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184章 中日战争之总战略
核武皇帝 作者:浪子刀
第184章 中日战争之总战略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并不是装备、训练、军事指导原则、人力和物力资源,虽然这些都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真正最重要的是对大局势的规划。使用若看小说阅读器看千万本小说,完全无广告![清爽阅读](百度搜索:小说网,看小说最快更新)
这就是“总战略”,或者是“总规划”。
在重庆之时,宋彪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中日战争还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大致做了一些部署,他这些天逐渐重新思索全局,最终为这场新战争确定了一个新的基调——人民战争。
就在军政统一、民族复兴、宪政国家和***民生四个原则的共同宣言通过的次日晚上,宋彪在总参谋部秘密召开了一次保密会议,参加会议的只有七个人,除了他之外分别是陆军第186章中日战争之总战略总顾问马尔托斯将军、陆军大臣舒方德、总参谋长蒋方震、一等参谋总副官陈其采、陆军情报部主任蒋政源,以及紧急从东北赶过来的东三省巡防军军令部部长杨铁生。
宋彪等了杨铁生两天,杨铁生晚上到了总司令部,晚上就立刻召开此次会议。
杨铁生是和宋彪一起进入会议室的,两人边走边谈。
会议室里,其他人都已经提前到,马尔托斯将军和蒋方震、陈其采三人正在围绕东北边防地图商议着各种可能,蒋政源和舒方德也在低声的沟通最新的情报工作。
现有最大的两个情报机构是情报部、特务局,紧随其后的就是陆军部的陆军保密局,蒋政源和舒方德拥有不同的情报源,双方需要经常交流,以确认目前最新的局势和情报的正确『』。
在宋彪走进会场的时候,几位将领同时起身行躬礼,连马尔托斯将军也不例外。
身为皇帝的宋彪颔首示意以作回礼,随即走到自己的席位上坐下来,道:“大家都坐吧。”
听到这话,诸位将领才统一坐下,继续等待皇帝的第186章中日战争之总战略帝训。
礼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很虚无,却在无形之中约束着每一个人,使得人们时刻清醒的意识到别人是谁,自己是谁。
由章炳麟等人拟定的《内廷法案》已经提前颁布,对皇帝的礼仪做了未在全国公开的“内部”规定,按照这一系列的新规定,除在部队公开检阅之时,皇帝以帝**队最高总司令身份接受全军的军礼之外,其余场合中,军人面见皇帝也行躬礼,以维持和『政府』官员对等待遇。
因为副总参谋长一直空缺,一等参谋总副官陈其采此时行使的就是类似的职权,同时也代表皇帝身边的军官近臣,此次会议正是由他来安排。
在所有人都坐下来后,陈其采负责将每一份会议概要资料下发,随即也由他做简单汇报道:“陛下,诸位,据情报部所知,日本陆军部目前已经秘密的再次启用了满洲陆军这个番号,以驻扎在龙川的第186章训、驻扎,甚至是秘密筹建等等,日军都完全搞不清楚。
包括在军费、军购、军需等等问题上,东北军的机密太多,不是日军的情报部门想查就能查清楚的。
所以,中日战争一旦真的开启,东北军的最佳方针就是猛扑出去,上手就务必要歼灭日军两至三个主力师团。
在陈其采铺垫的差不多后,宋彪才正式开口道:“我今天召开这个会议正是要将决战之方针定下来,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军既然强于快战猛攻,自然要将此一特点发挥到极致,务必要求一开战即超越日军防备之极限,突破日军多点防御,达成围歼日军主力的第186章上的事情。
片刻之后,蒋政源就先和宋彪说道:“陛下,我个人以为日军大约在月底之前就能做好备战动作,而他们也极其可能以突袭我军的方式打开战役。”
宋彪则道:“让主力师后撤一段距离,避开和日军直接对峙,以及被日军偷袭的可能『』,继续维持以各地巡防军为主的前线戒备,『政府』方面,我会安排人亲自前往日本和谈,尽可能拖延一段时间。我们此前还是很提防这些事的,即便首战预备规模可能很大,大致也应该能在月底之前完成,诸位不要寄希望于外交之拖延,尽可能在月底前紧急完成总备战规划的各项事务吧。”
“是!”
