少,哪怕是将原有的伤亡减少一成,也是完全值得去做的。”颜思鲁抚着胡须赞扬易风的计划。
“计划自然是好的,但如何实行却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如太孙在计划中所列明一样,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那么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一得增加药品供应,其二得增加军中大夫,其三还得建设伤兵疗养院,给战士配发战场急救包。不说其它,就此这三条,想要完成就绝不容易。增加药品供应,那就得提高军需费用,还有采购以及运输这些环节的困难。第二,增加军中大夫更难上加难,一个好的大夫没有个十几二十年时间,根本培养不出来,要大量增加军中大夫,这人从何而来?另外建设伤兵疗养院和配急救包,也和前面两条一样,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温彦弘也对于易风的这个计划很赞同,可关键一条。计划做的再好,如果不能实现,那就没有半分价值。
颜愍楚点头道:“这个计划还是很好的。但关键一条,得需要很多钱,这么大笔的支出,朝廷能拿的出来吗?”
温彦博原先是在内史省任职内史舍人,因此对于一些消息也比较灵通,当下把自己听到的一些消息说出来:“你们恐怕还不知道,我听说原本民部向大兴银行借贷了五百万贯款子。韦尚书打算从中拔一笔钱给太孙的这个医疗计划,谁知道太孙却是拒绝了。太孙还说不要民部的拔款就能完成任务。”
“这?太孙真这样说过?”颜思鲁觉得有些难以相信,这还有有钱不要的?
“太孙殿下之富有,满京师百姓都知道,也许殿下打算自己掏钱完成计划。”颜游秦猜测道。
颜思鲁皱眉打断兄弟的话:“公是公。私是私,如果殿下真打算这样做,那我一定要当面向他劝止,这于制不合。”
易风听到这里,当下也不再站在外面,便大笑着向厅中走去。
颜温兄弟诸人见易风到来,连忙一起起身见礼。
“诸位从此以后就都是太孙府的学士了,不必如此客气,以后你们可就是我的顾问。还需要你们经常为我拾遗补阙呢。”易风把六人都连忙请坐。
颜思鲁却是马上向易风道:“既然陛下授我等为太孙殿下学士,殿下又让我等以后为顾问,拾遗补阙。那么老朽眼下就要向殿下进言,老朽认为医疗计划用款一事,殿下不当拒绝民部韦尚书的拔款,就算殿下有钱,但公是公私是私,不能混为一谈。”颜思鲁不过才五十。可此时却已经自称老朽,易风听了不禁心里好笑。但也知道。在这个时代,年过五十,确实已经可以自称老了,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能够活七十岁的,在这时代跟后世活一百岁一样的稀罕,二十岁就能当后世三十,五十岁自称老已经很正常了。
易风微微一笑,先请颜思鲁坐下,然后向他解释道:“公私我还是能分明的,不管我是不是有钱,但公事私事还是不能混在一起为好。至于我拒绝民部拔款,其实原因很简单,民部现在也是处处缺钱,要不然也不会向银行借款了,而民部就算给我们拔款,也根本拔不了多少,挤出那一点点的款子来,对我们来说也不过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当然,我也完全没有拿自己的钱办事的打算,我之所以拒绝,还是因为我有另外一个筹款的计划。”
易风筹款的计划其实相当的简单,就跟怀荒商人赞助怀荒的马球联赛一样,易风准备也引入一个赞助商计划,来解决这次的医疗计划用钱问题。
“赞助商计划?”温彦弘问。
“我听说怀荒工商业繁华,那里似乎就有这个赞助商计划,听说怀荒有个马球联赛,商人们可以给这个联赛赞助款项,然后能获得联赛的广告权?”温彦博对赞助商似乎有些了解,但也仅限于这点了解而已。
“赞助商的模式确实大致如此,在怀荒现在已经有比较活跃的赞助商活动,总的来说,这是个既简单但也很复杂的模式。就好比我们眼下这个医疗计划,我打算也推出赞助商计划,具体的将赞助商分为三级,合作商,赞助商,供应商三等,不同的等级赞助的标准也不同,合作商的赞助费用标准最高。”
“殿下的意思是商人们给钱赞助?”颜思鲁对这个赞助商模式还有些弄不明白,“商人为什么要赞助?是强行摊派吗?”
颜思鲁原先在东宫也是做学问的,主要还是给杨勇讲解经义,对于外面的事务不太了解,因此一听说赞助商,马上想到的就是强行给那些大商人摊派任务,好比派饷加捐一样。这其实也是历朝的一种习惯做法,朝廷缺钱的时候,就直接找商人们借钱、加派、开捐等等,总之就是拿商人开刀,跟养肥了猪再宰杀一样。颜思鲁和很多士人一样,是不太喜欢商人的,但却又对于朝廷这种野蛮粗鲁的行径不满。
“不不不,赞助绝不是摊派。”易风摇头,“赞助的实质是双方资源的交换与合作,因此我们的赞助商计划是建立在双方互惠互利,互有所得的前提条件下的。杀鸡取卵,绝对不是聪明的做法,聪明的做法是养母鸡,然后等着下蛋。因此,我们的赞助绝非只是卖广告,而是双方资源重新配置的深层次合作。”
颜思鲁皱着眉头,易风说的每个字他都听的明白,可连在一起,却有些让他搞不太明白了,总之就是好高深的样子。
“具体是怎么体现呢?”他问,不管说的再怎么高深,总之最关键的是你到底要怎么做才是互惠互利。
“符合我们条件,并最终成为我们赞助商的商家,将会获得相对应的赞助商头衔,例如‘大隋军方药品合作商’,‘大隋军方药品赞助商’‘大隋军方药品供应商’。”
“只是一个头衔?”
“当然不会。”易风做事,向来不喜欢做那种简单粗暴的抢掠,他更喜欢的是有技术含量的互利双赢的合作。就如刚才他对颜思鲁所说的一样,双方资源的交换与合作,商人们的资源就是他们口袋里的钱,而朝廷的资源是什么?易风认为朝廷所拥有的资源太多了。随便拿出一点来,就能让那些商人们心满意足了。当然,这种资源不会是免税啊官爵啊之类的东西,那样做就太没技术含量了,不符合易风的风格。他要拿出来跟那些商人们互换的资源很简单,那就是赞助商的头衔,以及背后明确规定这头衔所能享受到的相应利益。
商人在这个时代是很弱势的,虽然通过经商能赚取财富,但社会地位却很低,商人不得做官,甚至商人不得参加科举。钱赚的再多,可若没有个靠山,随便一个官员就能置他们于死地。因此商人们辛苦赚钱的同时,也往往担惊受怕,不得不依附那些贵族官僚大族,把赚到的钱大笔大笔的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