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七章招工
    中国人历来有重土不重迁的秉性。往浅里说,就是中国人有很强烈的家庭亲情观念,似乎,只有和亲人呆在一起的生活才是幸福和令人心理安宁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梁园虽好,不如归去。就算生活再艰辛,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满足的,即便前途一片渺茫。
    可是,另外还有一句俗话:树挪死,人挪活。
    或者:人不出门身不贵。
    意思非常明确机会总是在远方。在家乡,你所能获得的,所能达到的高度是目光可及的。而离开这个熟悉的环境,你就有着无限的可能。
    这是中国古典智慧几千年来的岁月沉淀。至理名言。
    这样,两个观念就产生了一中截然而尖锐的悖论对立。
    中国式的思维历来都走中庸之道,对事物既不说是,也不说否。塞翁失马,各有缘法。凡事都以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来套。落实到行动上却未免有点裹足不前,畏手畏脚。
    同样,面对夜半三更闯进别人家里,游说这里的技术工人去上海打工,黄昏并不是十分期待。于乐算了一下,大概要从这里挖走一百一十三人。其中工艺技术员三十,剩下的都是熟练技工,班组长。有了这批人,只要工厂设备一安装完毕,上海那边立马就可以投入生产。实在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黄昏认为,于乐口才并不太好,形象也差。缺乏让人信任的外观条件。虽然他将胸口拍得山响,但如果他能够弄回去六十个人已经算是意外之喜了。不能太期待一个三国志游戏中智力50、魅力30、政治70、体力15老家伙能够胜任登录人才的任务。这种路人甲式的武将只能留在后方守守城池罢了。
    不过,事实让黄昏大跌眼镜。如果他近视的话。
    只不过一夜。一百一十二名新职工全和他签了劳动合同。还有很多炮灰式的能够做些简单体力劳动的普通工人也纷纷前来报名。可以说,登高一呼,群起响应。仅仅靠一个于乐就将这家工厂的家属区弄了个鸡犬不宁。很多家庭都彻夜不眠,收拾行李的收拾行李,挥泪告别的泪眼婆娑。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本来,黄昏他们并不认为这些工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去千里之外的上海上班。可是,于乐只不过摆上一张桌子,拿起话筒喊了一声。“招工,月薪一千保底。”便吸引了所有的人,包括那些已经睡着了的和喝醉了的,还有那些因为拿不出孩子书本费而打架的患难夫妻。
    感谢党,感谢政府。
    移风易俗,改变观念。
    人才终于可以顺利流动了。
    很显然,于乐对付这种情况十分有心得。对于名单上的工人照单全收,对于不是名单上的,反复询问。阅读相关个人简历,希望不漏掉一个可用之人。
    来的人真不少,人头涌动。于乐和黄昏坐在桌子前,宛若一叶扁舟,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
    终于,桌子受不住这种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侵袭,终于翻转。
    “啪!”灯泡灭了。
    一片呐喊。
    “我要去。”
    “我身体好。技术好,收我。”
    “我只要八百保底。适用期六个月。”
    “我不要基本工资。管饭就行。我挣奖金。”“这样也行?”黄昏在黑暗里被挤得几乎窒息,大叫:“老于,老于。”
    “救命啊!”是老于的声音。“我地脚,我的腰,我的肾脏。让开,我憋不住了。我有前列腺炎。”
    “太不像话了!”黄昏出离地愤怒了。他奋力分开人潮。在黑暗中摸到一根电杆,背靠在上面,深吸一口气,大叫:“安静,tmd,都给我安静。靠!谁挤我,我就开除谁。”
    “不是我。”
    “不是我挤你的。”
    黄昏感觉身上一松,继续大叫:“谁将灯给我弄亮,那个谁谁。对,王老五,你换灯泡。你被录取了。”黄昏记性很好,记得刚才有一个诨名王老五的来报名,结果没有被录取,却一直不肯离开。这家伙孔武有力,壮得像一头犀牛。让他来维持治安是恰当人选。
    “来了!”黑暗里传来一声喜悦的惊叫“娘的,都他妈地给我闪开。别挤着老板。”
    灯亮了,眼前全是渴望的眼睛。那些眼睛是如此地亮,在黑夜里,在路灯下亮得吓人。
    看样子,工人们地日子并不太好过。一个个都穿得朴素。在他们外面,是妻子和孩子。孩子们都还穿得体面。看得出来。
    天要亮了,有点冷。
    但妻子和孩子们都还守在丈夫和父亲的身边。
    被录取的人每人都先发一千块安家费。
    没被录取的人都叹着气,默默地站在一旁,不肯离开。
    最为奇怪的是,那些已经被录取的人也在叹气。想想也是,离家千里,去一个未知的世界,开始新的生活。那需要多大地勇气啊。
    风吹来,居然带着暖意。春天好像来了。
    突然之间,一种难言的情绪重重地压在心口。眼睛一热,眼前的景物有点模糊起来。黄昏吃了一惊,急忙躲进阴影,悄悄地用手指在眼角刮了刮。感觉到一点凉意。
    等天完全大亮,招工工作终于结束。
    “好了,累死了。怎么样?”黄昏问于乐。
    “差不多了。”
    “那么,走了,十二点之前离开这个鬼地方,我们回上海。”黄昏舒了一口气。
    “还不能走。”
    “为什么?”
