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5页
    “堂姐,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写给我的信吗?你说,以后要继承大伯的绣坊铺子,将自己的绣品送往天下各地,让所有人都用上你绣的绣品。”
    “那都是小孩子的话,当不得真。”
    如此宏大的愿望,如今看来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苏妙玲羞得面色燥红,根本不敢抬头。
    苏知鱼却十分自然,“堂姐还记得我写了什么吗?”
    苏妙玲欲言又止。
    “我写,要做天底下最美的女人。你看,梦想也没有那么难嘛,起码我就实现了。”
    苏妙玲:……她突然觉得自己的愿望变得如此朴实无华。
    第41章 二更
    “小姐, 您在干什么呢?”
    一大早,雀蝶就看到自家小姐坐在桌案前绣荷包。她立刻跑出去看看是不是天上下红雨,或者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不然她家一定要懒到晌午的小姐怎么可能现在就起身了呢?
    最关键的是, 还坐在桌案后面绣荷包!
    这完全不是她家小姐的风格啊!
    雀蝶记得她家小姐之前如此反常,还是为了柳长风。
    “小姐?”
    “别动。”苏知鱼一把将桌上散落的绣线收起来, 避免被雀蝶碰乱。
    “您给谁绣的呀?”
    “给我自己绣的。”
    雀蝶怎么可能相信这样敷衍的谎话,“您怎么可能给自己绣上这么一只雄鹰呢?”
    她家小姐最喜欢漂亮娇贵的东西, 比如牡丹花、芙蓉花之类的。
    “我就喜欢鹰,我不止喜欢鹰,我还喜欢狗呢。要你八卦多嘴, 去去去。”
    苏知鱼将雀蝶轰了出去后,她重新坐回到桌案后,看着荷包上面绣了一半的鹰, 单手托腮,脸上浮现红晕。
    陆时行帮她要了她堂姐的和离书,救了她堂姐一命, 她绣个荷包感谢他很正常吧?
    .
    周家出事, 贪污军饷一案迟早会查到永宁侯头上。
    永宁侯是太子的钱袋子, 若是永宁侯出事,太子也脱不了干系。
    “我早说过不能留这个陆时行!”太子急得一脚踹翻眼前的桌案, 上面的笔墨纸砚掉了一地。
    李挚还觉得不解气,走到实木圆桌上拿起一个茶盏又砸了出去, 好巧不巧,正落到永宁侯头上。
    永宁侯好不容易从永宁侯府溜出来,还没张口说上几句话,就被太子当面砸了个茶盏。
    那茶盏不偏不倚正中他额头, 永宁侯踉跄了一下后勉强站稳,脑子嗡嗡。
    太子虽然砸了人,但脸上并无半分歉意。
    “本宫不是有意的,只怪你自己站在了那。”
    反正算永宁侯自己倒霉。
    “陆时行我安排人刺杀过多次,可屡屡失败。”永宁侯额头青紫一片,虽没有流血,但他老脸苍白,看起来确实是被砸得不轻。
    “那现在我们怎么办呀?父皇虽然说痴迷仙道,但若是被他知道我偷用了军饷,一定会治我的罪的!”
    圣人就只太子这么一个儿,平日里宠溺惯了,这才养成太子这般无法无天的个性。可贪污军饷这样的大案,就是圣人想保太子,半个朝堂的老臣恐怕也不会答应。
    “殿下放心,周家那条线我处理的很干净,不会查到我们身上。臣今日过来,是要跟殿下商量一下圣人欲给平阳侯赐婚一事。”
    “赐婚?我怎么没听说过?”
    “这事圣人刚刚才提起,殿下不知道也是正常。”
    实际是这位太子殿下沉迷美人乡,每日里饮酒作乐,快活逍遥,根本就一点危机感都没有,什么脏活烂活都扔给永宁侯去做。
    “你跟我说这事干嘛?”
    “平阳侯的婚事,整个朝廷的人可全都盯着呢。”
    “你的意思是,用联姻来把他拉拢过来?他跟沈庭安关系这般好,你这主意行不通的。”李挚不耐烦地摆手,觉得这永宁侯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沈庭安和陆时行关系虽好,但都是人,是人就有破绽。亲兄弟都能阋墙,更何况他们两个呢?”
    .
    圣人准备给陆时行赐婚的消息刚刚出来,礼部尚书便急匆匆入了宫密见皇帝,说自家女儿与平阳侯早已私定终身,有书信为证。
    那洋洋洒洒一大叠书信,都是儿女互诉衷肠的情诗。
    此事事关女子名节,礼部尚书又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直说是自家女儿不检点,可他老来得女,就只盼着自家女儿能嫁得一个有情郎。
    虽然这件事情不怎么好听,但圣人觉得礼部尚书之女与平阳侯也算是相配了,便将陆时行唤到了宫里。
    男人一眼看到那些书信,眼神瞬间阴暗下来。
    “臣,从未做过这种事情。”
    “现在外头都传得沸沸扬扬,你若是不认,那礼部尚书的女儿就只能投湖自尽了。”圣人点了点那叠书信,“霁白,你可是男儿,该有男儿的责任。”
    “臣,从未做过。”陆时行还是这句话。
    圣人原本以为自己马上就要成就一段好姻缘了,没想到这陆时行竟说自己从来没见过那位礼部尚书的女儿。
    圣人这被下了脸,心中恼火,面露不悦地挥手让陆时行下去了。
    .
    京师内,平阳侯跟那位礼部尚书之女的绯闻传的很厉害,街头巷尾都在说这件事,就好像是有人故意泄露出来的。甚至还被编成了话本子,到处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