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瞧倒好,一瞧万事皆休。
这封名为家书的信写着什么,墨色的字隐在鲜血中,“江湖恩怨不休,阖家遭逢大难,以致吾一家骨肉离散,父母亲早去,可怜世间茫茫,唯余女儿与幼妹,天涯海角两隔,时乖运蹇,天不眷顾,三年前,女儿失去幼妹踪迹,属下每每报信,凶多吉少,噩耗频频,女儿近感时日无多,唯恨大仇未报,幼妹杳无音讯,惟愿父母在天之灵护佑……”
书信在此中断,唯遗一片血迹诉尽未完的话。
字迹,越看越是眼熟,殷红的颜色更是扎得她心慌,胸口烦厌欲呕。这家书虽语焉不详,但她总感到自己经历与其相符,种种催逼她记忆起在何处见过这文字。
曾与她以信鸽来往的书信上,文字不正与这一般么。
她心里失措地乱跳起来,撞得胸腔发疼。
这是她写的,这必然是她写的!
为何说是时日无多,为何信上有这大片的血迹,为何信在此处,她人也在这里么!
她心头一亮,浮现出一丝喜悦来,或许因这骨肉血亲是风雨中停歇的港湾,她有了依附,一路挫折,心中疲惫,委屈骤然间便涌了上来,却又近乡情怯,心生无措,想见她而不敢立即见她。
万般情绪交杂,她四肢酸软无力,呼吸也渐渐不能顺畅。
楼镜走来时,余惊秋正也要去找她,腿上无力,踉跄着将书架撞了一下,手握着信纸,见到人影,便急急问她,端着信纸到她跟前问她:“这信,你书房里怎会有这信,这信是谁写的?”
楼镜脸色微变,这封沾了血的家书她见过。詹三笑毒发的突然,许多事都未来得及交代。书房一向由詹三笑贴身的仆婢收拾,那晚忙乱,婢女将满是血迹,倒乱的书房整理,把这书信拿来时,已一切事定。
楼镜因詹三笑话语中透露的信息,早已对詹三笑的身份有所怀疑,当时便将这书信一瞧,信中所写不过是江湖常见的恩怨家仇,但她却因詹三笑先前的话就此联想到了孟家,若真是孟家,许多事由都解释得通,只可惜信中能得到的信息实在不多。楼镜问及詹三笑如何处理家书时,婢女道她从未见过詹三笑写家书,也不知晓詹三笑如何处理,楼镜犹豫许久,将这血淋淋一封家书落了封,让婢女收在詹三笑往常放书信的地方。
只道若是有这一线机缘,其幼妹福大未死,她能替詹三笑寻得她时,便将这家书交给她处置罢。
回忆起这些来,楼镜凝视着余惊秋时,嘴角抿得紧硬,轻露出哀悯的神色,只余惊秋心在别处,未能注意到。
“这封信是这书房的原主人所写。”
余惊秋只顾着眼前,不管旁的,问道:“她是不是也在这里?她人呢?”
“今年开春,她亡故了。”
余惊秋思绪未转过来,茫然的看着她,“你说什么?”
“她死了,就在三个月前。”
余惊秋逐渐地理解了她话里的意思,心口似给打了一拳,透不过气来,偏偏脑海里忘了如何呼吸,一阵急喘,顺不过来了,跪倒在地,张着口,艰难的喘息,冷汗滴落在地。
楼镜垂着眸子,天下罕有两人无缘故,相貌神情这般相似的,有些事不难推断……
只是她不曾想过,余惊秋便是詹三笑那血亲姊妹!
楼镜只因感同身受,所以分外不忍,半蹲下身去,内息探入余惊秋脉络,给她顺气。
余惊秋揪着她的衣襟,苦苦望着她,大抵是期望楼镜在隐瞒在欺骗,可师姐妹俩相处十几年,深知对方一些习惯,瞧着楼镜墨色幽沉的瞳仁,水雾冉冉漫上余惊秋双眼。她心里有了数。
“不,不对。”余惊秋声音从喉间硬挤出来,踉跄着起身,“不对。”
她到多宝格旁,到书架边,到桌椅前,四处找寻,“不一定是她,许是我记错了,这信不一定是她写的,已有三,有四年了,总会有差错……”她要找出证据来证明是她想错了。
楼镜瞧着魔怔的人,不由得轻喃:“可怜……”
余惊秋的身影忽而定住,她在那处不知站了多久,缓慢地往前伸出手去,从楼镜的目光望过去,看到她身前伸出的长匣一角,盒盖已然掀开。
余惊秋从里面取出了一把剑,余惊秋用拇指将剑抵开一点,楼镜瞧见剑铭乃是‘冰魂’,这把剑是楼玄之为余惊秋所铸的佩剑,从不离身,余惊秋背对着楼镜,楼镜不能得知她此时的神情。
匣中似乎还有东西,余惊秋低头望着,半晌,似自心底深处发出来的,一声哀惶的低吟。
她将那物取了出来,抱着剑,手里握着那物件,转过身来时,楼镜瞧见那是半块玉佩,余惊秋自脖子上一拽,也拿出半块玉佩来,她自己摊开手掌,让玉佩相对,犹自不信,走到屋外,走到天光下来看。
玉色相同,纹路相似,分明就是断裂了的一块玉佩。
了下来,“你怎能告诉我她死了,我还未见过她一面,你怎能告诉我她死了!”
楼镜往前走了一步,余惊秋往后退了一步,摇了摇头,一转了身,便往外飞掠而去。
“余惊秋!”楼镜追了上去。
余惊秋一路直走,迳往大门去,宅中仆婢下属便有功夫,也及不上余惊秋,拦她不住,给她闯到大门上。前面正走着一人,看门的人给她开了门,却叫余惊秋直直地闯了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