    “还差一个人。”于乐笑了笑“我名单上排名第一的那个人还没来,也许,我们该登门拜访。”
    “什么人,这么拽?”黄昏感觉有点奇怪。
    “一个叫许林的工程师。”于乐说:“其他人我们可以不要,这个人必须弄回上海,没有他,我没信心将厂子弄好。”
    黄昏有点惊讶“这个许林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这么看重?”
    第八章许林前半生的人生
    说起许林这个人,于乐可算是印象深刻。
    大家都是在家用电器圈子里混的人,彼此都有所耳闻。只不过,去年一年对二人来说都不是一个好年头。于乐的红光电子倒闭不说,还被扬子集团给了黑了。许林所在的厂也破产变卖,现在连机器都被人拆了个精光当初,许林是这家工厂的总工程师。这人有一个特点,动手能力极强,天生都有一种立体思维。只要你能说上号的洗衣机,他就能靠手工给你拼装一个出来。
    本来,做一台新型号的洗衣机需要经过大量的设计,其后需要在试验室里反复试验,以期获得准确的数字。但这仅仅不过是,有设计之后的论证。设计前的创造性思维才是关键。恰好,许林就是这种有着创造性思维的人。
    许林今年四十出头,文化程度不是太高。这家工厂也是一家有着四十年历史的老厂。前身是一家市级机械厂,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生产拖拉机和农用机械。可以说,许林从一出生起就能够嗅到工厂里的钢铁和机油味道。他的人生都是伴随着工厂的发展成长。二十年前,他毕业于厂里的技工校,学的是机修专业。刚毕业那年正好碰上中国家电业快速发展的一年。这一年,刚好改革开放。老百姓手头有了点闲钱,饭也能吃饱。
    能够吃饱饭,又有闲钱。必然需要解决基本的精神需求。于是。电视机开始疯卖。
    那时候。普通工人一个月地工资也不过三十来块。而一台十二英寸地黑白电视机就要卖到三百多。还有价无市,需要凭票购买。
    见市场火爆,厂里也买了一条生产线。开始生产电视机。
    那一年,竞争还不算激烈。
    但几年之后,电视生产厂家便开始遍地开花。有名的没有名的品牌有两百多种。什么“熊猫”、“西湖”、“牡丹”、“黄河”、“长江”“金丝猴”后世地人无法理解这么多品牌一同冲击市场的情形。
    市场蛋糕的大小是固定的。嘴巴多了,谁也吃不饱。于是,一些小厂就开始倒闭。大浪淘沙。最后,只有三五家活了下来。终至成为家用电器大鳄。
    很不幸,这家工厂死掉了。
    没办法,只得转产。
    在地方政府的主持下,厂里引进了一条德国线,开始生产冰箱。刚开始地时候,生意还不错。各地前来购货的商家成群接队。汽车在厂门口排起长龙。甚至有工人受了商家的好处,给人代开发票,代提货,很是弄了点**银子。
    厂里这一宝算是押对了。
    这一时期,正好是电视机饱和,而其它家用电器开始发轫的时候。作为一种功能神奇,块头巨大的电器,冰箱是人们的首选。想想也是,这么大一个铁疙瘩往客厅里一杵。当真是先声夺人,派头十足。
    不过,厂里一开始弄的不过是简单地单门冰箱。因为生意很好,满足了,也就没有心思再搞什么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于是,到双门冰箱一开始出现。厂里的订单开始急剧下降。再往后,那些装饰漂亮、功能齐全的多功能冰箱一出现。单门的小个子产品就乏人问津。最后无声无息地死掉就成为宿命中的结局。
    冰箱搞不成,怎么多工人要吃饭。总不能置之不理。
    于是。继续产业结构调整。
    但是,银行被工厂老是伸手要贷款弄得已经有点审美疲劳了。死活不肯多给钱。
    好不容易弄了点资金。厂里这才发现,这点钱根本就搞不成什么事。只得退而求其次,弄点短平快的东西。
    这个时候,又一次机遇摆到他们面前。家用电器开始进入农村市场。尤其是洗衣机,单缸的。
    这东西技术含量不高,成本低廉。成品售价也不过两三百块。任何人都能接受。
    于是,开始生产。
    这一生产就是五年。直到全自动洗衣机的出现。
    全自动洗衣机其实成本并不高,但产品附加价值挺让人眼红。一台洗衣机成本也不过几百,一上市,随便就能卖到一千多两千块。
    想当初,厂里也不过想弄一条生产线就可以了。这样资金压力也小些。不需要做得太大,单单占领省内市场就足够养活厂里的所有员工了。
    世事比人强。这个时候,一个叫金碧辉地新老总空降而来,为了发财,他索性一口气买了一条进口生产线,背上了一屁股债务。之所以这么做,大概是为着那笔动人的回扣吧。这三条生产线都是通过国内中间商引进的,价格足足比国外贵了将近百分之四十。这多出的钱究竟去了那里,见仁见智。
    所以,当生产线安装好的那天,厂子破产了。
    金总可不管这些,只要个人发财。哪管世界上洪水滔天。
    这就是这家工厂的历史,也是许林的个人历史。
    从参加工作开始,他的人生就和这家工厂紧紧地系在一起。可以说,工厂的命运就是他个人地命运。
    他从一个小小的钳工、电工做起,直到成为工程师。
    厂子破产之后,和他一样的许多工程师都跳槽到了其他公司上班,拿高薪,开小车,住大房子。可他偏偏没人要。
    究其原因,大概和他的年龄以及文凭有关吧?