诸将顿首。
在总方针已经确定之后,具体要商议的就只是作战计划,计划定下来,则是军事上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行动,特别是军需物资的调运计划。
物资的调运相对要简单一些,东北军对于日军的防范一直是非常严密的,在本溪、辽阳、敦化都建有大量的物资储备站,以总作战规划计算,确保二十万陆军主力的两周强攻至少需要弹『药』6千万发,总量1450吨,平均每人每周150发弹『药』,目前仍有空余的储存量。
这个数字看似惊人,但对于东北军这种大规模列装轻机枪至班一级的特殊军事力量而言,这样的消耗量是相对较低的,日军的持续力之所以较强,正是建立在弹『药』消耗量低的前提上。
1450吨的弹『药』要如何运输到前线上,这本身就是各**事参谋机构经常要考虑的第186章1700门火集中在东西两线战场猛攻对手,考虑大量的迫击,东北军的弹储备率还是充足的。
关内的那点可怜的弹储备就不谈了,本不能和东北军相提并论。
如果将迫击的数量计算在内,宋彪的作战计划是在战争开始的一瞬间就在鸭绿江地区调集超过1700门的火、2200门迫击和超过六千挺机枪、3000挺冲锋机枪,直接压出去歼灭日军的三个主力师团。
这个战役规划基本和诺门罕战役有着雷同之处,就是以重火力疯狂压制对手,将对手集中在小的区域内实施火力覆盖,只不过苏军是使用了坦克部队的两侧包抄,而东北军则纯拼步兵师的速度,在两侧横『』敌军后翼,这一点和朝鲜战争的二次战役是大体一致作战特征,快『』敌后,三点包夹,『逼』迫敌军从一点突围,两线猛攻敌军后翼,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在优势地段围歼敌军主力。
历史对一个军事将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知识。
过去的历史很重要,未来的历史更重要。
在第186章中要加快部署,要通过各种情报工作进行保密,务必要在日军不能预备的情况下,将东北军所有的火,包括新军的一部分火都集中起来,务求一战决定胜负。
东北军的火储备水平是极其强悍的,这一点大概连日军都未曾想到,一个极大的原因就来自于俄国和德国的秘密支持,表面上,东北巡防军是不配备火的,但在每一个训练基地都保留着一定数量的火,用于培养兵储备。
这些火以俄德淘汰的旧为主,但在大兴安岭等地,东北军都设有秘密的兵训练基地,这些地方同时储备着较大数量的新式火,加上关内新军的火,宋彪想要在中朝边境集中1700门火绝非难事。
宋彪毕竟是大兵主义部队培养出来的军人,他对火之重视,绝对超过日军十倍。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只要有枪,士兵基本还算是招之即来,只要用的巧妙,训练三个月也能上场打硬仗,兵就是两回事了,所以,没有大批量的步兵储备不重要,没有兵储备就完蛋了。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兵可以练,但是不能正式列编,东北军的一个兵旅不过122门火,如果将被配的人员、军官、马力、挽具全部列入进入综合考量,这个维持难度就很大了。
临时将各个兵旅扩大到兵军都没有问题,要真是一只维持下去,开销真的很惊人,咱们基本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四野才出现兵军的战时编制,宋彪此次就打算直接整出两个兵军和一个兵师对着日军狂轰滥炸。
这么打起来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后勤,想要做好这样的后勤,那就只能突破目前的思维框架,大打一场人民战争,简单的说,那就是四十万的大军在前面厮杀,两百万的民夫和六十万匹马力在后面撑着。
要求不高,东三省人民撑住半个月,干掉日军五个师团。
宋彪在这一次的备战会议上定的目标是歼灭3个师团,但这是保底的基本目标,整个作战计划是围绕全歼日军五个师团来设计的,十五万的主力军加上二十万的巡防军、十万新军整编部队,以2.5倍的兵力突然合围对手,西线鸭绿江战线基本是三倍于对手,东线延吉战场则要实现两倍于对手。
半个月攻势打完,他看看日本到底是跟他和谈,还是继续调动全国力量侵华。
