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class=book_con fix id=text>
但是转头,林老爷子就把辣椒油的盖子盖上,对姜妤道,这一瓶给我研究研究。
手头上有二十几瓶辣椒油的姜妤:行叭,爷爷你喜欢就好。
当向老爷子拖着病弱的身体参加了向南的拜师宴的时候。
姜妤也过完十一假期该回学校了。
靠着这几天林老爷子时不时的指点几句,姜妤的面点手艺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这一点,可以说是全家人都认证过的。
因着林老爷子的警告,他儿子儿媳虽然没有敢跑来云洲把林老爷子接回去,但是电话一直没断过。
刚开始还劝老爷子尽早回来,说家里缺了他不行,还有当初答应好的亲自教林北笛的事儿。
后来发现林老爷子电话接的多了,态度对他们却越来越冷淡,反而不敢多说什么,每天电话里就只剩下嘘寒问暖要是光听电话,还以为他们多孝顺呢!
林老爷子就此觉悟了:他就是太关心太在意了,反而被儿子孙子他们所牵制。
现在他不在意了,反而他们都慌了神。
这么说起来,仿佛和追女孩子有点异曲同工?
不管怎么说,林老爷子在这儿住了几天之后,忽然就感悟到了和儿子一家的相处方式,并且在坚定不移的实施着。
姜妤回来的时候是跟着唐祁他们一起的,等要回学校了,还是跟他们一路。
临走的时候,姜妤拿走了老爷子早早为她准备的两瓶秃黄油。但是同时,也给家里人留下了十瓶辣椒油。
姜妤做的辣椒油姜爸也尝了,尝过之后就知道比他公司现在生产的辣椒油要好。
但是等问过姜妤,知道一瓶特制辣椒油的成本是他公司辣椒油成本的三倍之后,还是放弃了向女儿买方子,准备拿手里的辣椒油给公司研究人员尝尝,看能不能把公司的辣椒油配方进化一下。
而姜妤,在回寝室之后,第一时间就想把自己做的辣椒油给室友们尝一尝。
第55章 红油冷面
国庆回了家一趟,回来之后姜妤她们不约而同的都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
徐园园估计是对腊肠焖饭念念不忘,这回又带了不少腊肠过来。觉得上一回米带的少了,这回干脆学了姜妤,让家里人给寄快递寄过来。
林路西也知道姜妤厨艺好,她家正好靠近沿海地区,就带了不少海产干货回来瑶柱还有鱿鱼干之类的,都是提鲜的好材料。
加上姜妤带回来的辣椒油,十一没回家一直在做模特赚钱的薛燕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好在她也不是什么都没准备,一箱比人的手掌大的芒果,就是她带回来的。一看就知道不是便宜货。
回来之后就听姜妤说要给大家做凉面吃,徐园园是最积极的,我去把锅给你拿出来!
要做凉面需要的食材,姜妤在回来的时候就买好了。
凉面又称冷面,也称过水面,古代把凉面叫做冷淘。说起来,追根溯源,凉面这种简单而美味的食物其实源于唐朝。
大诗人杜甫曾写有《槐叶冷淘》一诗: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敷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说白了,这槐叶冷淘,哦,也就是槐叶凉面,就是把槐叶汁揉进面里呈现碧绿色,再做成面条。
面条在热水里一煮,再在凉水里一过,这槐叶冷淘也就成了。
当然了,姜妤今天做的不是槐叶冷淘。为了更好的品尝辣椒油的味道,姜妤准备做的是红油凉面。
凉面这种食物,大江南北都是有的。只不过各地区有不同的做法,从而衍生出了不一样的美味。
红油凉面,在川蜀地区也是有名的美味。
姜妤在林老爷子几天的教导下,已经有信心做手擀面了虽然比不上一些老师傅,但是绝对比店里卖的机器做出来的要好。
煮一锅水,待水沸腾之后,先把摘过的绿豆芽过一过热水。绿豆芽不需要烫太久,十几秒就差不多了,到时候吃起来口感还是脆爽的。
过水之后的绿豆芽先铺在每个碗的碗底。
煮过绿豆芽的水也不需要倒掉,继续煮面。
面条下锅,用筷子在锅里时不时拨动几下,避免面条粘连。煮的差不多之后把面条捞出,要用生清油拌一下,然后在一旁放凉。
凉面要做的好吃,蒜水和酱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酸甜口味的酱汁,再撒上一把花椒面儿,放上几颗炒过的花生米,一勺子肉末。
接着就需要又香又辣的辣椒油上场了。
经过几天的放置,辣椒油的颜色越发的鲜亮。盖子打开,辣味已经沉淀下去,只觉得香。
两勺红油浇上去,再拿筷子拌一拌,就可以直接吃了。
我那碗给我四勺!要不然不辣不够劲儿!
薛燕本就是川蜀地区的人,最喜欢的就是一口辣味。还是吃饭的时候没有辣的菜,她饭都吃的不香!
听说姜妤带了她专门做的辣椒油要给她们做凉面,立马表示她要多加点辣椒油经过冯倩那件事,薛燕和寝室里的人也亲近起来了,也没再继续拒绝和她们一起吃饭。
不过因为工作的关系,保持身材还是需要的。</div><div id=lineCorrect></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