    他已经快四十了,在人才市场上,一个四铃五零人员大概只能去做家政人员。另外,他仅仅是一个技校毕业生,算起来只有高中文化程度。若要进大公司,现在的家电企业基本上都是巨无霸,没有大本以上文凭,根本就每人要。
    尽管他能力非常强,参与了历次转产的建设和机器调试。对家电行业熟悉无比。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多次领导了厂里的技改项目。可还是没有人来请他。
    这才是,年龄是个宝,文凭少不了。
    许林同志两样都不占优。
    于是,他很光荣地下了岗。成为一名光荣的下岗工人。每天开电视听着那首着名的励志歌“心若在,梦就在,只不过是从头再来”恹恹欲睡,做一个家庭和社会的废人。
    他为人正直,这么多年也没弄到什么钱,这一下成为待业中年,经济上立即出现了很大问题。
    “等等。”黄昏打断了于乐的述说:“别说这么多没用的东西,简单地问一句,这个家伙的真实水平如何?别给我玩需的。什么上过国家级杂志,什么搞过几次技改。这些没用。”
    许林一听,知道老板那里是不那么好糊弄的,说再多也没用。不如照实了说,便道:“很高,非常高。”
    黄昏又问:“究竟高到什么程度?”
    “这么说吧,他可以独立设计出一种新型号的产品。你只要提一个想法,他立马就能弄出样品来。”许林回答。
    “喔,原来是这样。”黄昏沉吟,对于洗衣机,尤其是新式的全自动洗衣机,他因为在另外一个世界上干过销售员,对这东西有着这个世界上的人所没有的超前意思。想法不少,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如果这个许林真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倒不妨弄回去,给自己设计新产品。不过,他还有顾虑。这种能够动手搞设计的人在世界上并不缺乏,你许林可以,他张三也可以,李四、王麻子也可以,为什么非得要用他?又问:“如果我们放弃他会怎么样?”
    于乐想了想,慎重地回答道:“会很可惜,我只是可惜这个人才。以前我和他见过面,觉得这人的真实水平非常高。”
    “人才到处都有。”
    “这么便宜的人才却不好找。一个中专生,只需要给几千块一个月就可以了。”于乐大笑。
    黄昏有点不悦:“钱上面我不会亏待手下人。如果他真的实用。既然你将说得这么好。而且他的生存环境并不好,怎么不来报名招工?”
    “大概有点傲气吧,他认为自己是高手。或者,他在等待吧?这一等就等了好久,连吃饭都成问题。可他还是不肯出去工作。”许林小心地看着黄昏,生怕黄昏发怒:“其实,先前我已经去他家挖过,可他不肯。说我的级别不够,不和我多说。这人有点狂。”
    “有点意思,一个四十岁的中专生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人才,是诸葛亮。呵呵,真是少见!”黄昏大笑“大概,他真有点本事。”
    回头看了看,招工工作基本结束。中标的工人们都开始收拾行李,想随黄昏他们的车队一起去上海。本来,他们可以下来自己去坐火车的,这样也快捷而舒服。可火车票要好几大百,没钱这么糟蹋。而且,安家费都留给了老婆孩子。手头还是困难。比如和车队一起去,省些车票钱,还可以吃黄昏车队的集体伙食。两全其美。
    “走,我们去他家会会。”黄昏说“‘希望不会浪费我的时间。”
    “您绝对会对他满意的。他是个人才。”于乐很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