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0章
    怎么可以怕老婆?
    我有错,难道你就没错吗?我多想你,疯了一样想你。
    “你今晚到我梦里来,咬我揍我,我绝对不还手,”陆与闻连哄带骗、威逼利诱道,“来不来?就这一次机会给你打老公,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了,以后打我我要告你家暴的。”
    “什么?不喜欢老公这个称呼?那也没办法,有本事你来咬我。”
    陆与闻低低地道,他抱着墓碑,脸贴着冰凉的碑面,心里涌现难以名状的情潮。
    他觉得他和方雨至今仍在热恋中,唇边的吻经过十余年仍有温度,闭上眼睛,还能回忆起爱人在怀、身体炙烫的感觉。
    他有预感,他和方雨还会相爱很多年,于是他暗暗告诫自己,他是有家室的人,要再谨慎一些,离闲杂人等远一点,不然老婆会生气的。
    离开陵园前,陆与闻把车上别人硬塞给他的两条烟给了门卫室的保安。
    保安还是当年那位,这么多年逐渐能跟他说上几句话,上回问他最近不拍戏吗,他很诧异,保安居然能认得他。
    这回保安问怎么提早过来了,陆与闻带着点失落、无可奈何道,因为我想他了。保安感慨他以前隔三差五的来,都快把这当家了。陆与闻回道,那时年纪小。
    回程的路上,他觉得时间真的过去太久了,异常狼狈的那几年,如今也可以若无其事地谈及。
    每次见完方雨,伤痛会暂时走远,他再次理解了有情人为什么要朝朝暮暮,因为见面实在是一件太过美好的事。
    陆与闻把凌晨时分空旷的马路当成他一个人的原野,他在这里驰骋过爱人的心田。
    几天后,陆与闻再次和那天来家里的男孩碰头,地点是某家花店,他假装来买花。
    他选了一束玫瑰和一把满天星,男孩简单修剪过,用玻璃纸替他包扎好花束,用一根细丝带捆住花茎。
    男孩忙活时,他有一搭没一搭地道:“你上次说怎么浇水来着?我又忘了。”
    “这个季节虎刺梅要一到两天浇一次水,平常把它放到有太阳的地方,但不能暴晒。”
    男孩包扎好花束,打了个漂亮的蝴蝶结,随后状似无意地询问:“需不需要用旧报纸再包一层?”
    陆与闻心领神会道:“麻烦你了,对了,还得麻烦你再上门一趟,有几盆花我不会料理,叶子发黄了。”
    男孩应了下来,和他约了个时间,这次碰头才算完成。
    陆与闻捧着花回到车上,升上车窗,小心翼翼地拆下裹住花束的旧报纸,男孩特别提的旧报纸一定是重点。
    为了防止被有心人窃听,他们约定在外面的交谈只围绕花草养护这一话题,一旦提及不相干的内容,则要特别注意。
    陆与闻迅速浏览了整张报纸,日期是上周五,版面是无聊的健康养生,最后他在报纸中缝看到圆珠笔随意画出的一个圈,被圈住的内容是一则清洁公司的招聘启事,
    陆与闻记下清洁公司的名字,美家清洁,他几乎立刻明白了男孩的意图——从当年涉事酒吧的外包清洁公司入手调查。
    十六年前,方雨在某个不知名的小酒吧身故,所有证据都指向意外死亡。
    根据监控和目击者证词,方雨是一个人走进那个酒吧,敲开包厢的大门。包厢里的人把不请自来的方雨当成陪侍,灌了他一通酒。
    不到半小时方雨倒地身亡,事后查出方雨服用过助兴药物,死因是助兴药引发的急性心力衰竭。
    警方给出的调查结果是基于监控录像和现场证人证词,可方雨出现的动机、服下的助兴药,这些通通都不合常理,他无法接受在不合理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他尝试自己调查,但整个酒吧如铁桶一般,他查不到任何能证明方雨死因有可疑的线索。
    走投无路之际,他想起他和方雨遇见的那家酒吧。他们再次相遇的那晚,该酒吧曾发生一桩惨案,同样是意外身亡,受害者同样在新闻里被隐晦定义为提供有偿陪侍的酒吧从业人员。
    相似的案件或许能给他一点启发,抱着试试的心态,在方雨出事的几个月后,他独自去这家酒吧查访,果真让他发现了不寻常之处——
    该酒吧经历人员大换血,他查访的那天,询问过的员工皆是在惨案发生后来的。至于酒吧的人为什么换了一批,新来的员工无一人说得清楚。
    酒吧的清洁工向他透露,此前酒吧的清洁工作由外包公司负责。
    当年他并非没去过探查,但清洁劳务公司人员流动率高,况且距离事发已过去近一年,最终什么也没查出来。
    陆与闻收起旧报纸,发动车子回工作室。男孩既然给了他这个提示,那么他该再去查一查。
    他仍记得那晚惨案最触目惊心的一幕——受害人拖着被殴打后皮开肉绽的身体,从包厢爬到走廊求救,在地上足足爬行了数十米,最后在冷冰冰的地面断了气。
    这个案子最终被定性为意外事件,只进行了民事赔偿,加害者众多,却没有人为此承担刑事责任。
    而男孩便是该起案件受害人无血缘关系的弟弟,名字叫李惟,他哥哥叫李乐迆,他们俩在同一个福利院长大。
    路上陆与闻回忆起这一年多的探查,照旧一无所获。
    十多年前的旧案,物证非他们所能接触,只能寄希望于人证。但涉事者缄默,知情者封口,找寻目击者无疑于大海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