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布需要麻丝和棉丝,这些都需要人们用手摇的纺车一根一根的纺出来,效率及其低下,产量又低,导致成品布的价格一直下不去,家里穷一些的一条裤子换着穿都是很常见的事,所以大黎的纺织业一直发展得不太好。大黎自十几年前建国以来,人口较前朝时增加了数百万,可以说,现有落后的纺织水平,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人口数量。
如今有了这种纺织机,不管是纺纱还是织布,效率都将大大提高,他们已经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纺织业的市场会有多么火热。
而且最重要的是,哪怕是他们这些完全不懂的人都能看得出来,这种纺纱机并不需要多难的技术,稍微有几年经验的匠人都能按照图纸做出来,要在全国都用上这样的纺纱机是件非常更容易的事。
周显心情愉悦地问着一干臣子:“珍妮这个名字不好,听着怪模怪样的。朕欲以钟姑娘的名字来重新命名,让后世所有人都记着钟姑娘对我大黎的贡献,你们意下如何?”
文武百官立即应和:“陛下圣明!”
于是懒洋洋地歪在沙发上和古人一起看视频的钟荧,突然看到皇帝的弹幕闪过:“此种纺纱机的制作方法既是钟姑娘所授,便称它为钟娘纺纱机吧。”
“大可不必!”钟荧抽搐着嘴角尔康手拒绝,“这又不是我发明的,我怎么敢厚着脸皮接受,你们还是叫它原本的名字好了,要是实在不能接受,你们自己起个名字也行。”
周显看她拒绝地这样坚决,也只能作罢,心里开始琢磨起其他的名字。
视频放完了,钟荧又翻出一堆图片,挨个指着说:“还有这几种作物,你们一定要注意一下,这个叫马铃薯,亩产可达四千斤左右,非常容易产生饱腹感,很适合当粮食。这个叫红薯,亩产比马铃薯更高,差不多能达到五六千斤,更重要的是,它是甜的,可以拿来制糖。这个叫玉米,产量不如前两个,但也可以达到一千斤左右,可以磨成面粉,也可以制糖,这个叫棉花,可以拿来制作保暖的冬衣,产量也很大,或许有些偏远的地区有种植,你们可以找找看,尽快推广开来。”
还有其他许多作物,比如辣椒南瓜花生番茄等等大黎没有的,都分别找出对应的图片,叮嘱他们看到了务必要将种子带回来。
既然要开搞,那就多管齐下一起开动,不管是炼铁也好织布也好或是其他的,这些通通都没有粮食来得重要。哪怕农具再好,作物的产量就那样,一天耕十次地也不能让地里多长出来一根稻穗来。
仓廪足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礼节,人只有吃饱穿暖了才会考虑别的事情。要大力发展经济搞基建,必须要用到足够多的底层劳动力,但是每年粮食的总产量就那么点,遇上灾年还会大减,等工人的需求量变多后,原有的粮食肯定不能支持后续的建设,这样就会导致一种最直接的结果,粮价上涨。
所以在发展其他行业的时候,也要同时发动全国百姓寻找这几样高产量的粮种。
然而,后面介绍的许多种作物,大黎那边基本已经没一个人听得进去了。
他们个个目光呆滞,脑子一片空白,耳畔里不停回荡着那句话,亩产可达五千斤!
是他们疯了出现了幻听,还是钟荧疯了在胡说八道?
五千斤!!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遇上收成好的年份,一亩地的产量也不过就300多斤,这还是农民们当眼珠子一样护着精心伺候的结果,上400斤都已经是十分罕见的丰年了。
正和殿内,这群衣冠楚楚的臣子们此刻也同街头的百姓一样呆愣,良久,周显缓过神来,嗓音嘶哑地问道:“姑娘莫不是说笑,亩产五千斤的作物,朕听都没听过。”
钟荧道:“你没听过很正常,因为这几样作物,大多都是从海外和西域传来的,在我国历史上,马铃薯、红薯和玉米这几样是从美洲大陆传入的,棉花在西域。如果要寻找粮种,就必须要出海,建造足够大的船,训练大批的船员。不过换了时空,原产地肯定也不一样了,可以先在国内或者周边列国找一找,也许能找到呢。”
周显不停深呼吸抑制着身体的颤抖,他想开口说话,却因为过于激动而语不成调,只能“呼哧呼哧”喘着粗气。
“咚——”地重物落地的声音,众人看过去,七十多岁的太傅江元茂两眼一翻晕过去了。
周显多少被转移了点注意力,让内侍赶紧去招太医前来问诊。
这么一个诙谐的小插曲,让殿内几欲疯狂的众臣们醒了醒神。
丞相郑豫顶着一张激动地涨红的脸高声道:“陛下,还请速速广发悬赏,让各地百姓全力寻找粮种!”
英国公附议:“陛下还可令军队或商队前往周边列国寻找,将我大黎没有的作物通通带回来!”
一干臣子们纷纷跟在后面表示赞同。
周显搓了把脸,心情亢奋地在殿内转着圈圈走来走去,他大声喊道:“传朕口谕!马铃薯、红薯、玉米这三样作物的种子,凡寻得其一者,赏千金。若能寻到其他粮种,按产量皆有行赏。”
中书舍人领命而去,自去起草这份要下发到全国的文书。
周显又转了两圈,突然想起来,这不是可以发弹幕吗,只要他在上面说话,人人都能看得到,这不比下发文书要快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