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后勤——未雨绸缪
陈燮一直以为,每个半年是造不出四轮马车的,就像他的学堂一样。所以陈燮很有耐心的等着,一直到这一日早晨,王铁锤来到陈宅求见。
这一大清早的,陈燮还在床上睡觉,嗯,搂着一个名叫雨荨的丫鬟。明朝人的后院,那是相当的腐败,基本上作为主人的陈燮,可以为所欲为。看上哪个丫鬟,想推就推,没人会拿这个事情当一回事,丫鬟也是主人的私有财产。
形象非常伟光正的神医老爷,自然是不会欺负下人的。不过这个男人啊,还是年轻气盛的小伙子,早晨起来总会有点精力过于旺盛的时候。
王铁头的身份,自然进不得后院,在前院里站着等,没一会大丫鬟之一的玉竹出来,没好气的对他道:“一大早的,跑叫魂,不知道老爷晚上睡的迟么?”
现在这个陈家后院,有点阴盛阳衰。老爷的家当,都是两个大丫鬟在管着。雨荨和玉竹之间虽然也斗个不休,但是对外绝对是联合一致。为了防备其他的小浪蹄子老爷,她们俩把后院把持的风雨不透,别说是女人了,就算是一只母苍蝇想飞进去,也要拦着问几句。
偏生陈燮是个怕麻烦的人,能偷懒的事情一定会偷懒,这也导致两个丫鬟在陈家乃至整个张家庄,都是说话没人敢顶嘴的大人物。
张铁头当然不会跟玉竹顶嘴,被骂了还得笑嘻嘻的回答:“顾姨娘,老爷早有吩咐,一旦马车做出来,必须立刻来报。这不,昨夜几个匠人忙了一宿,总算是做好了最后一道工序。小人检查过了,这才来报喜。”
玉竹这才收起了难看的嘴脸,挥挥手道:“等着,我去通报老爷。”
走进陈燮的卧房,玉竹一眼就看见跪在床上撅着个屁股的雨荨,心下悻悻至于,不免暗暗得意。还在用这么落后的办法解决老爷的问题,看来自己占了一点先机。
“老爷,张铁匠来了,说是你交代的马车做好了。”玉竹通报之时,眼珠子没少往帐子里头瞄。看见老爷死死的按住死对头的脑后,一张笑脸都憋的眼泪下来了,心里不免暗暗快意。没一会,捂着胸口的雨荨出了帐子,一个眼神示威,宣誓暂时的主权。
玉竹没跟她计较这个,站在原地没动。老爷果然发话:“玉竹,伺候我起来。”
虽然没有花样繁多的娱乐手段,但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好处。陈老爷就是这个院子里唯一的核心,下人们都在变着花样的讨好他,给伺候的舒舒服服。没多少时间,我们的现代“神医”陈燮,就已经堕落到连衣服都要别人伺候穿戴的地步了。
这个事情,真不怪陈燮。玉竹也好,雨荨也罢,不让她伺候吧,当面不说啥,就站一边掉眼泪。一来二去的,陈燮自然妥协了,想伺候就伺候吧。伺候老爷的起居,在这个家里,那就是地位的象征。弄明白这个原因后,陈燮就更加没有脾气了。
张铁头在外头等了半个小时,然后才见到匆匆而来的陈燮。
“吃了么?别跪了,站着说话。”陈老爷主动招呼,张铁头要跪下,已经被抢先打断。
“卯时就被叫起来,还没顾得上。”老老实实地回答,陈燮听了道:“那一起吃点。”
所谓的一起吃一点,就是陈燮和张铁头,一起蹲在门口,一碗小米粥,两肉包子。这么毁形象的事情,现在下人都们不以为然了。甚至还有一些流行的趋势,尤其是那些男下人,吃饭的时候都这么干。
三五两下,搞定早餐,一起出门。到了铁匠铺,进了工棚,陈燮看见一辆四轮马车的基本形状。上层建筑暂时没上,这里展示的是所有技术都已经解决的车样。
陈燮是个外行,丢给张铁头的不过是几张图样,倒是想弄一些详细的图,被说不识字的张铁头和这些匠人,陈燮都看不懂那些专业的图纸。
明朝的工匠动手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可以说完爆同时期的欧洲匠人。匠户在明朝,也是社会最底层的一部分,要命的是这种地位是不可逆转的,世袭的。
绝大多数的明朝匠人,生活水平也是最底层的。吃糠咽菜能混个肚子饱,那都是不错的生活了。但是到了张家庄,这一切都改变了。大股东陈燮老爷,对于怎么管理怎么工作不关心,但是对匠户们的日常生活标准,却有严格的规定。