宋彪肯定有信心,过去五年的准备不是白做的,真要是只为打满清,他还用秘密筹备五年之久,一年都够了,剩下四年就专门等着小日本来的,而且日军的建军思想还停留在一战前的阶段,日俄战争对日本陆军的长期损伤是很厉害的,也不是这五年内就完全弥补的。
晚上的这一次备战会议开完之后,身为总参谋长的蒋方震和东三省巡防军军令部部长的杨铁生的压力是非常之大,好在东北军现在已经占领全国,全国的物力、人力和物资都在调动范围内,两百万的劳力和六十万匹马力是绝对没有问题,一切按照宋彪的计划部署,四十万大军突然发力,歼灭日军五个师团难度较大,大家都未必有这个信心,搞死三个师团还是很有把握的。
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工作,那就只能是一边部署一边再商议了。
整个会议开到晚上11点半才结束,大家都陆续离开,会议室里就剩下宋彪和马尔托斯将军两个人,东北军也好,中央帝国陆军也罢,目前是将官军衔的就只有他们两个人,客观的说,他们也是真正的东北军之父。
阿图尔.克尔兹诺维克.马尔托斯初级将官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一个很有军事才华的波兰籍军事将领,毕业于莫斯科步兵士官学校和俄国参谋学院,这个人最早是学化学的,后来莫名其妙就去报考士官,一开始还是在喀山骑兵学校,后来又莫名其妙去步兵士官学校的工兵科学习。
人生的机遇是非常奇特的。
以马尔托斯目前表现出来的才华,即使去俄军也是中将军衔,当年一起打辽阳会战的布鲁西洛夫此时已经是骑兵中将,据说明年就将提升为上将,米舒钦柯将军早已是骑兵上将,马德尼道夫是步兵上将,也是新上任的沙俄帝国陆军大臣,萨姆索洛夫是步兵上将,帕基洛夫是兵上将,涅兹纳莫夫、谢叶尼斯基、邓尼金、科尔尼洛夫目前都已经晋升中将,连两年前回归俄军的屠瓦涅尔都晋升少将军衔了。
宋彪现在和俄军谈起来比较容易,关系非常密切,很大原因就是当年这一批共同奋战的战友都已经晋升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对所有来说,辽阳会战都是最为重要的军功簿,谁不是因此而爬上去的科尔尼洛夫中将目前主管俄军军械装备工作,帕基洛夫上将是俄国参谋学院的院长,谢叶尼斯基是波兰总督,屠瓦涅尔则是关东总督。
包括在外蒙的事情上,虽然沙俄帝国内部试图分裂和侵占外蒙的力量极其强大,但在宋彪的多次劝谏下,俄国两任陆军大臣都不断的阻拦了此事,长期以支持东北军对抗日军为平衡俄国在远东利益的第一要务,确保俄国能专心对付欧洲的问题。
即便是现在的东北军内部,俄籍的军官、教官数量依然是非常多的,包括像波普宁、谢尔盖斯都在东北军工作了非常久了。
在这些人中,阿图尔.克尔兹诺维克.马尔托斯将军永远是最特别的。
宋彪一直断定,在他所有合作过的俄军将领真正最有水平只有四人,分别是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安德鲁.帕基洛夫、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和阿图尔.马尔托斯。
极尽所能,宋彪又想尽办法,用了很多关系才重新将亚历山德罗维奇.涅兹纳莫夫中将请回来,继续担任东北军最高参谋顾问和远东陆军士官学校的校长,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安德鲁.帕基洛夫的军衔太高,那是真心留不住,阿图尔.马尔托斯则是宋彪长期倚仗的真正心腹和知己。
真正就重要『』而言,蒋方震和陈其采加起来也不如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
这个人对宋彪而言真是太重要了。
所以,会议结束之后,两个人还是继续坐在会议室里私下商量,对于宋彪的此次大规划,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基本没有意见,他也觉得这个方式非常好,而他所担心的就是如何保密这个问题。
两个人就这个问题又重新推敲了半个小时,想了十几种小伎俩。
谈着谈着,阿图尔.马尔托斯将军就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和宋彪问道:“波普宁轻机枪怎么用?”
