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挠挠头:“啊……我都忘了。”
“用不着担心我们。”钱国伟不甚在意,“这两天大家先裹着保温生存毯睡觉,等有空再陆续安装上火炉就行。”
“没错。”李江嘿嘿笑了两声,“大家都是有丰富经验的人了,熬两天不是事。”
杨奕钦叹了口气:“那也要注意安全。”
钱国伟点头:“放心,基地有分寸。”
随后,众人便挥手作别。
杨奕钦和封霖裹紧厚实的外套,围上早晨出门前塞进包里的围巾,沿着东区靠墙的通道,往小区的方向走去。撒了融雪盐的区域只有一米宽,其他位置全是厚厚的雪层,一踩一个坑。
沿着养殖场外侧的墙走时,还能听到里面牲畜的叫声。
杨奕钦的目光越过养殖区的墙,朝里面看去,发现穿过了墙壁,能明显看到连续的茅草屋屋顶,应该是为鸡、鸭、牛、羊搭建的简易窝。人类尚且难度过寒冬,家畜也不例外,如今荒地上的杂草全被大雪覆盖,牲畜没有了天然的粮食,必须要找来足够的饲料才行。
在他的印象中,早期附近的村子里囤有一些饲料,几番搜集扫荡后都被基地运走了。中秋前后玉米丰收时,基地根据有经验老农的提示,将一部分的玉米秸秆碾碎、发酵后做成秸秆青贮当做牛羊的饲料,虽然这种饲料缺少含蛋白质和钙,但耐储存、具有营养成分。
不得不说,老农的提醒十分有利,基地应该暂时不缺饲料。
可一直这么持续下去,来年春天之前总有用完的一天,基地大概率会加快肉食的加工和烹煮。
纵使大雪纷飞,瞭望台上仍旧有军人严守,他们都戴着夜视仪,时刻注意基地外的情况。简易瞭望台有顶却不能挡风,这些看守的人只好一小时一轮岗,免得有人在严寒中体能透支。
杨奕钦和封霖每走过一处瞭望塔,就会跟上面的人打个招呼。
走到最后一处时,守卫的人笑着提醒他们:“你们快回去吧,都工作到这个时间了,千万别感冒。”
杨奕钦朝对方挥了挥手,开玩笑说:“等取暖的事解决了,我一定要给基地提出合理建议,让咱们搭建一排挡风的瞭望塔。”
那人哈哈一笑:“借你吉言。”
杨奕钦又问:“还好吗?冷不冷?”
那人指向小区的方向:“偶尔往那边看一眼,就不觉得特别冷了。”
他们便告别对方,继续往前走。
踏进侧门后,两人抬头看向小区的群楼。
火炉多装在客厅窗边,客厅落地窗又是小区精装修的统一格局,他们两人看向前方的居民楼,发现不少客厅的窗帘都没有拉上,将火炉烧得极旺,从窗内透出了点点红色的微光,依稀能看到三人成群的人正围着火光烤火。
这还是夜间的小区第一次有这么多光点。
确实有几分暖意。
杨奕钦哈了一口气,继续往前走。
两人回到家中的刹那,便感受到了一阵暖意——虽然火炉取暖远比不上散热器和地热盘管,屋内温度只勉强位置在零上十度左右,且受热极其不均匀,可比起外面的冰天雪地冷风萧瑟,已经好上太多了。
屋内花花一家子正爬在火炉前,像一坨坨毛茸茸的地毯。
封霖走到火炉旁边,打开圆形铁盖,发现最上面的煤块还在静静燃烧。他拿出火钳,将下面烧尽的蜂窝煤夹了出来,换上新的煤块,然后又将早上的粥煨了上去。
杨奕钦打开客厅通往后院的门,发现早上挂上去的门帘,下方的边缘如他所想凝了冰——幸好门没事。
他轻轻扯开门帘,抬脚走向了后院。
后院的积雪有二十多公分厚,彻底盖住了他们辛苦开垦出来的菜园。墙角的冰柜上也落了厚厚的一层雪,里面想必早已经比冰箱还要寒冷。
封霖也走了出来,问:“铲雪吗?”
“趁雪小赶快弄一下吧。”杨奕钦视线落在院内的皑皑白雪上,“积雪太深,不仅菜苗活不了,木屋和冰柜也会被压坏。”
他们找来两个铲子,往院子高处挂了一盏照明灯,便开始勤勤恳恳地铲雪。
此时的雪花就像细小的盐粒,打在脸上有轻微的痒意和痛感,落在他们铲开的土地上,很快就能凝结成一层薄薄的白霜,轻轻一踩又会融入土壤。
两人将菜园内的雪都铲到了后院的角落。
杨奕钦一时兴起,将那一堆堆的白雪搓成了四个大雪球,其中两个小的堆叠在大的上面,然后掰下几根枯枝,动作随意地插了进去。
封霖默默帮他拍实雪球,整理雪球外形。
堆好后,杨奕钦心满意足地弯眸:“这样省地方,还好看。”
封霖凑了过去,吻在他微红冰凉的鼻尖上。
“嗯,好看。”
.
次日,两人早早起床。
他们没有等李江过来送饭,而是自己简单做饭、吃饭,然后就直接去了监狱的广播室,寻找老元。
老元看见他们,吓得瞅了眼时间。
“怎么来得这么早?饭吃了?”
“吃了。”杨奕钦说,“早点过来帮忙。”
老元笑:“你们这么积极,我是不是得给你们加分?”
封霖并不推辞:“元叔看着办。”
“好啊,完全没问题。”老元拿出册子,“现在才凌晨五点多,李江还没来呢,晚点他们还要给幸存者送饭……你们要不先帮基地搬点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