“吃不饱饭怎么能好好干活?”很朴实的道理,但是在明朝就是行不通。这也导致了,陈老爷开出工价让匠户们打破脑袋都想挤进来。每日三顿,顿顿不是小米就是白面,每日必须有一顿带荤腥,一个匠户每月最低的薪资标准是二十斤小米和六十斤高粱米。还有劳保福利,进了作坊就发工作服2套,鞋子2双,手套10双。之后每两个月有衣服1套,鞋子1双,手套则每月都有10双,每个月还有四天带薪假期。
这种待遇整个大明朝你都找不到,要不怎么招人那么容易呢?而且好多匠户,还是从登州城里逃出来的。官府那些人,早就被联合商号喂饱了,睁一眼闭一眼。分管胥吏更是没底线,张铁头这里手艺最好的十个匠户,都是他推荐来的。当然不白推荐,只要手艺好的,推荐一个能拿到1两银子。
张铁头这个黑心资本家的走狗,在陈老爷的授意一下,疯狂的挖明王朝的墙角。
这两车的基础主要部件都是铸铁而成,车轮、车轴,都是陈燮提供的钢材制成。其他非易损件,考虑到重量的问题,采用了坚硬的木料制作。有了轴承这个大杀器,传统马车的一些无法克服的顽疾,现在都不是问题了。唯一的技术难点就是转向系统,但是这个问题在多次试验后,明朝的工匠们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就是加了一个转向架。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后来陈燮才从某个论坛看见相关的科普帖子,中国人在秦朝就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之所以在中国没有得到普及,是因为中国太大,而且全国范围内的地形各异,四轮马车根本就不实用。
所以,四轮马车在中国没市场,不是技术因素决定的,而是市场因素决定的。
暂时来讲,陈燮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华北平原一马平川,马的问题有银子就能解决,明朝不是北宋,还真的不缺马。
虽然只是个样车,在套上马匹跑了几圈之后,陈燮表示很满意。并且亲自动手绘图,呃,不是绘图,是从随身的小背包里摸出一张打印图片交给张铁头道:“照这个样子做一辆出来,嗯,装修要豪华一点。”
“老爷,啥叫装修豪华一点。”张铁头不敢怠慢老爷的任何一句话,必须要搞明白。
陈燮找到了一些面对土鳖的自豪感,很有耐心的解释:“车厢,用最贵的木头,车厢里头要铺上地毯,这是灯柱子,用银的来做,这里,要包金,这里,……。”要求很多很土豪,但是张铁头绝对不打任何折扣的执行。
最后陈燮的总结是:“铁头,大明朝有钱人太多了,这样的车子,今后一个月只造一辆,每一辆我打算卖3000两银子。”
然后,张铁头就晕过去了,一辆车卖3000两,别说3000两,就算300两,也是他没发想象的天文数字。陈燮让人用冷水泼醒张铁头,一副黑心资本家的嘴脸道:“这车,不要上面的豪华车厢,每个月你至少给我造出来5辆,缺人,你去招。我对你就一个要求,把马车生产搞成一个新的产业,不对,是作坊。年底之前,你得达到每月生产10辆简装版马车的能力。否则,我就另外找人来做这个事情。”
看完马车,陈燮带着长随长生,杀向张家庄学堂,这里还没有正式开学,目前在此驻扎的是一百二十人的家丁队伍,丁子雄就是其中一员。
丁子雄家里有三十几亩地,家里姐姐三个,哥哥一个,妹妹两个。这样一个家庭,曾经做出的努力是供丁子雄读书。当时的希望是通过读书,改变家庭的命运。不过这个努力很失败,六岁蒙学,八岁的时候,做出让丁子雄读书这一决定的爷爷就去了,没多久奶奶又去了。然后就是分家!父亲一辈有兄弟三个,分家的结果就是三一三剩一,作为长兄的父亲,放弃了祖屋的继承权,换取了多一些的田地。
毫无疑问,丁家的人才培养计划夭折了,认了小一千个字的丁子雄,本来有神童之称。因为家境陡然变化,只好回家放牛。读书什么的就不要想了,安心当个农民。
今年十七岁的丁子雄,一直以为这一辈子就只能当个农民了,认得的那些字,对他的人生不会发挥太大的帮助作用。一直到帮个月之前的某一天,担着一担柴火去城里买掉的丁子雄,看见了神医招募家丁的阵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