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慈爱地说:“听父皇的话,千万别累坏了身子。”
裴清殊点点头道:“父皇放心,儿臣明白。”
六皇子的前车之鉴,裴清殊一直记得。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他都会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的。
临走之前,裴清殊放心不下,就又对皇帝啰嗦了一遍:“父皇,从小到大,儿子也没求过您什么。可儿子这回请求您,千万不要就这么轻饶了曹立群等人。实话同您说吧,早在儿臣回京之前,我就想过父皇有可能不想重罚曹立群他们。为了让您重视此事,儿臣甚至曾经想过自残身体……但一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二来儿臣不想欺瞒父皇,与您父子离心。所以儿臣决定,不用那种歪门邪道的办法,而是尽自己的全力说服父皇。现在儿子什么都和您说了,还望父皇能够慎重考虑儿子的话。”
裴清殊说完之后,便施礼告退了。
皇帝听了这番话之后,心中大受触动。
裴清殊走后,他便去了钟灵宫那里,同俪妃说出此事。
俪妃听完之后,特别烦躁地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什么都不怕,就怕俪妃厌恶于他。见俪妃露出这种表情来,皇帝忙道:“月儿,你这是何意?”
“皇上,殊儿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您还有什么好考虑的?”俪妃冷冷地说:“别再做让我看不上您的事儿了。”
第135章 建议
裴清殊回到皇子府里的时候,已是累得筋疲力尽。他什么都顾不上想, 倒头就睡, 结果睡到三更半夜突然惊醒。
小德子还跟公孙明他们在一起, 尚且没有回京。今晚值夜的是小悦子。听到里头的动静之后, 小悦子便凑过来问:“殿下可是要去净房?”
“送水进来,我要沐浴。”
小悦子忙领命去了。
裴清殊仰面躺在床上,忽然想去看看宋氏。他已经回来大半天了,还没顾上和她说说话。但一想到这个时辰,她肯定已经睡了,就没有过去打扰。
下人送了水进来,沐浴更衣之后, 裴清殊无奈地发现自己好像睡不着了, 只能闭目养神。
天快亮的时候, 他实在躺不住了,索性提早起身,开始写自己这次出行的所见所闻,并从中整理出几个建议来, 准备呈给皇帝。
差不多到了宋氏起身的时辰, 裴清殊才放下笔,借着朦胧的晨光走向后院。
说来也奇怪,他在宫里住了十几年,在这座皇子府里住的时间不过几日功夫而已,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裴清殊现在就是觉得, 这里才是自己的家。
不管他有多熟悉庆宁宫,那个地方,也已经不再是他的家了。就算房子给他留着,让他回去睡,裴清殊还是会觉得不自在的。
还是皇子府好,不仅地方宽敞,更重要的是,他是这座府邸的男主人,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
宋氏见他来了,露出欣喜的笑容:“殿下这么早来,还没用过早膳呢吧?南乔,还不快伺候殿下净手。”
“是。”南乔知道宋氏这是给自己机会呢,于是娇笑着上前,正要去拉裴清殊的手,结果被裴清殊给拦住了,“不用了,你先下去吧,我有事要和皇子妃说。”
南乔听了,似乎有些委屈,但还是什么都没说,乖乖地退了出去。
“她经常来么?”
南乔走后,裴清殊有些别扭地问。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自己的两个女人和睦相处的样子,裴清殊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按说妻妾和睦,本是好事,但她们这样……尤其是宋氏这样,让裴清殊有一种她好像根本不在乎自己的感觉。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殿下不在府里的这些日子,我一个人呆着也是无聊。南乔常来陪我,和我说话解闷儿,两人做个伴儿呗。”宋氏说着,亲自上来帮裴清殊擦手,“殿下可算是回来了,这一路可辛苦?”
裴清殊坐下之后,也不顾那些个“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夫妻两个边吃边讲。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裴清殊在说,宋氏在听。
听到惊险处时,宋氏禁不住用帕子捂住嘴,十分惊讶地说:“竟然有这种事?那,那殿下没有受伤吧?”
裴清殊怕宋氏害羞,就没好意思说,其实他身上并没有什么外伤,不过因为这些天骑马的时间过长,现在胯下还隐隐作痛呢……
“我没事,就是虎子哥受了伤……不过幸好伤口处理得还算及时,问题不大。”
“那就好。”宋氏松了口气,后怕地说:“我与殿下刚刚成婚不久,若是殿下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怎么活呀……”
“放心,就算是为了你们,我也会好好保重自己的。”裴清殊说着握住她的手,悄声问道:“这个月的月信……来了么?”
见宋氏红着脸点点头,裴清殊隐隐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就没再说什么,只是拍了拍宋氏的手道:“我还有些公务要处理,晚些时候再来看你。”
从宋氏那里出来之后,裴清殊便回到书房继续写奏章,顺便让人去傅府把傅煦叫过来,让傅煦帮他再润色润色。
傅煦看完裴清殊的草稿之后,不由感慨道:“看来殿下此行,真是收获颇丰。”
裴清殊写的建议共有六条,每一条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其中最主要的,也就是围绕科举一事的,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有关廪生的选拔问题。裴清殊认为,现在读书考试的成本很高,许多贫家子弟都读不起书,以至于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既然朝廷每年都出了钱补给考生,那就应该补贴给最需要补贴的优秀学子。
所以他建议,取消所谓品性等十分主观的考量因素,而是在府试录取的五十名考生当中,从头名开始,顺序选择家庭条件困难的考生补助。
所谓的困难,裴清殊和傅煦商量了一下,把家中人口超过三人,家庭年收入二十两以下者,都纳入了这个范围之内。
其实普通人家年收入二十两,尤其是在地方的,已经不算特别贫困了,起码能够吃饱穿暖。
但是读书考试所消耗的银两,尤其是到外地赶考的费用,足以使得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望而却步。
所以裴清殊他们把标准稍微定的低了一些,让一些家庭条件比较一般的生员,也能得到朝廷的补助。
至于那些真的穷的吃不上饭的孩子,别说读书考试了,就是吃饱穿暖还很成问题。
虽然很无奈,但他们暂时不在裴清殊扶持的目标对象之中。
“其实我想过了,我们提议这样改革,唯一伤害的就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富家子弟的利益。可对他们来说,这点银米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看重的是那份荣誉。所以朝廷可以采取一些别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