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91页
    郑越顺着宋棠的话说道:自然是夫人的功劳, 我看不仅在喝酒上, 还有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向宋棠。
    宋棠靠在沙发上说:毕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郑越:
    他扶了下额头, 问宋棠下个月的安排。
    宋棠从沙发上起来:去旅游?
    郑越揽过宋棠, 额头抵着宋棠的额头,说道:去还是不去?
    宋棠扯了下郑越的脸, 先是吐槽了一下手感不好, 接着攥住郑越的手, 细细揉了一遍后说:去。
    但是
    郑越不给宋棠但是的机会:没有但是。
    筝筝怎么办?宋棠思考道,咱们两个去旅游,把筝筝留在家里, 是不是有些不负责任。
    郑越:导师会给她布置任务的, 我们不在她生活也会很充实的。
    宋筝从民大保送到了燕大,现在研一开学不久,生活不会枯燥的, 尤其对于金融专业而言。
    宋棠锤了下郑越:你是不是亲爹?
    郑越握住宋棠的手:当然是了。
    见宋棠还是不放心,郑越又说:我跟雷容说一声, 让他多照顾一下筝筝, 这样你总能放心了吧。
    雷容是雷棣的孩子, 在燕大读书, 以前是数学系, 现在在金融数学专业,和筝筝青梅竹马。
    宋棠摆手:雷容不行!你是知道筝筝的,从小就想超越雷容,你让雷容照顾筝筝,这不是火上浇油吗?
    郑越摇头道:可不是火上浇油。
    包厢里。
    筝筝,恭喜你啊,终于考到了燕大。
    说话的女生满脸笑容,但眼底分明写着挑衅两字,尤其一个终于更是带有赤裸裸的讽刺意味。
    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宋筝的目标是上燕大。
    至于宋筝为什么会有这个目标,是因为家里爷爷燕大毕业,外公外婆燕大毕业,父亲燕大少年班,母亲燕大毕业。
    可当年高考的时候,宋筝发挥失常,去了民大,好在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保研资格,去了燕大。
    可本科去燕大和研究生去燕大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宋成李楠,宋棠郑越都跟宋筝说了不去燕大没有关系,但宋筝不是这样认为的,她觉得自己不能拖全家的后腿。
    女生说完后,大家齐刷刷地看向宋筝。
    宋筝遗传了郑越的长相,精致而清冷,但嘴巴深得宋棠真传:也恭喜你啊,终于找到了个钱袋子。
    女生的脸气成猪肝色,想要搬出自己的老爹来,但想了想还是作罢。
    宋筝讽刺完后,立马变脸,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样子:今天我是主角,大家可不要说扫兴的话。
    一伙人吃完喝完后,有人立马付钱。
    有个人指着门口穿塑料凉鞋的小姑娘,嘴上讥诮: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穿这种古董?
    你可闭嘴吧,如果被有心的网民听到了,又说我们何不食肉糜。
    我看他们就是嫉妒我们,他们爸妈不努力,到头来竟然要怪我们爸妈太用功,我真是服了,动不动就说我们何不食肉糜,怎么,伤害到他们脆弱的小心脏了。
    你说的有道理。
    本来就是有道理的,我们干嘛要照顾这些人的感受,反正我就是不,我就要告诉他们,我过的有多好。
    宋筝垂了垂眼。
    强者不会在意弱者的情绪,人性使然,规则使然。但等这些人再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时,当孙子的不少。
    宋筝跟他们打了个招呼便走了。
    结果没走几步,就看到雷容在路灯下面等她。
    雷容十足地像雷棣,圆通,审慎,做人滴水不漏,更让人羡慕的是,天资还很聪颖。
    宋筝在小学的时候,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中学的时候,第二和第三,有时候题目难度大一些,她只能拿到第五,而雷容一直以来都能轻轻松松地拿到第一。
    你怎么来了?
    雷容上前一步,接过宋筝提的东西:送你回家。
    宋筝慢吞吞地跟上雷容的步伐,情绪不是很高涨,雷容见状,停下脚步,问道:怎么了?
    你,你想有没有想过超过父辈的成就。宋筝说出了她很早以前埋在心里的想法。
    她开始阐述:从小到大,别人的笑脸,别人的尊敬,甚至别人的喜欢,很大程度是因为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外公,我的外婆,我的爷爷,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别人问我,不会问我是谁,而是问我父母是谁。
    宋筝觉得雷容可以理解到她的感受。
    她继续说道:因此,我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我试图通过学习来证明自己是不错的,但是相较于很多人来说,我并不是成功的,我是我们家唯一一个研究生才去燕大的
    宋筝说完之后,觉得有些丢人,毕竟她一点不想在雷容面前暴露自己的情绪。
    雷容第一句话说道:我很荣幸你能跟我说这些。
    宋筝撇了撇嘴:在我面前能不能不要打官腔。
    雷容停顿了一下,而后回答宋筝的疑惑:你的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至于超过父辈成就这件事情
    宋筝对上雷容的眼神,想知道雷容的答案。
    雷容接着说道:宋筝,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尼采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