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承引用了她说自己丑的那条,回复:【也没有,顶多算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而后又拍了张照片过来,昏昧的灯光下,路易十三金身烁烁光泽动人:【不是说想喝么,先存着,下次等你一起开】
怀歆语气懒散地回了条“行啊”,为聊天框内一来一回的社交套路画上了礼貌的句号。
阳光从窗边扬起的帘幔外洒进来,寝室里都染上了一层浅薄的暖调光晕,怀歆觉得空气都舒畅些许,深吸了口新鲜空气,准备爬起来去上下午的课。
怀歆知道,郁承一定不会对某晚酒吧里随便加的人太过上心,他的列表里可能躺着无数个像她这样的人,也知道他说的“下次”很可能是遥遥无期,说不准那瓶酒他和他的那些朋友当晚就喝完了,但是——
这件事的戏剧性在于,双方信息的极度不对称性。
她知道他的名字,了解他的工作,掌握他在生活中的全部信息,而他只当她是个写小说的。
这种躲在幕后的高明感,往往更容易对症下药。
大四上正是学业步入稳定瓶颈,但还不用操心就业的时候。怀歆每天的生活过得格外充实精彩。似乎空闲下来之后就会格外关注生活的美好,偶尔她会和三两好友去探店,或者是逛街看电影。
某个周末上午,一个艺术迷姐妹急吼吼地打电话来找怀歆,说她搞到两张画展的票,问要不要吃完午饭一起去。
怀歆前天晚上才唱K回来,正躺在床上修身养息,连抬根小拇指都懒得,于是就跟姐妹说要不算了,下次再约。
她一觉睡到下午三点,醒来先是几分钟咸鱼般的贤者时间,而后倚在床头随意刷了下朋友圈。
那个姐妹刚好在三分钟以前发了动态。
配图是艺术展览馆。“西方绘画500年”,似乎是个水准挺高的特展。
怀歆点开图片放大,属实有点愣住了。
——某张人群的抓拍中,她看到了郁承的脸。
男人身着一款很简约的纯黑色长袖,宽松的版型,显得格外休闲。
他也来看展?
两人自酒吧一别,已有将近两周没有联系,怀歆心中一动,在网页上搜索有关于画展的消息。
是东京富士美术馆和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合计所收藏的92幅西方精品画作跨国展览。时间线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洛可可,穿越中期的新古典、浪漫、现实主义,再到印象派和现代流派,在国内来说堪称绝无仅有。
没看上展也错过了郁承,她心里双重后悔,但是那票已经给了别人,怀歆想了想,问姐妹有没有VR看展的二维码。
本来不抱希望,没想到还真有。
怀歆买了张线上VR看展门票,沿着路线向里走。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她不太感兴趣,宗教题材过于浓厚,也比较学院派,也许是文化基因的不同,她并不太能欣赏这些艺术语言太过规整的东西。
很快到达新古典主义,大致看了一圈,像素非常高清,VR的方式让观展者能摆脱自身局限,跳到一个更高维度去俯视这些杰作的精神内涵。
浪漫主义是重头戏,怀歆喜欢的风格。她尤其喜欢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
或许是因为人生际遇较为压抑悲惨,世人评价他的画让人感觉有一种极强的冷漠感与距离感,黑暗又孤寂。
他的浪漫主义风景画作,多是衰败的废墟、石冢、枯树,或者远山、叠嶂、看不见尽头的海和苍茫的白雪,皆是在渲染浪漫的残酷、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
但怀歆看弗里德里希的画,总看到——希望。
就像眼前这幅《德累斯顿附近山地》,Hills and Ploughed Fields near Dresden,1825年所作。
他那时年近半百,被抑郁症反复折磨,拿起画笔却能绘就这样一番景象。
黄昏下的德累斯顿,绿色的草坡,上面几棵冠幅广展的枯树映在溶溶斜阳里,暖黄色的笔触点亮了冷蓝的天空与海,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张开翅膀朝远处飞去,静谧悠长的画面。好似时间就在这一刻停止,终有一道目光朝远方凝望。
仔细地看,枝桠已发出绿芽,枯木逢春,生的希望。
她眯起眼看了半天,正对着截了张图。
发表QQ动态,配文——Eternity。
永恒。
特意标注,“西方绘画史500年”特展。
发完她就等在那。不再进行任何操作。
偶遇巧合是小说和电视剧里常有的桥段,怀歆也深谙于此,但她没那么指望运气这回事。有的时候就是恰巧错过,不靠自己去争去抢,怎么会有发展。
今天她显然没有下错棋。
也就是发了十分钟,QQ收到了新消息。
Alvin:【你也在看这个画展?】
怀歆端起手机,回:【也?】
Lisa:【你也在吗[疑问]】
Alvin:【嗯,今天恰好有空,过来转转[呲牙]】
怀歆眼珠一转,回他一个高冷的:【哦,还挺巧的】
Alvin:【弗里德里希,你已经看到浪漫主义了?】
Alvin:【这么快】
Lisa:【我对前面的都不感兴趣】
那头停顿一会儿,回:【真巧,我也是】
两人品味如此相同,这倒是她之前不知道的。怀歆边看边和他聊,又截了张图,发给他:【你看这个】
--