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见到李勉面色稍好了些,问道:“你不是素来不爱朝宫里来,怎么今日想到要来看我了?”
李勉笑了笑道:“什么都瞒不过皇兄, 臣弟今日来的确是有事要求皇兄。”
李勤看着眼前的李勉, 心中颇有些感慨。原先他这个弟弟对自己何曾有过好脸色, 倒是自从造/反那件事之后,却突然转了性子。
确切的说, 是自从对方当了父亲之后,突然转了性子。不仅对皇帝没有了从前那种敌意,反倒敬重有加, 颇有做臣子的样子。
“说吧,你我之间,不用那般见外。”皇帝道。
“臣弟……有些想家了,想回一趟池州。”李勉道。
皇帝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道:“是该放你回去了,孩子们应当都长大了不少,你这个做父亲的,总该回去看看。”
李勉没料到对方这么轻易就答应了,又道:“未免朝臣风言风语,恳请皇兄派人跟着臣弟回池州,并且按时将臣弟的一举一动奏报给陛下。虽然臣弟已经没有反心,但为了安抚朝臣,还望皇兄应允。”
皇帝皱了皱眉头道:“允了。”
六王爷闻言拱手谢恩,兄弟二人沉默相对,竟然沦落到无话可说的地步了。
“皇兄,臣弟还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李勉道。
“想说便说吧,如今也没人会跟朕说心里话了。”李勤道。
李勉闻言却一撩衣袍先跪了下去。李勤一怔要去扶他,李勉却直接伏地道:“皇兄请听臣弟把话说完。”
皇帝有些无措的立在那里看着对方,心里十分讶异。他这个弟弟向来不把自己看在眼里,能毕恭毕敬已经让他惊讶不已,没想到还能这般跪拜自己。
“征北军的主帅一职,皇兄一直不曾给刘璟,如今赫南已经不存在了,大夏又要求和,看似征北军没什么作用了。”李勉道:“皇兄是否想借此机会,将征北军拆分整编?”
皇帝道:“朕的心思这么好猜?”
李勉道:“皇兄,恕臣弟直言,即便你除掉了刘璟,也还有王璟、李璟,你拆分了征北军,还会有征南军、征西军,大余不可能永远太平,你又何苦坐那兔死狗烹的事情?”
“你要说的只有这些?”皇帝冷声问道。
“皇兄难道还不明白吗?”李勉道。
皇帝有些恼羞成怒的道:“朕是皇帝,该让谁死谁就得死。刘璟手握重拳,朕怎么可能放心?”
该果断的时候优柔,该怀柔的时候又狠戾。
李勉心知对方听不进去,却还是有些不甘心。
他叹了口气道:“当年杨少师明知你优柔寡断、缺乏胸襟,依旧尽力扶你上位,你可知为何?”
皇帝听他提及杨敏行,骤然眼睛泛红道:“你胡说!先生若非觉得我有为君之才,怎么会那般尽力的辅佐我?”
“皇兄,其实你自己心里比谁都明白。杨少师之所以辅佐你,只因你是太子。他为人聪敏才高,唯一的缺点就是愚忠,但凡他稍有变通,也不可能选你。”李勉道。
这话可以说是非常的大逆不道了,怪不得李勉要跪着说。
“但是杨柳岸和他父亲不一样。”李勉道:“杨敏行有多么的忠君,杨柳岸就有多么的反叛。他从前忠于刘璟,此后也只会忠于刘璟。”
皇帝厉声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臣弟想说的是,当年若非我行差踏错,间接害死了二皇兄,你我兄弟之间也不会生分至此。而皇兄你,若不是抓着对杨少师的妄想放不下,又怎么会有了杨家的灭门之事?”李勉道。
“你闭嘴!”皇帝吼道。
外头的太监闻言在门外出声询问,被皇帝大吼着赶走了。杨敏行之死,一直是李勤心中的一根刺,虽然他一直都知道是自己的错,可如今被人当面揭穿,无异于生生撕开了伤口一般。
“朕只是倾慕他,朕有什么错……”李勤说罢失声大哭,跪在地上抓着李勉的肩膀道:“你说,朕究竟有什么错!”
李勉心有不忍,却依旧开口道:“你当年会倾心杨少师,是因为从未有一个人待你那般器重,一个像他那么才高八斗如谪仙一般的人,本不会将任何人放在眼里。然而他却对你一心一意,几乎是拼尽全力的在辅佐你,只盼你成为一个好皇帝。”
“而你将他这份忠心扭曲成了情/欲,对他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还一发不可收拾的害了他全家人的命。”李勉道:“如今总算有了恕罪的机会,你还要再将他唯一的儿子也赶尽杀绝,将来到了九泉之下,你有什么脸面去见杨少师?”
皇帝骤然推开李勉,如同发了疯一般嘶吼。这些他当然知道,他又不傻,他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甚至都问过自己,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是二皇兄死的时候?是杨敏行说要离开京城的时候?他想不起来……仿佛所有记忆中的自己都是这般歇斯底里且不计代价。
他的优柔寡断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为力。
他根本就不配当一个皇帝!杨敏行一世英名,唯一做错的一件事就是把他扶上皇位。李勉说的没错,他不配当这个皇帝。
皇帝把自己关在殿中一整日未曾出门,也没有内侍敢进去打扰他。
次日早朝,皇帝宣布由六王爷李勉带人去同大夏和谈。
李勉曾经和大夏有过来往,虽然当初是为了造反,但交情终归是交情。如今派李勉去,乍一想觉得令人费解,仔细一想却也觉得在情理之中。
李勤想了一夜,他倒不是大发善心的想要放过刘璟一马,只是经六王爷提醒,他突然意识到,若刘璟真要与自己作对,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
而杨柳岸虽然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但心思谋略一点也不输给杨敏行。若是柳岸与刘璟联手与他作对,恐怕这龙椅自己也未必能坐稳。
李勤不是妥协了,而是认命了。
北江平静了许多时日,刘璟找人在城外重修了大营,看样子是打算在此长驻。
刘伯叔的腿伤渐渐好转,玉竹给他弄了一副拐杖,整日带着他在外头溜达,生怕他躺的太久了会颓废。
那俩郑将军捡回来的孤儿,被寄养在了玉竹这里。大概是玉竹看起来太过冷淡,而且比较严肃,所以两个小孩不大喜欢缠着玉竹,反倒是很喜欢刘伯叔。
刘伯叔生性不善与人交往,但是与孩童相处却十分自然,于是没几天的功夫,俩孩子便跟在他屁股后头成了跟屁虫。
玉竹倒是提过要把孩子送给城内的人领养,但刘伯叔一时有些不舍,又担心孩子跟着别人吃苦,便推说等几天再说,一推再推便越发舍不得了。
“京城的人是不是到了?”刘伯叔问玉竹。
玉竹道:“一早到的,而且听说六王爷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