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3页
    走进了出发台。
    这里,灯光尤其的明亮。
    头顶的大灯将光度放到了最大,广告展板的亮光材质反射着这些光,就像是踏上了被聚光灯包围的舞台。
    滑雪镜后面的眼睛眨了一下,很快就驱逐了亮光带来的不适感。
    走到旗门的边上,余乐在将滑雪板放下去的时候心里一动,张开左手的五指,按在了雪地上,像是一种祈祷的动作,停滞片刻后,他站起身,迅速地穿上了滑雪板。
    现在越来越熟悉滑雪板穿在脚上的感觉了。
    就好像自己的一部分回归了一样,不再有陌生感的磨合期,就像身上穿戴的这一套,每个都是不可或缺的。
    深呼吸,身后抬起头来,等待裁判的口令。
    裁判同时也说道,“准备,出发。”
    余乐向下滑去,很快就将身体转了过去。
    倒滑出发!!
    他没有直接去往第一个道具,而是选择先去往中途边缘的弧形区域,进行一次初速度的增加。
    对滑雪越是熟悉,越是无法忍受太慢的速度,事实上在身体素质足够跟得上技巧难度的时候,更快的速度显然更容易让技巧完成。
    冲上弧形的池壁,在到达顶峰的时候有一瞬间的停滞,余乐就是在这里拧转身体,借着往下回落的冲击力加快速度,冲向了道具台。
    这次的比赛,毕竟只是一场大奖赛,除了极少数的选手有着足够的“障碍能力”,大部分的参与者能力都很有限。
    大赛方为了保证,高水平的选手可以尽情发挥外,也要确保低水平的选手,至少也能完成一两个难度很低的道具。
    因而在第一个街道,并排的三个道具都是最基础的平桥,最简单的平桥离地只有30公分,长度三米,宽度达到20公分,如果再宽一点,简直就是个“箱子”。
    在余乐眼里,这个道具就是“箱子”,就是新手,他才开始训练坡面障碍技巧的时候,练习用的那种。
    作为“高手”,他自然不会选择这个“箱子”。
    难度中等的平桥,高度达到了半米,宽度也变得正常,长度同样是三米,这是公园滑雪最常见的道具,适合如安格尔这类有一定基础的运动员完成。
    余乐所选择的,自然是难度最高的道具。
    这个道具明显就是赛级的道具,离地虽然同样只有半米,但是在桥头一米处,就折出了一个与雪坡类似的,20°左右的倾斜角度,而且在滑出去两米后,还有一个梯形的连续弯折,再进入坡度,直到结束。
    全长七米。
    道具之所以要设计这么长,一来要考验职业运动员从头滑到尾的平衡性,二来也是为了让选手可以在杆上做更多的动作。
    如果只是滑过去,就连安格尔都可以做到,如余乐他们这样的主项选手,自然是需要更具有挑战性的,复杂的道具让自己发挥。
    余乐来到了道具前,倒滑着,轻松的一个270°的旋转,直接就站在了倾斜的桥上。
    在落上的下一秒,像是压根就没想过自己会失误,也不在乎是否站稳,马上就是一个180°的转体。
    “哐当!”
    滑雪板与铁桥重重撞击在一起,余乐直接跳过了梯形连续弯折中间,平杆的位置,落在了下一个倾斜的桥上。
    稳稳站定,还有余力去观察,自己距离下一个起跳点还有多远。
    太轻松了。
    观众席的气氛变化。
    在连续看过两个选手在道具上笨手笨脚,小心翼翼的模样后,余乐这样轻松,而且高难度的动作,瞬间就治愈了大部分人的强迫症。
    好像就连被非主项运动员刺激出的焦虑感,都消失了一样。
    自然而然的,在余乐完成动作的同时,那些观众们,就举起双手鼓起了掌声。
    他们并不都能看懂坡面障碍技巧这项运动,大部分人甚至都不知道余乐做出的这个动作,难度究竟有多大,又能为他拿下多少分。
    但是只是这份从容感,就足以让他们动容到鼓掌。
    事实上,余乐完成的,已经是这项比赛,在道具区里,可以完成的高难度的动作了。
    因为下桥的时候,余乐还做了一个450°的左侧转体的技巧。
    也就是说,只是第一个桥,他就完成了270°侧面的,右侧转体上桥,还在桥上做了180°的【桥上跳】,在连续两个技巧动作之后,还有余力判断,并且调整姿势,完成一个目前来说已经道具区“极限”的450°下桥。
    这一系列的展示,无一不证明余乐的职业能力有多强。
    他的旋转平衡能力,他的判断力,都具备了国际一流的水准。
    最重要的是细节见真相,比起上个赛季,余乐在完成这座桥上全部技巧的过程里,透露出最重要的就是“稳”。
    所以即便是不明真相的观众,也能够从他的表现里得到情绪上的安抚。
    掌声从远方遥遥飘来,余乐这个时候已经落在了地上,追星踏月地朝着第二个街区滑去。
    朝前的姿势让他能够更好地看见前方的道具,而他的目标也很明确,是位于右侧的那座长桥。
    在第二街区,同样也有三个不同难度的桥。
    离地30厘米高,宽度足有30厘米,这次简直就纯粹是个【箱子】,可以“呲”的那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