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贺家姑娘们的帮忙,一天就卖出了三十多件斗篷。
次日,游宣亲自带着两个新招的伙计,在城南的街头摆摊,上百件的刺绣精湛漂亮的斗篷一下都摆出来,颜色鲜活亮丽,在白色的雪花中,是最显目的存在。
而城南这块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
以家大业大的穆府为首。
其次便是郝家,林家,赵家……等等。
冬日总是无趣的,不缺钱的夫人、小姐们已经待在自家刺绣品茶、剪花插花了好些天,早就无聊的很,一听到城南有许多新鲜样式的斗篷,便纷纷赶来看热闹。
游宣不紧不慢的说,“斗篷的刺绣都是请画师特意画的,图样和细节与别的布庄、裁缝店里的都不一样,大家仔细看看。”他停了一下,又道:“贺家的小姐们眼光都是极好的,早早的就在我们家定了不少斗篷,她们的斗篷图样都是绣娘们一针一线绣了许久的。”
正在挑选斗篷的夫人、小姐们一听说贺家姑娘们都买了不少斗篷,她们也不缺钱,再加上这些斗篷确实好看,于是几乎每人都挑了两三件。
还有几位眼光比较挑剔的夫人,看了好一会,不太喜欢这些图样的斗篷,于是让侍女过来问有没有更好看的。
游宣笑眯眯地说,“自然是有的,只是如果想要与其他人不同的图样,不如等画师画好了,亲自将画送到府上,先看画,如果觉得画得好,到时候请绣娘绣好。只不过这钱,并不便宜。”
侍女们回去问了一下,很快就掏了定金。
除此之外,周围有一些摆摊的女子,还有出来买东西的农户女,也目光羡慕的看过来,但斗篷的价格她们买不起,她们浑身上下最好的首饰,就是戴在头上的木簪子,像是自家雕刻的,也像是街边随便买的两文钱的木簪子;而她们用来保暖的,也不是什么狐裘斗篷,而是厚实臃肿的棉衣。
所以都没好意思过来。
游宣自然也注意到了,扫了一眼,却又像是没看到,不动声色的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老祖宗说,人生百态,各有各的苦。
大概到午后,今日带出来的斗篷都差不多卖完了,还剩两三件,游宣作为老板,直接坐在小木椅子上,看着两个伙计忙活着收摊,然后又看看还挂着没卖出去的那三件斗篷。
斗篷的款式很普遍,但稀罕的是斗篷上的刺绣图案。
所以才卖得好。
游宣歇够了,便开心的捧着满满当当的钱匣子,去了不远处的钱庄。
他把零零散散的钱都换成了整张的银票。
短短大半天,他赚了一百八十两,扣掉定斗篷、借马车、请画师画图、绣娘们的每日工钱,针线钱、杂七杂八的本钱,他今天大概是赚了……八十七两。
不多不少吧,但听闻寻常的人家,一年攒不到这个数。
游宣揣着一百多两的银票返回来,那两个伙计也是累坏了,还在收拾着架子,架子上还剩一件斗篷没收下,旁边的箱子里已经装好了两件斗篷。
一个手里拿着量尺的中年男子,正绕着斗篷转来转去的,嘴里还嘀咕着问伙计,“你们家的斗篷都是请谁过来绣的?还挺好看的,绣娘的手艺不错啊,请的是哪家绣庄的绣娘啊?这些斗篷的料子,好生熟悉啊,是不是在梧桐叶村买的?”
两个伙计一问三不知,还烦了,“你问这么多作甚?你买不买?我们得收起来了,待会东家就回来了。”
中年男子撇了撇嘴,“你们东家看起来还挺年轻的,他叫什么啊?是在哪里进的货?”
伙计们不乐意跟他说话,想去收起最后一件斗篷,可中年男子一直绕着斗篷转来转去的,他们没经验,只能站在旁边干看着。
直到有一位老太太路过,她拎着菜篮子,凑到跟前看,哎哟哎哟的夸道,“这绣艺不错啊,绣的这是什么,栩栩如生的玉如意?哎呀,这得这多少银子啊?”
中年男子拍了拍斗篷,“七钱呢,可贵了,老太太要不要去我店里看看,我那里的便宜些,六钱银子,那样式比这个好多了,而且咱们家是老字号的店,比他们好。”
老太太蹙眉,道:“七钱?怎这么贵。”然后她又看了眼伙计,讨价还价道:“七百文行不行?你们都不是老字号,在街上卖的,便宜些,给我包起来。”
游宣走过去,轻轻拍了拍中年男子,皮笑肉不笑的道,“老大哥,你们家的斗篷不是八钱吗,什么时候降价了?我去看看?”
“……随便说说的。”中年男子讪笑着走开。
老太太在旁边追问伙计,一个劲的问七百文行不行。
游宣看了会,悠闲的背着手,交代道:“快些收摊吧,待会去吃饭了。”
从早忙到晚,还没吃东西呢。
两个伙计忽视老太太,利落的把最后一件斗篷给塞进箱子里,盖上盖,抬上马车。
老太太自讨没趣,白了他们一眼,拎着菜篮子走了。
游宣没在意这个小插曲,让车夫先把箱子送回妆庄,然后带着两个伙计去吃了点东西之后,游宣就先回了穆府,他的伤好了,银子也攒了些,两个宅子一个用来放斗篷,另一个已经简单置办了些家具,可以住进去了。
所以他也打算搬出折风院了。
可刚到穆府门口,便看到了几日未见的南宫晴晴,以及那晚在南宫府外看到的珠光宝气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