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新娘子啦。”
程素素才在史先生那里就要哭了,哪里还禁得住这个冰块师兄这样一句话?顿时眼泪就下来了。道一的脸青了,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他就会板起脸,假装自己很镇定,生硬地问:“怎么了?”
程素素拖起包袱,往他怀里一塞:“给你的。”
道一傻乎乎的:“怎、怎么了?”
程犀道:“她给你做的衣裳。”
道一抱着包袱,手足无措:“啊……哦……有东西给你。”
程犀无奈拉起妹妹:“擦擦眼泪,啊,以前没见你这么爱哭呀。”
道一抱着包袱,想放下,又不知道放在那里,很是为难,终于说:“带她来。”将兄妹俩带到了他日常起居之处,将包袱小心地放到床上,才取了钥匙,拿出一只黑漆的匣子来。
打开小铜锁,取了几张书契给程犀:“她的嫁妆。”
程犀惊讶地道:“这是哪里来的?”细一看,有田契,也有房契,田契上还带着佃户。又有几张身契。
道一不大自然地说:“这些是师祖留下的,你们几个都有。这个是我的,嫁妆不多一点,怎么兴风作浪?不是要被人休回来了吗?”
“哇!”程素素才擦完眼泪,又哭了出来。
道一像拿着什么毒物一样,将书契扔给程犀,然后躲着程素素远远的。站了一阵儿,才小心翼翼的走近了,摸摸她的后脑勺:“别、别哭了!”
程素素泪眼汪汪的仰视着他:“我、我想给师伯烧点纸。”
“跟、跟我来!”
广阳子就藏在玄都观里,坟墓有专门的道士看守,程玄总爱拎着酒过来找大师兄说话,这里维护得很不错。三人在坟前上了香,烧了纸,程素素在心里发誓:我一定要让梅老头去死上一死!皇帝也别想过痛快了。
烟火缭绕之间,大家的表情都不好看,程犀与道一竟没有发现她的表情阴沉得厉害。
————————————————————————————————
往外出去一趟,嫁妆不丰富的问题竟得到了意外的解决。紫阳真人给她的这份嫁妆,意外的丰厚,不意外的可靠。赵氏与李绾如释重负:“拿四家做陪房,身边的媳妇、婆子就都有了。外面的车夫也有了,跑腿的、管事的,都有了。田产、房舍,让他们接着管。”
道观原依附的佃农们,理所当然地要比半路买来的人可靠得多得多!
程素素却觉得不对劲儿:“这也太多了吧?师兄说,师祖留下来的,我们每人都有一份,那是几份?一总得多少了?每人分到的,对半开,还差不多。”
说到这里,猛然间明白了:“别是师兄把他那一份儿给我了吧?我记得当初大哥成婚的时候,观里给多少来着?”那时候是她管事儿,观里出的金银多,折合一下,比程素素手上这一份的二分之一略少一点。
赵氏也怔住了:“这怎么办?他还要娶媳妇的呀!”她还一直没忘这个事儿。
程素素拍板:“那得还给他!”
程犀道:“且慢!这份情不好推辞的。”
程素素与赵氏十分难得地统一了阵线:“你想留下来?不行!”
“你帮他经营,”程犀慢慢地道,“我知道你闲不住,给你件事情做,免得你太无聊。记住这份情,等他要用的时候,你再送给他。你能送他多少,看你的本事了。”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免得妹妹太闲了做出什么奇怪的事情来。
程素素郑重地点头:“好。”
本是婚前的道别,却心头沉甸甸的回来。
直到婚礼前一天,程素素的心情还是轻松不起来。她惯会做戏,此时也笑不大出来了。嫁妆从家里往谢府送,看着着实热闹,围观的指指点点,这是一份虽称上惊人,却也绝不丢人的嫁妆。
赵氏与几个舅母围着她转:“出嫁前都忐忑,出门的时候哭得多了去了,到了婆家,可不敢摆脸子呀!”
程素素勉强一笑:“知道了。”
这笑得一点也不甜呀!几位长辈更急了:“你想想开心的事儿,啊!明天不哭都行!笑着,一定要笑着!”
这一晚,程家上下都不曾睡好。
次日,程素素起得不晚,却等到近午时才开始梳妆打扮。此时,家中宾客已经陆续到齐了,预备着围观新郎迎亲。为难新郎倌儿,永远是那么的有意思。女方家里,外祖赵家的女眷、程犀的同僚等的家眷、又有姻亲李家的家眷,都聚到程素素这里。
谢麟那里,也邀上数名好友来做帮手。外面嘻嘻哈哈,热闹极了。李绾在房里陪着程素素,笑道:“外面打仗一样的。”
程素素一怔,旋即笑道:“是啊,可不就是打仗吗?”
李绾心笑道:“好几天不开脸,突然就笑开了?”
程素素摸摸脸:“是吗?”
“喏,又笑了呢。我看她们也难不住新姑爷。”
果然,谢麟很快地杀出重围,外面吟起催妆诗来。房里却是萧夫人亲自坐镇,拿捏着分寸,何时再为难一下,何时答允。终于将人放出。
程素素要拜别父母,听父亲训个话,然后才是蒙着头脸不让人看地送上车。那头到了谢府,再吟过却扇诗,才是与大家正式见面——此后便是谢家妇了。
只能看见缝隙里的一点色彩,耳朵却听得很清楚,仿佛是史先生的声音说:“昔年读《世说》,‘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润璧之望,’遗憾斯人难再得,不想今日又见矣!”
程素素忍不住笑了出来,长相么,是的,除了长相,这俩跟冰清玉润,是一点儿关系都不搭的。希望先生日后不要失望才好。
李绾听她笑了出来,掐了她的胳膊一下:“这会儿别笑!”
程珪承担起送嫁的任务,将人送到了谢府。
————————————————————————————————
迈进谢府,程素素忽然变得紧张了起来。
仪式感越来越浓。郑重的、程序分明而有意义的仪式动作,一点一点,将婚姻的郑重其事浸到了她了身上。仿佛真的有了一点对新生活的期待。
谢府的大热闹,才刚开始。
此时已过午,已经吃了个半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