宋彪想了想,道:“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组织最锐的部队使用它们直接冲进去,牺牲就是力量,没有牺牲就无法击碎敌人。”
马尔托斯将军感叹一声,道:“您说的很对,陛下!”
宋彪沉默了片刻。
他知道他们所谈到的锐部队是第四、第六步兵师的锐步兵团,以及军部直属的两个锐步兵团,波普宁轻机枪是在麦德森轻机枪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款冲锋枪,由俄军顾问波普宁上校在长岭兵工厂秘密实验和主持。
在7.62*54cr型步枪弹的研制过程中,宋彪另外提出了一种中等威力弹的研究,也就是7.62*54cr型步枪弹对替选方案7.62*25b1型步枪弹和7.62*40b2型步枪弹,最终成功的是7.62*40b2型步枪弹。
这一中间型威力步枪弹运用于麦德森轻机枪的改进后,将麦德森轻机枪的大量零件和枪托进行修改,枪管截短,缠距缩短到1/7英寸,最终减重至7.54公斤的世界上第一款冲锋枪,标准弹匣容量为40发。
在军工厂的生产序列编号中,这款冲锋枪被称之为麦德森a2型轻机枪,在情报上进行模糊,甚至连数据也一直维持着原有的标准,不准对外公开。
在整个光复革命战争中,东北军都没有正式的使用这种装备,与之一起未使用的还有105mm口径的新型迫击和35mm榴弹转轮枪等有趣的新装备。
此次如果真和日军交战,必然是一定要用的。
至少在宋彪看来,60mm迫击和波普宁冲锋枪堪称是东北军相对日军的两大杀手锏般的秘密武器,前者虽然已经有两年的装备时间,正如75小姐的那种神秘一样,日军在很大程度上也无法确认这一迫击的具体参数。
日军现在的迫击基本是照抄日俄战争中的77mm迫击,相比东北军有着极大的差距,加上过分侧重于重机枪的配备,没有列装轻机枪,在重机枪中也过于依赖『』速较低和持续力较低的哈奇开斯机枪,过于侧重部队的持续作战力,而忽视火力覆盖理论,这本身就是一战之前的典型思维。
东北军则完全相反,宁可疯狂自强补给部队,也要极限的提高火力覆盖范围和密度,将战争的命运集中在一周之内分出来,而不是期望于长期的鏖战。
并不是说日军的思想就是错的,东北军就是对的,考虑都不是真正的工业国,日军采取的军事思想还是符合其工业水平的,而东北军则在军事上过于成熟,超出了东北工业的承受能力,也就只能大幅度依靠俄、德、美的军工业支援,而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
不管对错,至少在某一个瞬间,在短暂的两三周内,东北军是可以轻松击溃日军主力部队的。
如果战争真的进入了长期鏖战,那就只能是以后再说了。
宋彪对此倒也不是没有防备,毕竞此时还无空军的概念,实在不行就撤退到本溪、海州一线和日军打山地防御战,全面打一场国家资源的大消耗战。!!!
第184章 中日战争之总战略在线阅读
第184章 中日战争之总战略
- 肉文屋 /
第184章 中日战争之总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