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57页
    好不容易,从天擦黑谈论到半夜,众人简单吃过一顿饭,又继续战斗……
    到第二天早晨,永熙帝冷不丁放出一颗大雷:“如今,江爱卿的小女灵机体悟,自学会了生字符。江家小娘子大义,愿将生字符公开传授,诸卿以为如何?”
    第二百零八章 虞国公神来一笔
    生字符!
    那是什么东西?
    在这之前,众臣其实并没有见过。
    但没有见过,却不代表他们没听过。
    江琬在忘川河边,曾动用生字符为众人治过伤。
    这些人中,有长公主和她的侍从,有虞国公府的桑允文和桑又莲,有英国公嫡幼子韶文颖,有裴玄之子裴卓,有太师府三郎君杨世英,还有同是钦天监世家出身的苏辉。
    当然,也还有江琬的嫡兄江璃。
    这么多人,不可能都为江琬保守秘密的。
    就算其他人会,韶文颖和杨世英也不可能。
    而一个秘密,只要有两个人知道,很快就会变成三个人知道。而一旦三人知晓,再到众人皆知,也就不远了。
    当然,江琬其实从没打算过要将生字符保密,所以这都没什么。
    只是其他人料想不到她的心思,只以常理推测,认为她必然要秘技自珍。
    所以在这之前,要说众人心里没对这个生字符动过暗鬼……呵呵,那就真的太过高估人性了。
    只是各人底限不同,有的盘算着:这江家小娘子既与杨家退了亲,那回头再跟咱家定一个,是不是也挺好?
    杨世英是个二婚,清平伯不满意,那咱们家拿出头婚的嫡长子来,还保证他不随便纳妾,这是不是够有诚意了?
    有这个想法的,正是桑允文的父亲虞国公。
    也有人想:你清平伯的女儿是个刺头不好娶,那咱们也可以换一头做亲家。不娶你的女儿,那把咱自己的女儿嫁给你儿子,这是不是也挺好?
    还别说,清平伯两个嫡子都还没成婚呢,这如果联姻,也是两个很好的对象。
    不怪这些大周重臣一股脑儿想到联姻上头,实在是清平伯就是个滚刀肉,油盐不进,平时就很难对付。
    他又深受皇帝信赖,不好结仇。
    要从他这里入手,占点他家的便宜,联姻倒是最正大光明的一种手段了。
    也有那心思诡谲的,或是暗暗盘算抓捕江琬的可能性,或是悄悄思量着舆论威逼的阴险法子。总之各种角度,千人千面,一池波澜生起,委实暗潮汹涌。
    可谁都没能想到的是,就在众人逢利心动,风声暗涌时,江琬却一招釜底抽薪。
    她仿佛都还未正式下场呢,就隔空一击,将所有诡谲打了个七零八落。
    永熙帝明确说了:“江家小娘子主动提出,自愿传授秘法,实乃大义之举,如此胸襟,堪称女中豪杰!”
    瞧把人家小娘子夸的,由此也可以想见这位陛下对江琬是有多满意,有多喜欢了。
    大脑飞速转动的虞国公立刻越众一步,开口就是紧跟圣人意志,先也把江琬一顿夸。
    然后又说:“如此闺阁弱女,却能有这般大义胸襟,不但是江小娘子品性高洁,清平伯教女有方,更是因为陛下圣明宇内,教化有功,治下方才能有此等奇女子啊!”
    说着,先拜了皇帝,又对着清平伯一挑大拇指。
    清平伯黧黑的脸上都不由得露出一丝微笑,永熙帝也面现愉悦之色。
    要问溜须拍马哪家强?
    煌煌朝堂,指路虞国公。
    有人暗暗唾弃他,却也有人一边在心中暗骂,一边又紧跟风向,连忙搜肠刮肚,将各种“夸”的艺术应用了起来。
    永熙帝可算是被夸得龙心大悦,先前因为钦天监预言而格外沉重的议事氛围也随之一阵轻松。
    接下来,就是新的议题被摆上案来。
    早在江琬初次谒见永熙帝,提出要公开传授生字符的时候,永熙帝其实就叫钦天监拟名单了。
    如今又是一日两夜过去,钦天监的名单其实已经报了上来,选出了钦天监中八名符师,他们将有资格跟随江琬学习生字符的绘制。
    除了这八名钦天监的直传符师,各地城隍庙的符师名单则要来得晚些。
    毕竟消息传达需要时间,有些地处偏远的城隍庙,这会儿甚至连消息都没接到呢,更别提选人上京来学什么生字符了。
    而永熙帝在此时与众臣提起生字符的事,则是因为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绝妙构想。
    永熙帝说:“诸卿啊,这教人画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劳心劳力,既耗真气,也耗精神。咱们不能因为江家小娘子大义,就没完没了地往她跟前塞学生是不是?”
    这话没错,众臣当下没有不点头的。
    永熙帝又说:“因此钦天监这边,朕只给了八个名额。各地城隍庙,分批来学。每座城隍庙也只许出一人,首批次能与钦天监同学画符的,一共也只有八个。”
    接着又道:“至于诸位卿家,若家中有那符术天分格外高的子弟,也不是不能推荐来学。只是……寻常先生收个弟子,都还要一份束脩呢。”
    说到这里,他微微停顿了,面上只露出些许笑意。
    虞国公闻弦歌而知雅意,连忙道:“江家小娘子所传授的生字符如此玄妙,我等又岂能厚脸皮让人家小娘子白教?陛下,臣愿出东海珍珠十斛,建州千亩田庄一座,奉为束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