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那些人也没法再留在宫中生事了。”当然,如果事后密谍司那边再查出哪个人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该清查的还是会清查,该追究的还是会追究,到时候引起的风波也会更小。
赵陌心头一松,就觉得困意涌了上来,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秦含真见状,忙让人把宵夜送上来,服侍着他吃了些,垫了垫肚子,又拉他去简单洗漱过,便扶他上了床。他一沾枕头,便沉沉睡去,直到天大亮,方才醒转。大约是休息得好了,心头大事又解决了的缘故,他的精神极好。
秦含真陪着赵陌梳洗过,吃了早饭,便送他出门。赵陌想到今日进宫,肯定还要继续为昨日之事善后,不知要忙活到几时,便忍不住叹气,又对秦含真说:“若是得闲,也可以往宫里走走。太后娘娘那儿,恐怕还需要有人开解。外人不知情,太妃太嫔们大都被蒙在鼓里,你是知情人,过去劝慰几句也好。不过太子妃那边,你就暂时别多逗留了。今日东宫肯定还要处置楚良媛的,太子妃还不知会如何呢。”
秦含真应了声,送他出门,回来处理了一些郡王府事务,方才换了一身衣裳,登车进宫去。
太后娘娘今日的精神有些不太好,不过悲色并不重,只是心情郁郁罢了。她见秦含真来了,缓缓点头:“你也听说了吧?陌哥儿昨日忙活了半宿,辛苦他了。”
秦含真小心赔笑着行过礼,在太后下首坐了,缓声道:“不敢说辛苦,郡王爷能为太后娘娘、皇上与太子殿下办事,是他的福气。只是可惜,秋嬷嬷……”
太后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继续说下去:“主仆数十年,哀家从来不知道,原来她是这么一个糊涂人。犯了错,认了罪,把该领的罚领了,向哀家赔礼道歉,才算是全了我们多年的情份。没成想,她礼也不赔,罪也不认,只是向哀家磕头,求哀家答应让她再见赵砇一面。哀家想,她要是不问清楚,估计也不肯死心,便让他们见吧,谁知这一见……就回不来了。她真真是满心满意都惦记着那个所谓的孙子,却也不想想自己是什么身份?赵砇那性子……能把她当亲祖母看么?若不是她在哀家身边侍候了几十年,又在哀家面前还有几分脸面,赵砇还能处处哄着她?明明平日里看着是个明白人,结果却在要紧事情上这般糊涂!真叫哀家失望无比。”
对于令她失望的人,太后不想多说什么。她特地允许秋嬷嬷在宫中收的两个干女儿去为秋嬷嬷收尸,在京城里寻间小寺庙供奉,就已经是开恩了。至于那两个干女儿,她也下令,叫她们不必再进宫来了,连着行李铺盖,还有秋嬷嬷的遗物,一并带走吧。
太后对秦含真道:“这两个丫头,素日跟在秋嬷嬷身边,也算是侍候了哀家十来年的人了。哀家素日瞧她们还算勤勉,又是整日在哀家跟前,少言寡语的,想必不曾为赵砇那混账做过什么要紧事,哀家便做主,放她们一条生路。只是往后,哀家也不会再理会她们的事。无论她们在外头过得如何,都是她们的命。”
秦含真心想,皇室成员的厚道性子,还真是如出一辙的。不过太后看来已经考察过这两个宫人,方才决定放人,她又何必多言呢?便笑着道:“太后娘娘仁厚,若换了是旁人,哪儿有这般宽仁的?那两名宫人能遇到娘娘这样的主子,真真是三生有幸了。”
太后叹了口气:“有的人本来比她们还要有幸呢,但也要知道惜福才行。”
这话自然是在说秋嬷嬷了。看来太后还在为秋嬷嬷而纠结呢,秦含真只微笑不语,打算拿别的话转开太后的注意力。
不过太后的心思,还是在昨天发生的事情上:“蜀王世子妃还在宫里呢,她与两个孩子待在一处,倒还平静。不过……她日后若真想带着两个孩子回蜀地依附娘家度日,男孩儿还罢了,女孩儿的伤可不好办呢。哀家打发人跟她说,可以把小县主留在宫里,也省得孩子千里奔波受苦,她竟然婉拒了。这叫哀家说什么好?做爹的狠得下心肠,这做娘的,也心硬得很。”
秦含真怔了一怔。
第六百二十八章 李氏
秦含真再次见到蜀王世子妃时,她已经换了一身打扮,不再是宗室贵妇的华服,而只是颜色素淡的细布衣裙,头上簪着没有任何花纹的素银钗,耳上塞着两颗式样最简洁的银丁香,脂粉不施,却是平静淡然的模样。
她冲着秦含真淡淡一笑:“未亡人已不是宗室妇,郡王妃唤我一声李氏便是了。”
秦含真有些惊讶地看着她:“你已经听说了蜀王世子的消息?”
李氏神色平静地道:“听说了。秋嬷嬷会有此举,倒也不奇怪。赵砇欺瞒秋嬷嬷在先,如今死在秋嬷嬷手中,也算是罪有应得。”
这话从蜀王世子的妻子口中说出来,怎么听着有些奇怪呢?
秦含真轻咳一声,道:“看来你已经把你所知道的蜀王世子罪状,都送呈御前了?”
李氏点了点头:“我知道的都写了,想必没有遗漏,反正我知道的事情,原也不多。秋嬷嬷知道的更多,可惜……她如今死了,死无对证。就算能抓到赵砇那些四散的秘密人手,也不可能供出赵砇所有的秘密了吧?那个人,从来不会完全信任任何一个人,除了他自己,不可能有人知道他所有的事。”她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不过,他人都死了,罪证什么的,也都没有意义了。事情关系到东宫后院的阴私,牵扯到了太子殿下的颜面,定然不会公之于众的。赵砇也算是逃过一劫?只是以他的性情为人,他人都死了,想必也不会在乎身后之事。”
秦含真清了清嗓子:“我听太后娘娘说,你要带着儿女返回蜀地去?是要与娘家人团聚吗?”
李氏的表情放缓了些:“李家在原籍尚有祭田房舍,族人也和睦,想必还能容得下我们母子三人。原本若只有我一人带着两个孩子,断不敢有此等奢念。但如今我母亲兄弟上京来寻我了,我可以随他们一同上路,即使千里之遥,也没什么可怕的。”
李氏的母亲兄弟能够走那么远的路上京来寻她,可见这骨肉亲人之间,还是有感情的,不象蜀王世子那般冷酷,夫妻血亲,统统只是踏脚石,随时可以放弃。也难怪李氏即使没见过母亲兄弟,也有底气说,可以与他们一道返回家乡,并依附家族而居。李氏这样的女子,若不是嫁给了蜀王世子,应该也不会沦落到今日的田地吧?以她的出身、才貌与见识,本该有更好更顺遂的人生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